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文化的非线性互动关系探究

2018-09-18 10:01罗天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技术文化

摘 要 技术与文化的属性不同,在考量文化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方为客体另一方为主体,而应该力求对传统意义上或极端或片面的技术——文化观的实质性突破,在现代视域下重新确立文化观照下的技术与技术观照下的文化这一技术与文化的非线性互动关系视野以体悟文化技术化和技术文化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文化 技术 文化技术化 技术文化化 非线性互动

技术在不断发展革新,但这种“发展革新”往往带有共时性特征,“技术”一词的意义内涵也在不断地实时性丰富深化;文化虽然也处在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状态之中,却是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存在,它不像技术那般对外界的刺激如此敏感,其发展变化有一个历时性过程。因而,对于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认知,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文化观的局限性,确立现代视域下的相对科学合理的技术——文化观视野。

1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文化观:或极端或片面

1.1传统意义上的极端技术——文化观:技术与文化各自为营

“技术”一词从其产生之初起,其内涵似乎就带有些许局限性。“技术”一词源自“工具”。“工具”的产生和使用即是“技术”的产生和使用,“工具”的使用目的即是“技术”的使用目的,因而技术哲学家阿诺德·格伦会认为“技术基本上是一种生物或本能的现象,而不是理论的或文化的成就”(拉普10)。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讲究“文以化之”,侧重的是教化之义。换言之,“文化”中的“文”已经超越了器物层面的意义而抵达人的思想境界,突出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思想状况。由此看来,倘若说文化源于生活,似乎更重要的则是文化高于生活。

在这一阶段,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与工具无异,因而其内涵主要局限在纯形而下层面;相比较而言,文化的形而上表征更为明显。受历史和认知的局限,这种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绝对隔离也使得文化与技术处在相互对立的位置,两者各自为营,由此形成一种极端化的传统技术——文化观。

1.2传统意义上的片面技术——文化观:技术与文化单向线性相关

这一阶段,人们在客观地考量文化与技术关系之前就已经主观地将之由一个命题转换成了一个预设,基于这样的预设,在评断两者之间关系时也极易将技术演绎为文化的附庸,将技术视为文化系统内的一种文化现象或“一种文化过程”(李克特 53),甚至认为技术本质上就是并且只是“一种精神活动”(相川春喜 280)。

这种预设奠定了技术之于文化的单向线性相关的关系基调。法兰克福学派将技术之于文化的线性相关关系进一步具化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为“任何一种掩盖是非真实本性的人类行为方式,即便是建立在相互争执的基础上,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霍克海默 5),这也构成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这也使得“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俨然成为一种新的统治或控制形式”(陈振明 67)。从这点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内涵开始突破器物层面的禁锢,进军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即意识形态的领域。

2现代视域下的技术——文化观:技术与文化非线性互动

现代视域下的这种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外显为两大特征:非线性和互动性。“互动性”指的是不能简单地将技术看成是文化的子集,应避免认为只存在文化观照下的技术而不存在技术观照下的文化;“非线性”指的是文化对技术的观照和技术对文化的观照不是以一种单向线性的形式开展,而是一种动态共时的存在。因此,现代视域下的技术——文化观不妨从两个维度理解,即文化观照下的技术与技术观照下的文化。

其一,从文化视野来看技术,技术可以被视作一种文化,即技术性文化。当以文化的标准来审视技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贾林海 78),因为“一定的器物层体现了制度层的影响,也凝聚着社会心理层的价值观念”(张明国 17)。正是因为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仅局限在器物层,它的文化指向性才越显清晰,其文化重要性才越发凸显,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文化现象”,使得“任何一种文化,如果缺少了独具特色的技术,它就无法成立”(费雷 192)。换言之,文化观照下的技术是以技术性文化的角色存在于文化之中的。

其二,从技术视野来看文化,文化可以被视作一种技术,即文化性技术。海德格尔认为,文化由技术来支撑,依靠技术程序来实施,“文化的本质就是技术展现的过程和结果”,因而“文化带有技术的性质”(绍伊博尔德 168)。技术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技术中的文化因子带有相应“社会的极权主义特征”和明显乃至明确的文化偏向性,因而“技术‘中立性的传统概念不再能够维持”(马尔库塞 7)。换言之,技术观照下的文化是以文化性技术的角色存在于技术之中的。

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技术视野中的文化两个维度来看,技术与文化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水岭,在现代视域下试图找到或者臆造这样的一个分水岭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性质的倒退。在历经将技术——文化观极端孤立化和片面化阶段之后,现代视域下重新审视技术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应该力求突破传统的局限,将之置于全球化和动态化视野之中,体悟文化技术化和技术文化化的深刻内涵。

作者简介:罗天成,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已在《华中人文论丛》/《未来英才》等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并获论文国家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评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0(06):67-73.

[2] 费雷.走向后现代科学与技术[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2.

[3]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5.

[4] 贾林海.何以可能的技术文化哲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34(06):77-82.

[5] 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5:10.

[6] 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M].北京:三联书店,1985:53.

[7]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7.

[8] 紹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68.

[9] 相川春喜.现代技术论(日版)[M].日本三笠书房,1941:280.

[10] 张明国.“技术一文化”论——一种对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新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06):16-20+30.

猜你喜欢
技术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