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DCA循环法在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中的应用

2018-09-20 05:43林清萍
智慧健康 2018年23期
关键词:漏报传染病科室

林清萍

(费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3400)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生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传染病的发病几率逐年上升[1]。据流行病学显示[2],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约为0.51%,发病率最高的前五位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梅毒和肺结核,而死亡率最高的前五种传染病分别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泛指在发现疫情后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的方式,同样也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举措[3]。而疫情监测报告的填写质量和临床能否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加强对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4]。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将PDCA循环法用于报告管理中,通过组织计划、具体实施、落实检查和有效处理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进,以此提高监测报告质量,降低和避免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786例传染病首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时间段将其分为研究组432例和对照组354例,其中,男487例、女299例,年龄15~77岁、平均(52.43±2.43)岁,乙类传染病513例、丙类传染病273例。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所有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报告卡填写情况、医务人员服务情况,同时对根据医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3 问题分析

①医务人员对报告卡重视度不够,在报告传染病的时候存在明显的消极心理,以致于门诊日志和报告卡填写的时候出现字迹模糊不清、填写不完整或者填写误差过大[5];②报告卡填写项目过多,耗费时间过长,很容易出现疏漏的现象;③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担忧填写真实信息会对工作或者家庭产生影响,进而出现信息虚假或者不详细的情况,严重影响医院传染病报告的真实性;④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尤其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实习生无法正确认识传染病的危害性,导致在填写报告卡的时候对所写内容认识不足,在执行的时候容易出现差错[6];⑤化验室在报告检测结果的时候或者医师查看阳性结果的时候因为衔接不到位,进而出现传染病漏报或者迟报的现象。

1.4 制定计划

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疫情组织管理模式和网络进行完善,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参照疫情报告管理相关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以行政手段对报告工作质量进行约束,保证疫情报告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减少和避免传染病漏报、迟报的几率,方能提高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水平[7]。

1.5 具体实施

①完善疫情报告管理三级组织结构,包括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小组、公共卫生科以及临床科室管理小组,实施计划过程中由医院分管领导进行监督,科室主任制定相应计划并告知专职人员负责实施,明确各自职责进行分层管理,以此提高实施效率[8];②加强组织培训,树立法律意识:根据不同医师的特点,充分发挥各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临床医师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相关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医师对疫情报告工作的认识,并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水平[9]。此外,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和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特别是对新入院的实习生,必须完成岗前培训考核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对于某些季节性或者新型传染病,医院需要及时的普及相关知识,以此提高临床医师的判断和监测能力,防止出现误报情况[10];③加强各环节管理,逐步提高疫情报告控制质量水平:完善不同环节管理质量,对不同临床科室报告卡实施24h网络浏览签收制度,医院需要派遣专业的疫情管理员每日对收到的疫情报告卡进行相应的检查,对于存在疑问的报告卡进行核实,以此防止报告卡出现错报和漏报的情况[11]。此外,加强对临床科室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掌握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切实把握好传染病的规划管理[12];④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提供疫情报告信息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需要保持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同时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以此降低患者的警惕心,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感。在填写疫情报告卡前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充分地为患者讲解传染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报告卡填写的重要性[13]。同时多以启发性的语言告知患者传染病的危害性,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⑤优化操作流程:于各临床科室设置专门的疫情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为医师和患者普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放射科和检验科由科室主任负责监督检查[14]。专职报告人员在普及相关知识的时候还需要加强和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及时对疫情报告卡情况进行上报,防止出现迟报和漏报的现象。

1.6 落实检查

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控制制度,即临床科室责任人需要定时将传染病报告卡、登记本以及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核实,确保准确和无遗漏[15];检验放射科责任人需要每日对传染病检验、检查登记本进行核实,同时对送检结果进行反馈;公共卫生科则需要每周对传染病报告卡、不同科室门诊日志和登记本以及检验放射科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核实,同时对漏报、迟报情况进行统计,每月进行一次备份[16];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小组需要对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定期召开主题会议,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实施、问题和相关措施进行探讨和完善。

1.7 处理阶段

将疫情报告卡填写质量作为医疗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科室出现漏报和迟报的个人进行适当的处罚,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相应的表彰[17]。每月对各科室上报的疫情数据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将其中出现的差错病例进行全院通报,以此提高各科室和员工的警惕性,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对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逐步提高传染病管理质量水平。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研究组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仅出现1例迟报,对照组出现漏报和迟报的几率明显大于研究组,见表1。

3 小结

大多数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传播途径复杂的特点。防控管理质量优劣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直接安危,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18]。本次研究发现,将PDCA循环法用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管理中,通过分析现阶段报告卡填写的具体情况,落实每一个环节,可以有效地对疫情管理质量进行改进和完善。实施PDCA循环法后医院的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相较于未实施任何措施的实施前均有明显提升,而漏报或者迟报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认真落实监督和政策实施,通过不断培训和考核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让医务人员认识到传染病监测报告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报告的管理质量。

表1 两组传染病报告率、报考卡填写准确率、漏报和迟报率对比[n(%)]

猜你喜欢
漏报传染病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爱紧张的猫大夫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