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师生沟通的法宝

2018-09-18 10:01黎慕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同理心师生

黎慕齐

摘 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师者都希望孩子们能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明辨是非,诚实正直,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人。可是真正从心而发做到的孩子毕竟不是特别多,过程中,老师花很大的力气苦口婆心,谆谆教导,甚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孩子进行不厌其烦的教育,收效甚微。费心劳神的努力,结果往往是低效劳动。孩子并没有真正地被“教育”好。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与孩子的交流沟而不通,通道没有打开,没能进入到问题的核心,解决问题就变成了空谈,甚至形成对抗,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以及师生关系。因此如何沟通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多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同理心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同理心 师生 心灵沟通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其独立自主的需求更加迫切,个性的张扬容易产生与同学、家长、老师的冲突,对抗、攻击、愤怒,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正确的引导,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心理专家李子勋提倡“关系大于教育”,这里的关系是指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我们可以学习借助同理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每个学生心的感受,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更好的帮助学生面对问题,让内省能力发挥作用,激发生命的力量。

1同理心的定义

这个词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来的。什么是同理心,简单地说,就是与他人的互动中,的心思念虑。换句话说,先不要有任何判断,等到真正明白对方的立场之后,再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想法。

2同理心的运用

2.1专注聆听

根据同理心的定义,老师在此刻稳住自己的心,暂时放下自己的看法、见解,而用对方的眼光、心态来看对方所看到的世界,来理解对方。我们与学生沟通的目的不是要灌输什么内容,不是给他下评判、讲道理,而是在学生在被理解接纳和被尊重的基础上,内心有空间内省自己的行为表现,激发自己内正的动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承担自己的责任,向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前进。因此,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首先是专注的态度,孩子才感受老师的真心实意,拉近大家的距离,建立信任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和谐沟通。

2.2复述

当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若只是听而不作反馈,孩子就不清楚你是怎样看待他所说的话,会产生疑虑而不敢放开地表达,这不利于深入的了解。我们在专注聆听孩子的时候,透过复述他的话,一方面对方觉得重视他的话,听懂他想表达的,同时,在老师复述的过程中,孩子在回忆中回到事情发生的情境中,变成第三者的角色,看到自己的行为过程,对自己行为的对错有了判断,对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了认识,孩子在纷乱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同时,也是一种“我与你自在一起”的有效陪伴,让孩子觉得真正的被关心被了解。才会坦诚地打开心扉,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情绪。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信任、安全感开始建立时,才进入感受的表达,触摸到问题的核心。我们在学校常常遇到出现孩子对抗的状况,有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仅仅是倾听和复述他的话,事情就会发生转变。

就如有一天,一年级开学不久,一个男孩又哭又闹不肯进课室,他妈妈拽他到我面前就离开了。看着满脸通红,愤怒哭泣的小升,我蹲在他面对,和他对视,开始沟通。

老师:小升,看你哭得满脸透红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小升:我不想上学。妈妈一定让我来。(大哭,生气地说)

老师:我听到你说你不想上学。妈妈一定让你来。

小升:是,我就很生气。

老师:让你觉得很生气。

小升:是,她都不听我说,我不想穿凉鞋,她偏要我穿。

老师:你生气是因为妈妈不听你说一定要你穿凉鞋。

小升:是,我想穿运动鞋。(停止了哭泣)

老师:我听到你说想穿运动鞋,不想穿凉鞋。可是现在妈妈已经上班去了,怎么办呢?

小升:(思考了一会)穿凉鞋也挺舒服的。老师你跟我妈妈说,我明天再穿运动鞋。(说话平缓了)

老师:你觉得穿凉鞋也很舒服,让我告诉妈妈明天让你穿运动鞋?

小升:是的。

老师:好的,我可以跟你妈妈沟通。回座位去吧。

小升此时平静下来了,擦擦眼泪,回到座位上上课。

通过专注聆听和复述,孩子逐步从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开始面对这件事情,原来是因为妈妈没有尊重他想穿运动鞋的要求,而不是不想上学。老师的聆听帮助他了解,并提示出如何达到他想穿运动鞋的目的。他的需要被看到了,也可以被满足了,他的愤怒情绪就能消退。

这就是倾听的力量。

2.3了解需要和感受

运用同理心与孩子沟通,孩子必然打开自己的心扉跟你交流,因为当你倾听了他的问题、想法,了解了他的感受,并且接纳了他这个人以后,你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都会容易和顺畅多了。这时,孩子才有能力,才有心灵空间来倾听大人的心声。这是一种信任与关爱的沟通方式。

每一種感受都与一个人的需要是否被满足有关联。在心理上,我们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如果我们被尊重,就会觉得愉悦和轻松,当一个人的感受被聆听被接受之后,负向能量也会被释放,也会觉得轻松舒服。而感受是最能直达问题的焦点,也是有效沟通的节点。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专注地聆听,复述孩子的话,还要了解孩子的感受。

延续上面的事例:

(课后,我又和小升继续沟通。)

我:今天早上妈妈不听你想穿运动鞋的要求,你觉得很生气。(了解感受)

小升:是的,我要穿运动鞋,可是她根本不听。总是要我听她的,她就不听我的话。

我:听起来你多么希望妈妈听你的话,是吗?(了解需求)

小升:是的。

我:那么你想妈妈怎样听你的话呢?

小升:我希望妈妈能听我把话说完,她很少陪我说话。

我:你希望妈妈能听你把话说完,多陪你说话。

小升:是,和妈妈在一起就觉得很好。

倾听的结果是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尊重。这不是穿哪双鞋子的问题。只有真正的倾听,我们才有机会正真了解孩子的需要。才有下一步的行动,跟小升妈妈的沟通,让妈妈学习调整自己,在行动上做一些改变。

我们的学生还只是是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很多想法、看法与感受往往不仅没有受到大人的重视,反而在很多时候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他们的反抗心理会被激发。因此学会倾听与理解是老师和家长的必修课程。

2.4真实的分享

语言可以是不真实的,但情绪一定是真实的。孩子当我们传递出去的能量十分敏感。老师是否真正从心底里爱自己,是都真诚地跟我沟通,是否有能力了解的感受和需要,还是只是用老师的身份,出于工作的考虑来对待我。孩子感受到真诚的爱与接纳,就能很快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接受老师的传递的信息。

我们聆听孩子,接纳孩子,不等同于同意他的观点和做法,而是在倾听了他的问题、想法,了解他的感受之后,孩子放下心里的戒备和对抗,开始有了听老师说话的空间和能力。这时,老师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出建议和要求。也就是说,全然地与孩子用同理心等方式沟通,老师的建议、要求、教育才有效。

3同理心的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这样的主张,向善向上是人的本性。而同理心是爱与尊重的沟通,是平等的交流。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情绪是被允许的,在这种无条件的关爱和陪伴,可以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生命。

3.1同理心可以化解攻击和暴力

当孩子被委屈愤怒的情绪控制的时候,往往会做出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老师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运用同理心,孩子内心才有空间,理性和内省能力才可以得到恢复,从而化解攻击和暴力的行为的发生。

3.2同理心使沟通更加积极和开放

同理心是开放的,使人敞开心扉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声,在老师聆听中被理解,能產生同频共振之感,缩短师生距离。

3.3同理心使对方更清晰自己的需求

在老师的陪伴和了解下,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的看清楚自己的需求和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的状况才有可能进入内省和行动的阶段。

3.4同理心可建立相互的信任和深度的爱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沟通是平等的,走进内心的。孩子收到的是老师真诚、接纳、尊重的态度,放下心里的担心忧虑,和老师沟通是温暖而安全的。这种关爱的传递是爱流动起来,师生的信任感和爱更加紧密。

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用同理心进行沟通,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深信:同理心,是师生沟通的法宝。

参考文献

[1] (美)张宝蕊.放下束缚-防止制造暴力孩子[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 (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华夏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同理心师生
大学生道德教育之同理心的培养
师生互动4时机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