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018-09-19 09:14童文杰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层次性数学教学有效性

童文杰

【摘要】教师课前备课要做到多方位、深入系统地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准备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体现多层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结合,合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习惯和意志品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层次性;评价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追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多管齐下,无疑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不二法门。

一、课前备课要做到多方位

(一)深入系统地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教师要认真研读,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评价建议等。教材则是教学之本,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是穿插安排、逐步深入的。因此,教师只有系统把握整个教材体系,才能对每一阶段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了然于胸。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状况等,都是教师备课所要深入了解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组,合理取舍,用好、用活教材,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函数图像的含义等理解起来有困难,此时我们不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入手,列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变化实例,探究其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再引导他们找出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与已学的有序数对知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明确函数图像的含义,最终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打下基础。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准备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是备课的核心。课堂情境的设置、新知识的探究、运用新知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练习和作业布置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同反应也要做充分的预设。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以数学情境的设计为例,数学情境的设置首先要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要凭空设想,更不要胡编乱造。其次要抓住数学本质,问题情境要注重数学内涵,不能为创设情境而牵强附会。再次,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巧妙,要有层次感和一定的思维含量。

例如,在教“乘方”这节课时,我给学生讲了古印度人发明国际象棋的小故事:“相传,古代印度有个聪明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从此喜欢上了这项游戏,他要给聪明人奖励,聪明人只要国王在“8×8=64”格棋盘上放一些小麦: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后面每一格放的粒数是前一格的2倍,直到第64格。不懂数学的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認为这个要求太简单了,结果全国的小麦都用完了还差得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瞪大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将信将疑。此时,我对学生说:“你们算一算,仅仅是第64格中要放多少粒小麦?”

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大家合作推算出第64格中应该放的小麦粒数是:

63个2相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一时仍然手足无措。这时我笑着对学生说:“掌握了本节知识大家就知道了!”“棋盘上的数学”这个问题情境的设计,由于贴近生活,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另外,在设计教学资源中的例题、练习题时,也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

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体现多层次

“课堂导入”要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应选择难度适当的问题,唤起所有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不能偏重于尖子生,忽略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探究新知”环节要充分促进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事做,能做事。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师产生钦佩、敬重,从而聆听教师的话语,“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给那些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以特别的关照和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进步,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拨动他们的心弦。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教师就不要牵着学生走,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他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加强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巩固拓展”的例题和习题要分层次,梯度要合理,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使各层次的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得。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让大部分学生无所适从。一堂课如果学生的参与率低,那绝不是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课堂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课堂应该怎样去听,怎样去思考。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地参与课堂的方法,才会有效地参与。

三、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

新的《数学课标标准》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这说明数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态度、好奇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念、毅力等。数学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

(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结合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充满自信地投入学习;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等。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当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考试的结果不满意,教师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评价时应将书面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在采用书面考试时,要避免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要设计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控制客观题型的比例,设置一些探索题与开放题,以更多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平时的作业和试卷上,可以开辟专门评价学生学习态度与状况的评语栏等。

(二)合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能否用文字、字母、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能否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习惯和意志品质

有些学生虽然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是他们的基础不好,但是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的学习意志,一直坚持不懈,不断进步,这一点也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这样的品质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孙杰远,叶蓓蓓.有效学习的原理、策略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汪昌华.有效学习评价[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层次性数学教学有效性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