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综述

2018-09-19 08:08苗泽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世纪邓小平综述

【摘 要】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周恩来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于时代的转折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的概况,理论渊源及其历史背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方面做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 新世纪;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综述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周恩来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国内政治风波和国际局势骤变的严峻形式下,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际略思想,在这一战略思想的引导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对外关系中的难题,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战略及其丰富实践,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于时代的转折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社会的外交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探究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全面解读其内容和背景,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正确把握其理论思维,对当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概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对外问题上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而国际外交战略更是直接影响外交事业的重要因素,在对党就外交战略理论和实践理论的探析中,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又得到了新的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在研究视角和内容上,有的学者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来看待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着重研究其理论内容的提出发展、理论内涵、思想特点、现实意义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有的学者从发展中国家这一群体出发,利用国际视野,阐述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研究的范围上,有的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做了一个总的、概括性的论述,有的学者则择取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中的某一点精华内容进行详细阐释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在研究层次上,大部分学者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研究集中于理论本身,而只有少部分学者上升至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中所蕴含的理论逻辑以及价值取向。

二、理论渊源及其历史背景

1、理论渊源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和周恩来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正是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而逐步实践形成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外交事业的建设中,形成和累积了一系列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观点和经验,为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邓小平始终坚持这些基本原则不变;此外,还有学者将其放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而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文化渊源进行追溯,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正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条件。

2、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系列错误并将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中共十大、十一大对国际形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美苏争霸,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问题,80年代中期,美苏开始收缩力量和战线,至此美苏关系乃至整个国际形式趋于缓和。80年代末,中国国内发生了“六四”政治风波,这场政治风波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秩序,少数西方国家企图借此制裁、孤立中国,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局势也发生了急剧变化,美苏两级冷战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出现了严重失衡,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战略方针。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1、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

关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内涵,理论界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全面而完整的总结,虽然概括的方法、角度有所不同、但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国家利益奉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准则;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識形态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对待;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高度重视第三世界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作用等。

2、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特点

关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也对其进行了探析,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坚持和平与发展并驱,邓小平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②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邓小平的世界格局观毋庸置疑,他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和平稳定发展,而且提倡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局势,注重第三世界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作用,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国际战略思想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邓小平又提出适宜时代要求的外交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等策略;④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如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既不放弃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又不以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断绝交往,而是灵活转变外交政策,坚持在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上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战略合作,以达到外交共赢;⑤坚持独立与合作的统一。在外交战略上,邓小平始终坚持完全的独立自主和真正的不结盟,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的做出判断,决定自己的立场、态度,但也强调世界各国应达到合作共赢,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3、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意义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不论是在上世纪还是新时期,对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及发展中国家而言: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实践,对稳定当时中国的政局、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改革开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整体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为中国应对冷战后复杂的国际局势指明了发展方向,开创了我国具有时代意义的对外关系新局面。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认清国际局势,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要把握契机又要权衡利弊,立足于国际市场,把握有利条件,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上促进经济发展;其次应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应科学的定位自己的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并根据自身情况实事求是探索符合自己的道路,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把握好对外开放程度,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确保自身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然后社会的改革发展应循序渐进,应有详细的阶段奋斗目标,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实效性,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国际社会而言,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推动了世界多元格局的进程,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深刻阐明世界局势向多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澄清了人们对国际形势重大变化的模糊和不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追求,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国际反恐斗争提供了新思路,事实证明恐怖主义具有全球性,独立的斗争是渺茫的,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反恐,从根源来看必须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世界多元化、多样性,推动改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为各国提供有效的发展机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关系,从而实现世界大变革时期在政治经济上的新突围。

四、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理论界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研究成果值得肯定,也极具社会现实意义,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实践理论。但总体来看也有欠缺,例如在研究范围和层面上还有待于加强和深化。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

1、加强中国各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关系的研究。注意各个时期外交战略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新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水平。我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且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保持外交政策的活力,以便找出适宜时代需求的最佳外交政策。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只有客观总结建国以来在国际战略方面的经验教训,全面深入学习外交理论,进行新时代建设,才能让历史发挥最大效用。

2、加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思想范式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关于这个层面的研究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深层次的研究,将其进一步科学化,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战略的丰富,而且可以指导我们判断和完善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同时作为指导外交认识和实践的科学依据。

3、在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时,应抓主要矛盾,将重点放在挖掘其对当下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只有将历史和社会实践结合,才会产生最直接有效的现实意义,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创新其思想内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持其先进性、鲜活性。

五、总结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意义深远。21世纪,国际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认真学习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便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核心任务。这样才能在继承中实现发展,才能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进一步建设、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交流合作,突破不同意识形态的限制,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更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当中,共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 宫力.邓小平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4.

[5] 马建勇,杨绍安.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论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1.

[6] 陶玉雯.试论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及其时代特点[J].前沿,2007.4.

[7] 徐小霞,韩娜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文化渊源探析[J].科技信息,2007.18.

[8] 张鸿石.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范式、逻辑及价值取向[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9.

[9] 刘国力,曾淼.邓小平外交战略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2.

[10] 扬扬.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及其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2007.4.

【作者简介】

苗泽玲,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世纪邓小平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酷图爆语(5)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