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青年人居住需求的公租房设计探索

2018-09-20 01:36韩天骄张薇
江苏建材 2018年3期
关键词:青年人租房住房

韩天骄,张薇

(安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青年人作为一个刚步入社会又未组成稳定家庭的特殊阶层,生活上对住房有着相对特殊的需求。文章提出以共享空间环境、分享城市资源、节约居住成本为核心的理念,从阶层特点、生活需求出发,借鉴传统“筒子楼”形式,为青年人量身定制公租房,探索一种在大中城市经济高效的居住方式,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1 青年人的群体特征

1.1 供职小型私企比重大

小型私企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福利保障较差,但职位需求量大,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青年人供职于此。但小型私企很少能解决住宿问题,青年人刚入职工资待遇低,依靠自己能力很难在大中城市购房或者租赁条件较好的住房。

1.2 非本地户籍者居多

户籍制度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国家正在进行全面改革,但目前很多领域仍然存在户籍的限制,比如很多地方在申请保障性住房时,就把非本地户籍的居民排斥在外。经济水平的差异致使很多青年人都离开户籍地到大中城市发展,这些城市户籍控制又相当严格,而他们所供职的小型私企基本不解决户口问题,该群体就会因为户籍原因被很多住房保障政策拒之门外。

1.3 经济预期较好

青年人在就业初期往往不能熟练胜任岗位,起薪一般较低,但他们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强,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和业务能力的增强,工资收入会有较快增长,未来的经济预期较好。因此,对于多数青年人群体来讲,他们的住房困难主要集中在就业初期,属于阶段性问题。

1.4 对环境耐受力好

青年人身体机能处于高峰阶段,体能、精力旺盛,对温度、湿度、噪音等外界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短期内能够适应条件相对较差的居住环境。

1.5 愿意接受宿舍式合租模式

青年人有着长期校园集体生活,熟悉宿舍的生活氛围,刚毕业参加工作,还未组成稳定家庭,如果房租较高的话,他们愿意接受宿舍式的居住环境,选择和单身小伙伴合租,既减少住房开支,也方便交流和娱乐。

2 青年人的居住需求

为了保证真正从大中城市青年人生活状态、居住需求出发,笔者通过现场及网络问卷形式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探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对住房不同功能的需求程度;②对住房不同功能共享化的接受程度;③对居住区域位置的倾向程度。

2.1 对住房不同功能的需求程度

青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相对于稳定的家庭来说,他们对空间的需求有着较大差异。隈研吾在《十宅论》中对青年人的居住方式进行了总结,例如他们的家狭小且功能单一,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睡觉休息的功能,与旅馆的客房类似,以此强调自己不被工作、家庭所束缚的自由状态,以及可供自我欣赏展示的空间等。调研中,要求受访者对停车、上网、养宠物、如厕、聚会娱乐、锻炼、洗澡、阳光、晾晒、洗衣、睡觉、储藏、吃饭、学习工作、做饭、看电视、装扮、洗漱、观风景、种植物等20项居住功能按需求程度进行排序。调研结果见表1。

表1 青年人对住房不同功能需求程度排序

排在前五名的睡觉、如厕、洗澡、上网、洗漱这几项功能,总体为满足个人基本生理卫生的需求。全部受访者都选择了“睡觉”是第一重要功能,可见其对于人们居住的重要性。排在第四位的“上网”逐渐取代了十六位的“电视”,上网成为了当代青年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和主要的娱乐方式,成为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与此同时,“吃饭”排在了第六位,“做饭”排在十一位,可以推断出当代青年人在外就餐比率较高,同时快餐、外卖、速食占居就餐的相当比例,这与其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家务能力差有很大关系。同样,喜爱聚会娱乐的青年人并没有把该功能放置在高需求的位置上,他们更倾向于在城市中的餐厅酒吧影院等休闲场所完成这些娱乐活动。

2.2 对住房不同功能共享化的接受程度

对住房各功能需求程度调研后,可以看出有些功能对青年人来说需求程度并不高。若作为独立的功能空间分配给每个居住者使用的话,会出现使用频率低、浪费空间等情况。因此,尝试将部分功能共享化,即若干人同时使用一个功能空间,以此来达到节省居住成本的目的。调研中由受访者对20项居住功能按照共享化的接受程度进行排序。调研结果见表2。

表2 青年人对住房不同功能共享化接受程度排序

从公共到私密排列趋势大致与功能的需求程度成反比,即需求程度高的功能共享化的接受程度低,需求程度低的功能共享化的接受程度高。睡觉、如厕和洗澡等被期望拥有较高的私密程度;相反,停车、娱乐、做饭、吃饭等功能共享化的接受程度较高,这应该与青年人求学期间的集体宿舍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2.3 对居住区域位置的倾向程度

调研的第三个内容是青年人对住房的区域位置、舒适程度和价格的接受程度,大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在位置优越的城市中心居住,宁可选择这些区域价格较贵、面积较小、条件较差的住房。原因是一方面可以获得城市中更多便利的公共资源、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上下班的交通时间,以便挤出更多时间工作加班、学习充电或者休闲娱乐。

通过以上调研,可以大致总结出青年人居住需求的三个结论:①对居住功能的需求相对单一,许多功能依赖于城市中的公共资源;②可接受共享空间程度比较高;③倾向选择公共资源丰富、位置优越的城市中心。

3 青年人的居住方式

为达到青年人在大中城市经济高效居住方式的设计目标,尝试通过分解简化居住功能以及空间共享的方式来实现。首先,将传统的住宅平面进行功能的分解,使之成为独立的最小功能单元;其次,对功能单元进行筛选,需求程度高的功能单元成为青年人独自拥有的私密空间,需求程度低的功能通过空间共享的使用方式来达到节约居住成本的目标。同时,基于青年人对城市公共资源的依赖,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公共功能也可以作为居住功能的补充,成为他们“家”的一部分,即共享前提下居住功能与城市公共功能的互相补充,也就是“城市即为家”的概念。

基于城市中心丰富的公共资源以及节约居住成本的设计目标考虑,居住场所承担的功能可以简化,通过使用城市中的资源来补全住房中所省去的功能。不妨变换看待事物的尺度,把城市当作一个大的居住场所来看待,那么分布在城市中的餐馆、超市、医院、集市、车站就可以相应的理解为家中的厨房餐厅、冰箱、医药箱、菜篮子、停车场。每天去餐厅吃饭,去停车场取车上班等等,这一系列行为的所有路径就是他们的居住范围,构成他们的“家”。

4 当前公租房规划设计的不足

当前开发建设的公租房很少进行用户阶层的分类,设计时千篇一律,没有针对青年人的居住方式及特殊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4.1 简单缩小套型面积

国务院明确公租房要以小户型为主,而市场上建设的公租房并没有针对各阶层客户具体需求,多数是机械缩小各功能区的面积,进而简单缩小整个套型面积,这样会造成使用的不便。由于青年人在收入水平、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婚姻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对公租房面积的简单控制是不能满足其居住需求的。

4.2 功能完备导致空间浪费

当前市场上建设的公租房多数与普通商品房一样功能完备、没有区分功能空间的主次,这样不免造成部分功能需求低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导致空间浪费,增加建设成本。

4.3 选址不合理

由于地价原因,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公租房通常被选址在偏远的郊区,这些区域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缺乏,市政配套不足,交通出行不便,无形中增加了生活成本,这与前文调研的青年人居住需求是不符的。

5 适应青年人居住需求的公租房设计探索

为探索青年人在大中城市经济高效的居住方式,引入“城市即为家”的概念,以共享空间环境、分享城市资源、节约居住成本为核心理念,对适应青年人居住需求的公租房进行设计尝试。

5.1 筒子楼生活的借鉴

筒子楼,也称兵营式建筑,诞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为2~5层建筑,水平截面为狭长的条形,楼梯一般在两端,每层贯穿一条如筒子状的楼道或简易的外走廊,因而得名。筒子楼作为职工福利,强调节约成本和共享空间,公用厨房、公用卫生间、公用走道把私人空间编织成公共生活。而筒子楼的缺陷是生活基础设施缺乏,居住面积狭小,缺乏私人空间,存在安全隐患,但其节约成本的基本原则与青年人居住需求不谋而合。因此筒子楼中对共享空间的使用,可以成为青年人居住方式探索的借鉴依据。

5.2 户型设计

借鉴筒子楼的形式,户型设计为一户一居室(宿舍式),依次划分为生活区、工作学习区、休息区和储藏区(阳台)。矩形平面布置,户型紧凑,3.3 m×5.4 m的开间进深,能够布置床、书桌、衣柜、小沙发、茶几等日常家具,并考虑设置双人床的可能性,能够满足单人或双人的基本起居。

调研结果显示,青年人对如厕和洗澡的私密性需求程度较高,因此改变筒子楼公共卫生间、公共淋浴室的形式,各户型单独设置卫生间。青年人有精力天天做饭的不多,且设置厨房需要保证通风、增设管道,户型布局需较大调整,成本会大幅增加,各户型不再单独设置厨房,每层集中设置公共厨房,需要的时候进入使用,同层的人共同使用自然就互相打招呼认识,也能增强邻里关系的亲切感。宿舍式公租房户型见图1。

图1 宿舍式公租房户型图

5.3 楼栋设计

宿舍式户型设计以单间卧室为基本单元,通过交通空间连接,适合采用廊道式楼栋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紧凑排列各个房间,井然有序,土地利用率高,节约成本。青年人对房间的朝向采光要求不高,更注重经济性,因此楼栋可布置为L型,全部采用内廊式,以增加建筑面积和户数。

根据每层的户数以及L型的楼栋形式,本方案每层宜设置两处公共厨房,空间布置要考虑多人共同操作的尺寸需要,可设置中高部储藏柜以增加存储空间。另外在公共厨房外侧安排公共活动空间,既可用于就餐,也可用于娱乐活动,同时又形成厨房的缓冲空间。宿舍式公租房标准层平面见图2。

6 结语

在当今社会,多数刚就业的青年人属中低收入群体,在商品房价格及租金价格昂贵的大中城市,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根本买不起房子,依靠政府来构建适应其居住需求的公租房保障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其住房问题。

图2 宿舍式公租房标准层平面

引入“城市即为家”的概念,以共享空间环境、分享城市资源、节约居住成本为核心理念,从阶层特点、生活需求出发,借鉴传统“筒子楼”形式,为青年人量身定制公租房,探索一种在大中城市经济高效的居住方式。笔者进行的调研,虽样本有限,但仍能反映出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希望对我国公租房的建设乃至商业地产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青年人租房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破解租房难,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