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颅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探讨

2018-09-20 05:43杨立静王丽
智慧健康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尿潴留脑血管缺血性

杨立静,王丽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0 引言

脑血管病在我国已经是很普通的病症,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患者的死亡率高、愈合效果差。所以,怎么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上收到很大的关注[1]。近年来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逐渐被视为临床上最有效的措施[2]。我院选取了34例缺血性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入支架进行治疗,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狭窄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7岁,平均(63.14±8.24)岁。全部患者都需要进行DSA检查,并确诊。通过脑CT检查,将脑出血患者排除。将患者均匀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逐一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选择普通的护理方法,并遵循医嘱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选择术后重点观察和护理干预详细如下。

1.2.1 血管介入治疗后观察

穿刺侧肢体的观察患者术后平卧24h,穿刺侧肢体制动8h,穿刺部位留置鞘管6~24h,仔细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每隔15min一次,连续2h与对侧相比,要查看肢端皮肤的颜色,穿刺部位是否渗出、血肿的情况。连续心电监护对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手术结束24h内需在ICU监护系统下持续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动,血氧饱和度应该要达到95%以上。心率变慢会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够,急性心肌梗塞。

1.2.2 心理护理

术后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时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述术后注意要点、有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语气要保持亲和温柔,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定时查验穿刺部位是否有感染、出血或血肿情况[3]。一旦发现有以上情况要做好妥善处理。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教导其均衡饮食。对出现尿潴留的患者,要进行导尿,避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以平稳、充满信心的状态渡过术后康复期。

1.2.3 采用约束带代替术后制动

按照不同的脑血管介入术类别,有一些患者术后需要制动,以防止患部不会由于移动而对手术疗效造成不利影响,术后通常采取肢体制动,患者在整个期间不能大范围动弹,较短时间内患者就会有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结合约束带对患肢做好固定,这样使其它部位有较好的放松。采用约束带制动能够使患者烦闷抑郁的情绪得以改善,缓解背酸痛、四肢酸麻等症状。

1.2.4 防止尿潴留护理

尿潴留的出现的原因可能有:术后患者长时间采用平卧位、没有学会床上排尿、术后伤口尚未痊愈致不主动排尿、精神紧张、不适应等因素都会致使膀胱充盈过度而出现尿潴留[4]。所以术后需要注意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照顾,使患者尽快习惯术后的生活。告诉患者平时多喝水,有助于造影剂排泄,还要告诉患者做到4h排尿1次,排尿存在困难的可用温水冲洗会阴的方法以利排尿,如果没有明显效果尽早导尿,一次放尿不能超过500mL,防止出现虚脱诱发迷走神经反射。

1.2.5 失眠护理

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由于不适、疼痛、忧愁等种种因素而出现不同情况的焦躁心态,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制约患者的休息,对术后整体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根据普通的术后护理要求,增强家属陪同、完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良好心态,提高康复信心。术后6~12h,测量患者血压稳定、穿刺部位没有出血情况,告诉其可以将身体重心向健侧偏移,术侧小腿以下可以慢慢活动,缓解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睡眠质量。

1.2.6 迷走神经反射异常护理

迷走神经反射异常通常是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很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有:①精神低迷、睡眠不好、心率偏快,致使缓激肽或前列腺素释放而刺激心肺感受器,从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出现异常反射。②拔管综合征:术中穿刺、拔管引起的疼痛都会导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而引发迷走神经反射。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在护理的时候要注意患者心理护理尽量消除负面情绪,拔管过程注意拔管技巧,动作要做到轻和准[5]。

1.2.7 神经功能的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

病人介入治疗后局部脑灌注得到一定的改善,使脑缺氧症状得到好转,溶栓术后要仔细观察神经功能的情况,查看患者精神意识、语言功能较术前是否有明显提高,肌力恢复的情况。

1.2.8 神经保护剂的应用

溶栓后神经保护的目的主要是干预半暗带发生的病理生化反应,预防或延缓细胞死亡尼莫地平是近几年来根据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策略。尼莫地平预防支架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是通过特异性阻断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阻止细胞外钙离子向胞内聚拢,引起神经细胞钙超载从而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6]。尼莫地平在增加脑血流的时候,通常会出现血压的变化,所以要留意观察血压的情况[7]。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这两组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再比较住院时长和并发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对比,得出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4.812,P=0.025<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s,n(%)]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观察组 17 13.43±2.04 1(6) 97.35±1.24对照组 17 18.37±2.13 4(24) 90.26±1.25 P<0.05 <0.05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现在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大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8]。脑动脉狭窄会致使脑血供减少,神经功能不完善,脑动脉闭塞后供血中心部分在一定时间内缺血,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有限化,离子流进神经元,再加上破坏性缺血连锁,最终细胞出现不可逆死亡[9]。现在大多数人对这种病的认知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的时候,同时还要在疾病宣传教育方面予以重视。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特点是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更容易被患者和医务工作者认可[10]。但因为现阶段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彻底避免并发症。所以要求神经内科护士对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做好预见性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并发症的程度,使患者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尿潴留脑血管缺血性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