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与当地经济发展关系

2018-09-20 10:50蒋权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东北经济

蒋权

摘 要:东北是我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生产总值在国内都位于前列,但是东北三省的GDP增长却长期处于垫底。通过分析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构成及变化趋势,对比同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变化,研究发现能源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东北;能源消费;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3.007

1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概况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钢铁、重机械、石油、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其经济发展一直是以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的。下文以研究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与能源消费趋势,分析同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变化。

1.1 能源消费结构

从图1看出煤炭能源与原油消费在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中分别占比为:58.24%、14.88%,进一步研究各省2017年能源统计年鉴,其中辽宁省煤炭消费占本省能源消费总量的59.9%,原油占比32.1%;吉林省煤炭消费占本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7.4 %、原油消费占比18%; 黑龙江省煤炭消费占比69.6%,原油占比22.1%。东北三省的一次性能源消费占比依旧很高,提倡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的使用迫在眉睫。

根据《2017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作出数据如图1,明显看出煤炭和原油等一次性能源是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主力军,而天然气、水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较低。

1.2 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发展趋势

国务院和发改委在“十一五”期间发布振兴东北计划,鼓励发展新型工业。因此东北三省能源消耗总量从2005年的26217.6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40156.0万吨。其中原煤原油的消耗总量在“十一五”期间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仍然在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据主导作用,而天然气、水电等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到2011年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直到2012年开始,天然气、水电等能源消费总量才有小幅度的增长,天然气和水电能源的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2005.57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510.26万吨,增长率仅为2516%,可见天然气和水电能源的消费有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受到推广,但在全面大力使用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每一年都有所增加。“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的变化呈现出高增长的特征。“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的变化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从2011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量继续增长,然后开始迅速下降, 这一时期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16%,最后稳定在一消费量。

2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一项重要原因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变化受到不仅仅只是一种因素,经济的大力发展一定会推动能源消费的增加,而消费结构因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改变而变化,却会抑制能源消费水平的增加。就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一个举步维艰的阶段,国家提出了一项重要决策。

振兴战略是在2003年10月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军,逐步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然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东北地区此时却步履维艰。此时,东北区域的GDP和工业增加值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明显的减缓,开始逐渐落后于我国其他区域。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这样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一振兴战略实施以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能源需求进一步增加。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能源消耗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提出了将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从而降低了大量的能源消费,并将节能和效率放在第一位。

由于这一目标的提出,东北区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挑战。究其原因,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限制了这一发展。我们都知道东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在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耗息息相关。不过 “十一五”规划中首要提出的目标就是降低能源消耗,但是依据东北区域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确是不小的难题。由于这一新的挑战,东北地区不得不面临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技术手段,降低能耗这一现状。

3 经济发展概况-以黑龙江省为例

由图发现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一和第三产业靠拢,以及各项振兴政策的实施,黑龙江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随着第二产业的调整增长变缓,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慢,最后保持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说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有一定的依赖性,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4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的分析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分析,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很强的依赖性,能源消费的增长就一定会带动经济的增长。煤炭、原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消费是能源消费的主要结构,而东北地区本就是重工业化地区,因此在加快能源消费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但国家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低碳环保,并在2016年9月正式批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标志着国家已经把低碳经济的实现放在首位。而恰恰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所占比例较低,受传统密集能源型的重工业化影响,东北地区的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消费始终未得到大力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在“十二五”后三年,随着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控制,经济增长也随之降低,因此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发展,有必要确保能源消费向着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消费改变。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从很多角度刺激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然,不可否認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促进着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二者相辅相成。

我们人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和能源分不开的,这奠定了我们的物质基础。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一方面不断增加了能源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对能源本身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也就是说,能源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创造了条件。

5 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5.1 调整东北区域的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一直以重型装备制造业和其他重工业著称。这些重工业大部分是能源密集型的,能源强度很高,这是高能耗的主要原因。 “十一五”以来,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东北振兴规划”的要求,鼓励发展新型工业化,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工业重新获得快速发展,包括重型机械和大型集装箱。装备制造业,汽车装配与零部件制造业,造船业,铁路运输业,基础原材料加工业,能源化工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这些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的。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结构。煤炭消费在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符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资源紧张,社会进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呈现出新的态势,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相关。以产业为动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两大发展环。它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管目前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但是从传统的经济粗放型增长向高效密集的经济发展,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力度,增加技术的使用。以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这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动力。

第二,众所周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综合发展才是目前最可行的产业结构形式。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脚步,我们必须将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效结合起来,同步发展。

第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应当是现阶段我们的关注重点。在这一方面,为了更好更快的促进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我们应当逐步引入相应的技术以及高科技手段,这才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换代,迈入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新篇章。

5.2 倡导低碳经济能源

煤炭和石油在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总份额大约占到总能源的一成左右。然而,在目前世界平均能源构成中,石油占三成左右,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到两成,可再生能源占一成左右。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在一次能源的使用中对煤炭的依赖度过高,天然气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明显偏低。当然,能源结构调整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普遍问题,更何况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最早的老工业基地,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煤炭储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这也使得中国过多依赖煤炭资源作为其主要能源来源。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迫切需要倡导低碳理念,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由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的增强及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将大幅增长。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决定长期注重煤炭消费。我们应该通过研发或引进节能技术来增加能源消耗的转换率,以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的损失,而不是一味地负面地减少使用煤炭的比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更何况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低碳理念的重点在于逐渐增强节能环保意识、逐步加强低碳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为了逐步改变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我们必须从能源消耗的源头以及能源消耗涉及的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第一点从根本上要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或者再无法降低煤炭、石油消费的情况下,通过经济措施增强化石燃料的转化率,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多地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地区以及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6 总结

和其他区域做比较来说,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原煤、原油等能源为主,而风能、太阳能、天然气能源的使用比例较低。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消费一方面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一次能源的过度使用也限制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多样化是目前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需要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不断开发新的能源,比如风能、天然气等,从而进一步增强能源结构的多样性。此外,提高地区人民的低碳意识,节能意识以及优化各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费也是加快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忠华,任普春,章浩,刘娟.东北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17,38(11):47-50.

[2]聂洪光,陈永庆.新一轮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J].学术交流,2018(01):117-122.

[3]李锦.辽宁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4):222-223.

[4]赵亚丽.湖北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6.

[5]韦光彪.云南省能源消費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东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大东北的春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