地方应用型本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9-18 10:01冯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冯军

摘 要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武汉商学院为例,从国内外校企协同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入手,系统阐述了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建设等问题。

关键词 创业型 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

创业型人才是指具有强烈创业意识,能够承担一定创业风险,能敏锐的把握商业机会,并为此投入知识和技能并配置相关资源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及个人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人才。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利用企业和高校两種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双方一起参与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着力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1国外协同培创业型人才培养状况

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趋势,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更是将其作为产业经济和高等教育相结合、培养高水平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已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现阶段美国的“合作教育”由企业和学校合作,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学生的教育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校根据教育计划安排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企业根据教育计划安排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和实习项目,最后学生的成绩由学校和企业根据在校和实习的表现共同评定;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经过多次的高等教育改革,逐渐形成了“教育同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政府积极参与并倡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建立起多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能源研究中心和新材料模拟研究中心。日本的“产学官合作”,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催生了日本世纪新型“产学官”合作模式的诞生。从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己经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支持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创新机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模式,英国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被他们形象的叫做“三明治”式教育,即学生先在企业实习一年,然后在大学完成三年制的理论课程,毕业后再到企业实习一年,这是针对专科学生而设置的。

2武汉商学院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1)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成立湖北省首家微商学院。武汉商学院微商学院,是一个虚拟学院,由校招就处、工商管理学院与桂林三金大健康产业集团、九州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成立微商学院,是学校为了主动适应“互联网+”行动计划,服务互联网经济,同时探索强化创新创业“双创”人才培养计划,也是探索“互联网+”双创教育新模式。通过在真实项目中训练学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时又能够更好地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创业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学生通过虚拟学院创业导师指导,开展销售实操,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发挥大学生敢想敢做,喜欢“微媒体”的优势。通过微商学院学习,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前与市场零距离接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企业派出资深行业专家负责实践教学。企业前期免费提供产品,引导学生参加微商学习,构建学生系统化的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品牌传播、新媒体运营、微团队构建及管理等专业能力。

(2)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获批2017年度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17年度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鄂教高函〔2017〕29号),酒店管理专业获批荆楚卓越经管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自2013年开办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以来,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成果丰硕,先后获得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和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多个项目。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将根据“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实施要求,精心谋划,周密安排,进一步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努力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3)武汉商学院赛马专业建设助力武汉赛马产业发展。2008年,体育学院在全国首办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方向,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兼顾复合型和国际化才培养为目标,创建适合区域与行业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发挥200多家行业企业、协会及政府合作办学优势,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结合武汉速度赛马公开赛常规赛,采取独特“早期见习、多次实践”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突破传统、单纯的校企合作模式,使行业、企业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紧跟马术、赛马行业发展步伐,不断适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学生就业、社会评价和专业发展等途径,反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动态“无缝对接”,涌现出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创立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3-3-4”立体实践教学体系:“3”即三层次实践平台:校级实验实训中心、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3” 即三类实践形式: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训、马术俱乐部实习;“4” 即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深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的应用型人才。深度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马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专业人才资源优势,闯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助力武汉马业复兴。

(4)武汉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入选名单,此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遴选工作是由国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按照“院校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的程序,与中兴通讯协商,从各地推荐的328所申报院校中共同遴选确定了30所项目合作院校,我校脱颖而出,成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转型发展改革和应用型高校建设的需求,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中兴通讯共同协商确定项目建设具体方案。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依托该创新基地,在云计算、4G移动通信、信息安全等ICT相关产业领域与中兴通讯展开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合作,探索“校企联动、互促共赢、全程共建”的ICT产教融合创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应用研究和服务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3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1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宗旨

“以服务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是校企协同教育的根本宗旨。为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强化培养地方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开展各种合作活动,通过优势共享、资源互补等方式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潜能和优势,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3.2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应用型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地方区域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协同创业教育。地方应用型本科要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提供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增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辐射力,从而为学生就业、基地建设、自身资源扩展赢得更多发展的空间。

3.3校企协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和高校应该共同来制定并完成校企协同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应明确未来发展对员工的综合素质需要,并反映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从而制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发生了质的改变,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理应为国家培养高级的创业型人才,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3.4校企协同共建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实施来得以实现。在传统的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严重的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结构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培养的学生知识和能力不能达到企业的需求,面向企业的人才需求普遍存在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应该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构建课程体系,要以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为依托设置课程体系,并实时地根据行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不少高校与企业合作多体现在合作协议签订和合作意向上的,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并有实效的不多,合作受条件的条件局限较多,从而造成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发生偏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添加过多高校的主观色彩。通过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去,使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机相结合便可以有效的避免双方合作的局限性,实现长效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该专业还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还没有明显缺少某一方向的人才时,就已经开始做出相应的调整,培养该方面的人才,使高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真正走在企业发展前列,并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周伟斌,方谧,等.综合性大学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2015,120 (02) : 68-71.

[2] 邵玉华.“创新枢纽”:滑铁卢大学的创业之道[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2 (04) : 86-91.

[3] 魏銀霞,黄可,郭庆.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2).

[4]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