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廖平先生经学研究成就与学术思想

2018-09-19 03:04黄述斌
文史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井研五帝学术思想

黄述斌

廖平先生(1852—1932),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号四益,晚年更号六译,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于四川井研县盐井湾(今井研县研经镇)。廖平年幼时家境贫寒,父亲廖复槐在场镇上开一小磨坊,继又经营茶馆,以维持一家生计。廖平7岁入读私塾,后其父以无力供他继续读书,便叫他辍学回家在茶馆作帮手。一日,廖平为茶客沏茶,不慎将茶客衣服滴湿,受到茶客诃责。他一气之下在茶馆粉牌上书写“我要读书”四个大字,便离家出走。幸得母亲雷氏急忙将他找回,方得以复学。为给老师筹尊师米,母亲每煮饭时总撮一勺别放一处,积满一升,便奉给塾师为酬。自此以后,廖平一心向学,发奋苦读,以致废寝忘食,常将砚墨误当糖蘸食粑饼,晚上在油灯下读书不觉天明。他家贫无钱买书,便多方设法借读抄读,所用笔多拾人遗弃,纸则取废字纸就空隙中书写。廖平由于勤奋刻苦学习,早年就打下牢实的学识功底。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张之洞从浙江省主考官任上简放四川学政,充任主考官。第二年,廖平参加院试,考题为《子为大夫》,要求以八股文破题,例为2句。廖平所作之文章独为3句,遂被阅卷老师摈弃。以“最勤于搜遗、发现人才”著称的张之洞检查落卷,得廖平所作文章,欣喜不已,细加批阅,以不同寻常之作,拔置第一,得为秀才。[1]光绪二年(1876年)廖平应科试,又以优异成绩得优等食廪,调入成都尊经书院学习,时年24岁。

廖平在尊经书院研读近10年,为学仍极为勤奋用功。一次,学政谭宗浚来院视察,问院中研精覃思之士,众皆举曰“实用功者,除廖平外,未见人”。生活上他十分节俭,书院每月有膏火津贴,他总是节省俭用,省下以寄回家孝敬一生勤劳,支持他读书的母亲。每食多以米汤泡饭,故被人称为“廖米汤”。光绪五年(1879年),廖平28岁,乡试中举人,仍继续在尊经书院研读经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应礼部考试中进士,朝考三等,外放湖北某县知事。廖平以双亲年迈不能远行为辞,请改授四川龙安府(治今平武县)教授。以后他历任射洪县训导,绥定府(治今达州)教授,尊经书院襄校,嘉定(治今乐山市市中区)九峰书院、资中艺风书院、安岳风山书院山长,成都国学馆馆长,国学专门学校校长,成都高等学堂、成都高等师范及华西大学教授等职。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前,好为唐宋文;入尊经书院初,多好文字训诂之学,以为训诂学,字字有意义,比唐宋文更为实际。两年之后,他转而研究经学。时值湖南湘潭王闿运来川主持尊经讲学。王是治“公羊”的,廖平治经亦宗今文学,受王之影响,步入经学研究学术生涯。他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以严谨态度,潜心进行研究和著述立说;早期所著《易经古本》《十翼传》《易经古义疏证》等著作,对古经传统旧学认真进行考证、审订,并逐加注释按语,对旧著要义及原注作了纠正,做到了正本清源。此后,在《尚书王鲁考》《尚书凡例》《二十八篇为备考》《百篇序正误》等著述中,他详列举经文,指出其谬误所在,亦悉加辨注,指出旧著为变本;《百篇序》与《毛诗序》同为伪撰之作。“在《逸周书经说》中,对班固称《易周书》为孔子删订诗书时所余资料成书,廖平则细考此书在两汉通行不绝,实为诸经传记,并进而考证此书《职方》《明堂》《官人》等篇,均见于《周礼》与《两戴记》中,据此指出班氏之说为误。”[2]廖平在《五帝德义证》中,对经学研究有了突破性的新见解和论说:“著者以经有小统、大统之分,则五帝亦应有小五帝、大五帝之别。五帝大小,即从颛顼上推,加少昊、黄帝、神农、伏羲为大五帝;从颛顼下推,即加帝喾、尧、舜、禹为小五帝。故颛顼为大五帝之末,又为小五帝之首。五帝以上则为皇,以下则为王为伯,以此分配‘六经,则《易》为皇,《诗》《乐》为帝,《书》《礼》为王,《春秋》为伯。因仿《今古学考》之例,并附《大小二统政教表》于此编之后。”[3]这是廖平对经学研究作出的一大贡献。

史料记载:1887年至1907年前后的20年间,是廖平先生著述的巅峰时期(35岁至55岁间),其学术思想得以升华和成熟,可说力著不断,硕果累累。《古今学考》《古学考》《续古今学考》《两汉学案》《知圣篇》《孔子作六艺考》《孔经哲学发微》等重要著述,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其著述内容丰富翔实,论说有据,搜采旧说不厌其详,对经学史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井研县志》记载,廖平一生著述达130多种、460多卷;后期还研究中医学,先后著有《诊皮篇证》《伤寒讲义》《黄帝内经明堂》《伤寒论》《诊骨运行篇》《诊骨篇补证》《难经经释补证》等17部、20余卷,对传统医学,在理论上也有所突破,有所创见,有所发展。他曾自说:吾之学医不在于医病而在于医医。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曾引起中医界的高度重视。

廖平先生学术思想的精髓在于求真、求变,力持变革创新。毛泽东同志曾对他研究经学成就和学术思想作过很好评价,誉称他为“经学大师”。正如廖平自己所说“为学须善变,十年一大变,三年一小变,每变愈上。若三年不变已属庸才,十年不变斯为弃才矣!……研思中苟遇盘根错节,一再沉思,疑之久,思之深,废寝亡食,动以数年,然后理解。”他为学历经六变,每变都有创新之作。初变,提出以礼制入手区分今、古文。以《王制》为今学之主,《周礼》为古学之主;以古学为孔子壮年之学,今学为孔子晚年之学。两者同治于中国无所轻重之分。二变,强调改革制度,提出尊今抑古之重要论说,指出古学始于刘歆,成于东汉,且有伪作羼杂,又倡为孔学改制之说,实为伪作,误导人矣。三变,他提出小统、大统之分,推翻旧说,混合古今,试图对孔子经学思想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造,这对经学研究是一重要突破。值得指出的是四变之后,他将孔经哲学研究扩大范围,讲天人之学;人学讲六合以内人的世界,天学讲六合以外的宇宙太空,以为孔经哲学无所不包,其学术思想变化多端,……这便流于玄妙诡谲了,因而受到诸多异议。廖平为学的特点,从不因循守旧,从不盲从,从不故步自封,从不以已取得的成就为满足;故不惜一再推翻自己从前的主张而另辟蹊径,虽屡遭非难和打击,亦在所不顾。其坚毅执着之精神實属可贵。

廖平先生学术思想对近代影响甚大。面对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类古今旧著存有真伪错综难辨,良莠不齐等复杂情况,他以钩深探隐,穷辨伪古,博采其精之举,首先对流传广泛的古经旧著作了艰苦考证,厘清了主脉,辨明真伪,把几千年来封建统治者奉为神圣的经典文献(以《周礼》为代表的古文经)宣布为“伪作”,从而开启了学术界的疑古之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二是提出以礼制判分今、古文经学论断,以为“经学之要在制度不在名物”,将今、古之分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使上千年来今、古之纠纷涣然冰释。著名学者刘师培先生对此赞曰:“井研廖平贯彻汉师经例,分别淄浥,判决纠纷,魏晋以来未有之也。”三是倡为“托古改制”之说,使古代经学具有近代政治革新思想色彩。康有为受廖平思想影响,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找到理论根据,写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充满维新思想的力著,从而发动了戊戌变法。故侯堮认为廖平在晚清思想界“握有严重转捩的革命力量”。

廖平先生学品人品深受人們崇敬。他忠于学术和教学,历50年如一日。他做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爱之如子,待之如友”,许多学生把他当作父兄,长期追随,成为他在教学和著作上的得力助手。1919年他67岁时,忽尔中风,病愈后右肢偏废,口齿不清,在国专上课时,由孙廖宗泽扶持入教室,说话学生听不明白,就由宗泽转述。[4]1929年,他77岁时回井研家居,仍常有学者上门请教。他不顾衰老病痛,耐心为他们讲学。廖平中年中进士后,自奉仍极薄,治家则严格,始终保持平民本色。其家无古董珍玩,唯好买书集籍。他乐善好施,遇人有困难,则慷慨相助。每到年终岁尽,他总向家人嘱咐,向族中和邻里中难以度岁的困难者施以帮助。他一生虽尊孔读经,讲求孝悌,但思想却很开明。五四运动后,他倡办井研中学,首令家中女孩放脚、剪发,送子女去成都读书,支持子孙与时令青年一起宣传民主,反对封建,开办井研六译公学,掩护革命青年活动,凡此种种,在当时偏辟闭塞的井研可谓开风气之先河。他中风后右手失灵,改以左手书写,仍不废著述。1932年,他81岁高龄,坚持赴成都刊印他的著作,途中不幸发病,急返井研途中病逝。次年,国民政府颁发明令褒扬,并将他生平事迹宣付史馆。廖平先生在桑梓百姓中,可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敬称他“廖经师”。他为学为人的品德和勤奋攻读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注释:

[1]参见沈宏:《张之洞传记》,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86页。

[2][3]井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井研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93页,597页。

[4]参见李伏伽、廖幼平:《经学大师廖平》,载《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作者: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公安文协理事

猜你喜欢
井研五帝学术思想
唐 玉真公主 楷书琼宫五帝内思上法卷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第三回 三皇五帝(下)
荀子“礼法并重”思想的现实价值
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打造现代农业新增长点
——以井研县城为例
略论历届党代会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表述的变迁
努力搞好新常态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以乐山市井研县为例
论五帝时代:中国特色之起源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