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与教育对策

2018-09-19 09:14祝红梅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家庭教育误区

祝红梅

【摘要】文章指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提出应对之策,认为只有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教育对策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小学生就像出土不久的幼苗,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学校也。”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只看重考试成绩,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当前,应试教育仍然对我们的小学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国情,我们只能采取高考的形式争取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由于高考,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看重分数,导致应试教育的影响从高中、初中一直延伸到小学,尤其是家长们在高考的重压下,更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学习至上,成绩至上”,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往往致使一些孩子在考试高分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质不良、性格孤僻、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等多种心理危机与不良习气。

(二)望子成才心切,不顾孩子能否接受

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过高,为了使孩子快速成才,不管孩子有无兴趣,能否接受,硬逼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将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孩子过早失去童年的自由与欢乐。由于期望值远远超过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家长单方面美好的愿望反而成了孩子的心理重负,导致心理障碍,其结果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三)对孩子放弃教育,不管不问

有的父母因为忙于事业,忙于工作,没有多余时间照顾、教育子女;有的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对孩子不管不问;有的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代管。其结果往往致使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不良行为和习惯。

(四)对孩子溺爱,百依百顺

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任性骄横、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坏习惯,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将来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拳打责骂

少数家长把拳头当作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认为不打不成器,动辄拳脚相向,粗言责骂,造成孩子诚惶诚恐,学不好好上,家不愿意回。

(六)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子女意见不统一

有些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在教育子女时意见相左,各执一词,常常为此争吵,导致孩子是非难辨,在父母的争吵中有可能变得压抑而自卑,滋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二、家庭教育应对之策

(一)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抓好家庭教育的关键

孩子认识世界,学习做人,形成性格,萌发情感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家长要为孩子创建一个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效仿的对象,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家长的兴趣爱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尝试动机。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好奇心,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小学教育要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使学生既能够学习掌握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庭教育首先要注重人格教育,它要远远重于知识、智力的教育。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意志力,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促使孩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改掉不良的道德行为。

(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

家长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1.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做到关爱而不溺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让孩子感到家长真挚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

2.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无原则地滿足孩子的过度欲望会使孩子养成贪婪的恶习。要教育孩子注意勤俭节约,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恶习。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要给孩子正面的教育引导,不要滥用钱物刺激代替教育。

3.对孩子的教育,既要做到关爱又要严格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家长提出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利的;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再次,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干,不能模棱两可,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后必须督促孩子认真做到。

4.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能采取打骂训斥体罚之类的粗暴行为,否则不仅不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不可能起到严格要求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让孩子终身受益

小学时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对孩子加以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福泽谕吉指出:“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要从小教育孩子讲文明有礼貌,尊重长辈、父母与老师,学会独立思考,与人平等相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在生活作风上,做到不挑吃穿,吃苦耐劳,艰苦朴素;遵守作息制度,养成守时惜时的时间观念;注意讲究卫生,保持仪表整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等。在学习上,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每一位家长都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六)正确对待学习成绩,重视孩子全面发展

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目标。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孩子考得成绩好,我们应予以肯定,但高分不代表所有方面都优秀,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考得差也不能说明孩子一无是处,而对其无端指责。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使得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七)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与自主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学更多的东西,于是利用休息日、节假日给他们报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或者把教师请到家中,为孩子教授某一方面的课程。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早期特长培养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发展潜能有很大关系,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特点、兴趣和潜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但是不能强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有效融合,共同构建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毫无疑问,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育既要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基础,还肩负着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能强项,提升智能弱项的任务。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疑难问题的解答者、身心健康的指导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各种文化思潮的出现,其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误导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生知识面窄,判断力差,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性、风气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净化、小学生抵御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教育十分重要。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进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衔接,有效融合,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复杂的环境。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但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让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携起手来,构建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共同培育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宋兵波.从多元智能理论看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1(12):7-9.

[2]魏志玲,谢存德.亲职教育的误区与调适[J].职教论坛,2014(35):87-89.

[3]马学果.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剖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5):31-32.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家庭教育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