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叶的研究概况

2018-09-18 09:24王捷叶勇梁浩蒋俊俊王羽中石小燕韦嘉佳韦锦斌陈勇刘丽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王捷 叶勇 梁浩 蒋俊俊 王羽中 石小燕 韦嘉佳 韦锦斌 陈勇 刘丽敏

【摘 要】 文章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对余甘子叶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专利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余甘子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余甘子叶;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4-0040-05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overview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 patents and so 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epth study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to provide favorable basis.

Keywords:Leaves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

余甘子(Phyllunthus emblaca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unthus)植物,又名余甘树、油甘子、庵摩勒、橄榄、滇橄榄、园酸角、油柑、望果、牛甘子、久如拉(藏语)、麻项邦(傣语)等,生于海拔200~2300 m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1],喜温暖干热气候,分布在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包括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还有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美国、古巴、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巴拿马、肯尼亚、南非等有引种栽培[2]。其树高达23m,树姿优美,可作庭园风景树和果树,其木材棕红褐色,坚硬,结构细致,有弹性,耐水湿,供农具家具用材。果实富含维生素C,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治咳嗽、喉痛,解河豚鱼中毒等,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种子、根、茎、叶、花亦可入药,叶晒干供枕芯用料,种子油供制植物肥皂。余甘子始载于公元304年晋代《南方草木状》,原译名庵摩勒,常用清热解毒药,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收载,藏药标准、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3-4]。近年随国内余甘子种植业规模化发展,余甘子叶引起学界和产业界关注和思考。本文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检索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等所得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总结后,对余甘子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以及专利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余甘子叶提供参考依据。

1 主要活性成分

余甘子叶含酚类、有机酸、还原糖、多糖、黄酮类、三萜等活性成分[5-7]。在研究余甘子叶脂溶性部位时,用一定浓度乙醇溶液渗滤提取后,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聚酞胺柱层析及制备型HPLC法对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得11个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β-胡萝卜苷(β-Carotene,Ⅱ)、萹蓄苷(Avicularin,Ⅲ)、山奈酚(Kaemferol,Ⅳ)、槲皮素(Quercetin,Ⅴ)、山奈酚-7-甲醚(kaempferol-7-methylether,Ⅵ)、鞣花酸(ellagic acid,Ⅶ)、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Ⅷ)、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Ⅸ)、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Ⅹ)和正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广西余甘子叶挥发油成分,分离29个色谱峰,鉴定2,6二甲基萘、水杨酸甲酯、a-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金合欢基丙酮、叶绿醇、芥酞胺、油酰胺、异植物醇、二叔丁基苯酚等26种成分,占已分离组分总含量的90%以上,其中叶绿醇、二叔丁基苯酚、异植物醇为相对含量较高成分[8-9]。

2 药理作用

2.1 镇痛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有研究者[10-15]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棉球诱导小鼠肉芽组织增生试验模型,通过胸腔白细胞游走试验,应用交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测定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LD50等,结果显示余甘子叶提取物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时间,减少扭体次数,降低甲醛测痛试验第一、二时相疼痛强度;减轻小鼠耳肿胀,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肉芽组织增生,有效抑制白细胞游走,明显减少大鼠炎症组织中 PGE2含量,其LD50为10.570g/kg,95%可信限为 10.52~10.62g/kg,余甘子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显著,其机理可能与抑制 PGE2产生与释放有关。另外,国内有用10种溶媒分别提取余甘子叶,体外研究其对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功能的抑制活性,甲醇、四氢呋喃和1.4-二噁烷3种提取物能90%抑制白三烯B4(LTB4)诱导的PMN游走,呈剂量相关;二氯甲烷和水2种提取物能50%抑制PMN游走。余甘子叶不同溶媒提取物中极性化合物所占百分含量越高,对PMN游走抑制作用越强。己烷、甲醇、四氢呋喃、1,4-二噁烷、甲苯和氯仿等7种溶媒提取物能抑制20%-35% N-甲酰-L-甲二磺酰-L-亮氨酰-L-苯丙氨酸介导的白细胞脱颗粒。余甘子叶所含槲皮素可对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抗衰老机体神经炎,所含没食子酸、槲皮素、山奈酚和其它多酚物质能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显著。

2.2 保护肺功能 余甘子叶提取物可对抗耐药细菌性肺部感染。钟振国等[16]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大鼠模型,采用病理组织切片及血气分析方法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对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病理及血氧含量影响,结果显示余甘子叶提取物对由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大鼠的支气管炎症及肺泡病理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减少支气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大泡形成,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各项指标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及阳性药物组,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有保护肺功能[16-18]。

2.3 保肝作用 在余甘子叶没食子酸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产生凋亡机制研究实验中,采用PI和Hoechst33342双染色法流式检测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各周期的影响,细胞荧光免疫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自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作用BEL-7404细胞72h后,G2/M期细胞数增多,呈现细胞阻滞现象,并伴有大量的细胞凋亡;药物作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 72h后Bax蛋自表达升高,Bcl-2蛋自表达则降低,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能阻滞G2/M期细胞,通过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自表达,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激活Caspase,导致细胞死亡,可能是其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余甘子叶所含没食子酸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抗实验性肝纤维化,所含槲皮素抗ConA诱导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19-22]。

2.4 影响免疫 在探讨余甘子叶提取物(PLFs)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实验中,余甘子叶提取物的LD50为9.911g/kg,余甘子叶提取物显著升高小鼠碳廓清能力、吞噬指数和NK细胞活力,促进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兔疫功能,安全性较高。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相互协作共同杀伤肿瘤细胞,对免疫原性弱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更重要意义[23]。

2.5 抗恶性肿瘤 实验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在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渗漉法及加热回流法从余甘子叶提取分离到G1、G2、A、B、C、D、E、 bb、cc、dd、ee等11个部位,采用MTT法、集落形成法观察。MTT法是筛选抗肿瘤活性成分行之有效简便快速方法,是美国国立肿瘤研究中心所采用抗癌药物筛选方法,集落形成法及集落抑制率常用于抗癌药物敏感试验、肿瘤放射生物学试验。结果显示余甘子叶的11种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L1210和P388DL,宫颈癌细胞株Hela,胃癌细胞株SGC7901,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神经性肿瘤细胞株NU108-15,肝癌细胞株Bele7404等7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c部位,即黄酮类成分作用最强,余甘子叶提取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另外,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观察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余甘子叶提取物显著提高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上调CD4+/CD8+亚群比例,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及其CD4+亚群相对数量,使CD4+/CD8+比例接近正常值,可能是余甘子叶提取物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之一。另外实验证实余甘子叶所含没食子酸能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增殖,抗胃癌细胞MGC-803;所含槲皮素抑制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胶质瘤U87细胞侵袭、迁移、增殖[ 24-29 ]。

2.5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用体外细菌培养方法研究余甘子叶提取物抗菌作用,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结果显示余甘子叶提取物在体外对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余甘子叶所含多酚类可抑制人消化道常见菌[ 30-31 ]。

3 临床应用

3.1 民族药应用 传统中医药认为,余甘子叶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民族药临床应用有不同,民间常用于口疮、疔疮、湿疹、皮炎、水肿、高血压、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32]。

3.2 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以及并发症 临床运用余甘子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包括显著提高人白细胞干扰素(IFN-α)含量,改善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增加心肌糖原水平,调节脂肪能量供应比例、升高糖原储备量、节省糖原的消耗等多方面调控低血糖,减少持续低血糖危害;保护β细胞及活性,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维护生物膜稳定,保护胰腺组织等,对1型糖尿病治疗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其通过增强骨骼肌GLUT4mRNA 表达而增加GLUT4 生物合成,加速葡萄糖跨膜转运及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抑制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游出,减少高浓度的TNF-α、IL-1和NO造成的病理损害而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慢性炎症引起不同的病理刺激和组织损坏;消除自由基,改善氧化应激引起的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的产生与机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清除之间失衡所造成的致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及外周胰岛素抵抗,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也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其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疼痛;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加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病变;降低红细胞、晶状体和坐骨神经中山梨醇累积,使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瘤及血斑消退;抑制肾脏醛糖还原酶mRNA的表达而保护肾脏等,控制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心血管病、视网膜病、肾病等以及几乎涉及全身组织和器官损害[33]。

3.3 抗艾滋病 有研究利用余甘子叶开展余甘子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抗艾应用研究,传承传统中医药理论,通过清热解毒(抗毒抗菌)、扶正祛邪(增免)相结合原则治疗艾滋病,在治療艾滋病引起的皮肤病黏膜病变,如:反复口腔黏膜溃疡、单纯疱疹性口炎、脂溢性皮炎、全身皮疹瘙痒、湿疹、带状疱疹、痤疮,多种感染混合存在等,取得明显疗效,减少机会性感染,明显改善患者饮食睡眠及生活质量[34-37]。

3.4 治疗皮肤病 运用配伍余甘子和余甘子叶提取物或成分的软膏治疗湿疹、慢性湿疹、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外耳道湿疹等的临床观察,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38-39]。

3.5 其它 利用余甘子叶及其制剂可应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肝病、感染、免疫低下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40]。

4 质量控制

4.1 鉴别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和对照物质,可鉴别余甘子叶。余甘子叶提取液在紫外-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峰,石油醚、乙酸乙酷、乙醇提取液特征吸收峰较多、较强;不同提取溶剂冷浸液、回流液特征吸收峰峰位相同,其导数光谱是吸收度或光强度对波长变化的曲线,解决相邻吸收带重叠、峰位移动、峰形不对称、肩峰等现象,使谱带宽度变小,分辨率增高,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建立余甘子叶指纹图谱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218 nm,结果:余甘子叶中有 15 个共有峰被确定为指纹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A 版》计算机软件评价10批余甘子叶指纹图谱相似性,其结果均>0.9,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余甘子叶鉴别和质量控制[41]。

4.2 含量测定 以榭皮素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得其总黄酮平均含量51.60%,可作为测定余甘子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另有采用HPLC法检测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B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睛-1%磷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360~370 nm,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余甘子叶,均检出没食子酸,但含量有差异,相差近10倍,槲皮素含量0.12%~0.68%和山奈酚含量0.033%~0.12%。另有采用HPLC法检测余甘子叶中没食子酸含量,迪马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2%磷酸(3∶9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9 nm,室温,结果:不同产地余甘子叶没食子酸含量差异大,没食子酸含量0.022~0.498 mg/g。HPLC法可用于广西余甘子叶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42]。

5 专利

主要有利用余甘子叶配伍其它中药民族药制成保健茶、抗艾滋药物[43]、抗癌中药等申请国内专利保护。

6 结语

余甘子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天然植物资源,药食同源[44],价廉物美,保健和医药价值明确可靠,食用药用历史悠久。余甘子叶为没食子酸、槲皮素、山奈酚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天然来源药库,对抗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作用明确,药性平和,药食同源程度较高,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仍需加强余甘子叶多方面的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延泽,李海霞,许利嘉,等. 药食兼用余甘子的现代研究概述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草药,2013,44(12):1700-1706.

[2]杨顺楷,杨亚力,杨维力. 余甘子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6):846-854.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15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9.

[4]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2.

[5]杨鑫,梁锐君,洪爱华,等. 野生余甘子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4,45(2):170-174.

[6]孙雪飞,张鸿雁,夏青,等. 藏药余甘子药材及其鞣质部位的指纹图谱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173-1178.

[7]李兵,黄贵庆,卢汝梅,等. 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5,38(2):290-293.

[8]梁臣艳,张婷,丘琴,等.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0):2584-2585.

[9]谢晓清,郑申西,陈发兴.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余甘子叶片挥发性成分初探[J].福建热作科技,2012,37(3):7-11.

[10]黄敬群,宋扬,赵鹏,等. 槲皮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J].海峡药学,2013,25(7):64-67.

[11]黄敬群,孙文娟,王四旺,等.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与槲皮素的抗炎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5):2815-2819.

[12]林塬,陈静.常用民族药植物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9):39-41.

[13]肖萍,王升平,郭亦然,等.不同方法提取余甘子果实和叶片中的黄酮混合物对麻疯树种子油的抗氧化性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0(5):1131-1136.

[14]黄敬群,孙文娟,王四旺,等.槲皮素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169-173.

[15]卢怡雯,李晓芬,项朋志,等. 没食子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2):124-126,130.

[16]钟振国,曾春兰.余甘子叶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大鼠的保護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4):863-866.

[17]芦晓帆,李亚,张伟宇,等.中医药治疗耐药细菌性肺部感染的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3,28(8):1120-1123.

[18]彭敏,施举红,蔡柏蔷.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呼吸内科临床的“新问题”[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8):744-747.

[19]黄金兰,钟振国.余甘子叶化学成分没食子酸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凋亡机制的研究[J].中药材,2011,34(2):246-249.

[20]李沐涵,王明艳,赵凤鸣,等.没食子酸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机制的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5):657-661.

[21]赵川,李俊萱,陈山琼,等.没食子酸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机制[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1498-1501.

[22]秦佩,雷志明,吴双,等.槲皮素对ConA诱导自身免疫性肝损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757-759.

[23]钟振国,罗雪菲,黄金兰,等. 余甘子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药材,2013,36(3):441-444.

[24]黄燕,罗雪菲,李舒,等.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抑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204-2206.

[25]罗雪菲,顾国龙,兰太进.余甘子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2):4-6.

[26]何文飞,何大維,马超,等.没食子酸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107-110.

[27]李沐涵,王明艳,赵凤鸣.没食子酸体外抗胃癌细胞MGC-803机制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1):37-40.

[28]赵欣,张健.槲皮素抑制肺癌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6):592-597.

[29]苑召虎,胡子有,张兰兰,等.槲皮素对胶质瘤U87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2):207-211.

[30]邓才彬,谢庆娟,曲中堂.余甘子4种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抑菌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2010,21(3):209-211.

[31]罗兰,余阿妹,林坤鑫.余甘子醇提物不同萃取部位对人消化道常见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7):593-595.

[32]朱自仙,包·照日格图,黄金娥,等.传统中药学与民族药学对余甘子临床应用异同比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4):40-42.

[33]郭志英,黄玉香,王国权,余甘子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4,26(12):1-4.

[34]李艳萍,和丽生,赵远,等. 治疗艾滋病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现状与新思路[J]. 中草药,2014,45(3):303-307.

[35]许前磊,许二平,谢世平,等. 艾滋病中药治疗现状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20):196-202.

[36]田湉,敖竹君,王小霞,等. 3种中药对艾滋病毒感染复制的影响[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7):577-583.

[37]李凯,李爱秀,靳玉瑞,等. 天然产物来源的抗HIV-1多靶点抑制剂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5,46(12):1840-1848.

[38]滕瑞芝.青鹏膏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7):483.

[39]王华,李桂双,龙剑文,等.青鹏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5):404-405,410.

[40]汤喜兰,刘建勋,李磊.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243-246.

[41]毛健,刘振杰.余甘子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7):11-14.

[42]梁臣艳,甄汉深,马雯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8):41-43.

[43]王捷,蒋伟哲,叶勇,等.余甘子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抗艾应用[P].广西:CN106215164A,2016-12-14.

[44]王舒. 药食兼用余甘子研究的新进展[J].山东化工,2015,44(10):30-31.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