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中的美

2018-09-18 10:01谭力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乘法应用题线段

谭力家

摘 要 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兴趣。兴趣来于何处?来于需要,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需要,种是精神需要。学习数学是两者兼而有之。在教学中只要发掘出这两方面美,就能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关键词 数学之美

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感觉到那个事物的美,就会兴趣十足,否则是以被动的心情去做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如果认识不清楚,目的不明确,则学无兴趣。如果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之美,对美的感觉越深,兴趣越大。小学生学习数学他们的美感来于两点,一是数学能创造物质,具有物质,二是它有特殊的功能,具有知识美,也就获得了精神美,下面作些分析。

(1)知识美。知识美分很多种类。豍数字的代表美。数字若不能用于生活之需则感觉不到它的美的,数学能代表一切的事物,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能感觉到他的代表美。如“5”代表5个人,5个苹果,王一辆自行车,五个皮球,5个馒头等等。劳动饿了,听说这顿能一个人吃5个馒头,多高兴。如果没有数学知识,只有馒头概念而没有数的概念,则兴趣不浓。去打工,只说要发工资,不知发多少?也兴趣不浓。由在教学中要抓住数的代表美,进行数形结合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美感而产生兴趣。如10以内数的认识,有的老师虽也是数形结合,但注重了对数的概念教学却忽视了数的实物广泛代表性,就没有化抽象为形象,效果则差些。例如只用在黑板上画线段配合数的认识教学。小学生是初学者,生活中有这些线段吗?所以认识是不够深刻的。如果把这些线段加以扩展,说这些线段是任何事物的化身。它可以是苹果,是人,是铅笔,是任何需要代表的事物。那么在教学中这可以这样做。在黑板上写上“1、2、3……10”。每个数下面先划上相应的线段,再在线段下面再画上相同数量的苹果、鸡蛋、小刀等实物,还可以在桌上摆出每个数表示的实物(苹果、鸡蛋等等)。这样,只要一出现这些数,学生脑海里里就会出现这些数所代表的实物,也就透彻地理解了数的概念,至于在生活或学习中,具体代表什么事物,那会根据提供的内容来理解。豎数的运用美。这种美是精神和物质美的化身,由数的代表美到运用美是数学知识的深化。学习兴趣也将更浓,如某数学家在研究一个新的数学课题时,先从生活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经过合理想象猜测出一个可能的原理,再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证明。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数学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这他们的想象中,那个终极目标是一道美丽的光环。数学界的赞誉,运用适应社会实践的成果,都象鲜花一样,构成了一道夺目的光环。他们工作着,就象驾驶着汽车有时在平坦的道上行进,有时在险峻的悬崖峭壁间的盘山道上行进,有时在险要的桥上行进,这就是运用美,充满着无穷的快乐。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里攻克世界尖端难题《歌德巴赫猜想》,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用笔算,稿子堆了一尺多厚,数学在他的脑海里如果不足一幅美丽的图景,它是多么残酷的事啊!但那一定是美丽的诱人的图景。有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有抽象思维的牡丹。在这样的心境下工作,既是知识的运用美,也是未来的物质美。他成功了,获得數学界的肯定,人民的赞誉,他的生活质量也大为提高。这种运用美,用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该怎么做呢?数学教学中,有两类知识,一种是纯推理与计算的式子题、文字题。一种是涉及生活内容的应用题。应用题又分书本上的应用题,一种是以生产生活的实践题。这些都是对数学知识的运用。那些纯推理计算的题,可以获得精神享受,因为逻辑就是抽象思维的牡丹。运用于实践除了获得精神享受,还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创造出物质财富,总之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数学知识的运用美。例如,式子题17+18=35,在这个运算过种中的计算方法就是一种运用美。当被老师肯定计算正确。由他们的成就感产生了精神的享受。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如外出郊游,叫某位学生统计人数,全班共4小组。一小组为10人,2小组为12人,3小组为11人,4小组为9人,共多少?这位学生就先列出模式“10+12+11+9”再用竖式依次算出总数。由于人数统计得准确无误,吃饭时每个人都不缺。从而获得了成就感。反之如果计算少了,吃饭时,有人没吃到饭,他就产生了失落感。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学生们会增强责任感。这种责任也就使他们产生了兴趣与动力。享受到数学学知识的运用美。又例,数学知识在运用过程中,还有一种巧妙美。有的问“哪条道路通北京”,按常规思维的人便回答,从家乡到北京的那条路通北京,而扩展思维 的人则回答“条条道路通北京”。数学题中也有不止一种解法的题,即一题可以多解,去发现那通北京的每条路也是一种乐趣。所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巧妙美。由同一个数的连续加法到乘法的引入。当学会了乘法,也就感觉到了乘法的巧妙美。有位老师在教乘法前出了一道题:由15个12连续加,让学生计算,看看用了多长时间,结果用了12分钟。这时老师说,当我们学了乘法后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只要2分钟。学生感到惊奇。这就激发了追求新奇的兴趣。当学生学会了两位数相乘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后,就感受到了数学的巧妙感了。又例(12?0)+(12?0)+(12?0),依次计算费时多,当在老师启发下,学生找到了简便算法:(12?0)?得到同样的结果,并节省了时间,学生们也就感受到了数学的巧妙美了。再例在解应用题中的,学生学到了一些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也是数学思想。比如归一法、比例法,如题3个人一天共做了6个工件,按此速度8人一天能做多少工作。解法一,先求出一人一天的效率,再求8人一天的率效。这就是用归一法。解法三:3:6=8:x,x=8??,这是比例法。这些数学思想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巧妙,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乘法应用题线段
算乘法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