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教学重点

2018-09-20 10:52杨静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重点学情初中数学

杨静

摘 要:课堂教学内容重难点区分明显,而教师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方式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而言,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学设计的优化,优化的教学设计需要恰当把握教学重点。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学情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既是小学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升华,又是高中阶段高效学习的前提。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理科科目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工具性意义,初中数学的教学历来都是初中理科教学的重点,而初中数学教师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设计;要使教学设计合理、优化,应当做到恰当地把握教学重点。下面笔者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重点谈几点看法。

一、深挖教材,研读课标,把握学情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阵地,课本教材则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在深挖教材的同时研读学科教学重点,开展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重点是指贯穿全局、带动全部,在整个教材体系或课题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内容。教学重点的确定,最根本的是要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抓住其思想本质。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其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并与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其次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抓住思想本质,把握重点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学情,弄清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现阶段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兼顾,从而较为科学、准确、全面地把握教学重点。

比如在“直線、射线、线段”这一课的教学中,研读课标发现总体重点是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结合学生学情:小学阶段对直线、射线、线段已有初步认识,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主要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法来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实施:通过直观感知—画图操作—思考交流—反思感悟的活动方式进行,主要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画图来体会、思考,理解概念和几何直观,把教学重点贯穿于数学活动之中,加深对图形多方面的亲身感受,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教学重点。

二、重点集中具体,角度丰富多样

一节课的重点应该集中、具体,以便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去研究、突破重点,更好地以重点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重点过于分散或笼统,会制约突出重点的实施。在教学中贪多求全只能适得其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宏观上要把握本节内容在章节、教材、学段中的地位、作用;从细微上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分清主次,把握数学核心概念。

比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第一课时授课中,授课人把教学重点定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学习背景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过了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知道工程问题中的具体量和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但可能对具体知识有些遗忘;对于配套问题则是一个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全新问题,对问题呈现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都是陌生的。这两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其实都是建模的过程,而要在一节课中解决这两类问题是不能够全面和深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学生对工程问题不能深入掌握,对于相对复杂的、含有人数变化的工程问题无从下手;又对配套问题的等量关系的寻找非常困惑,弄不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抑或很难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无法解决问题。针对这个现状的解决办法是:把这一节课的内容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解决工程问题,呈现不同的问题背景,锻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由浅入深,逐步解决较复杂的、含人数变化的工程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总体上明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第二节课解决配套问题,重点突破配套问题中等量关系的寻找,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会模型的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在两个班不同处理教材方式的对比,分两节课进行授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更好地适应,重点的集中降低了难度,集中了学生的关注度,给学生解决问题铺设了“跳一跳,够得着”的台阶,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实际问题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注意方法的提炼归纳,以“口诀”等形式体现学习重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是对学习的兴趣的坚持力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不足,而其社会经验和有限的能力又使得学生在具体实践学习中遇到诸多阻碍和困扰。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再加上数学定义、概念的准确性和抽象性,使得初中数学教材中大段大段的文字总结性的结论和方法很难被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加以应用;或者结论分类较多,难以准确记忆并应用等。这时教师应当注意对教材中方法、结论的提炼和总结,对知识进行再加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对结论和方法有更深刻、明确的认识,并能熟记背诵,熟练应用。比如在用坐标表示平移一课中,书中的规律总结性文字是这样叙述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a是正数)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b是正数)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通过对平面内点的平移方式的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过程,并能正确对上述规律进行填空,可是当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对平移方向、横纵坐标的变化情况和加减情况对不上号,只能从书上对着规律一条一条找,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掌握得不扎实。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就通过探究实例,逐步得到平面内点的平移情况与坐标变化的对应规律,并以图表和口诀的形式呈现如下:

根據上述图示方法,教师可以边讲授,边小结口诀,最后得到:左右移,横坐标变,右加左减;上下移,纵坐标变,上加下减。这句话清晰明了地概括了这个知识点的结论,学生可以从方向上、数量增减上清楚地得到点的变化与坐标变化的关系,很直观地记忆并准确地运用结论解题,降低了知识的冗长和枯燥程度,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巨大潜能,在不断取得成功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开拓个人数学学习发展上的巨大空间,经过时间的积累,就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突出重点

数学学科属于科学学科,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与提升,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还要通过不断改进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质疑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在很多综合性的数学习题中,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不同的知识,整合起来,在一道题中得以体现,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还要学会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提取题目信息,快速找到相关理论知识,并一步步推理、计算,最终在层层递进中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中,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笔者通过实践认为,通过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可以有效把握教学重点。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得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内角和度数,归纳得出多边形内角和与对角线条数、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类比简单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获得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然后通过推理计算证明猜想的正确性,从而通过推理体现本节课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在推理中对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机械性记忆。在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学习中,结合习题让学生练习几何说理,在说理过程中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能够熟练运用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通过几何推理来突破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这个重点,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重点的教学效果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初中教师必须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前提,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得当,是一堂课高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对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和总结,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反思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总结、研究,得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多积累、多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变,摸索出更多适合教学实际、把握教学重点的好方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永生,肖鸿民,吕世虎.初中数学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吴正宪,张秋爽.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

[4]李巧琳.研读新考纲,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J].新课程(下),2017(7):137.

[5]黄玲娟.浅谈初中数学阅读教育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J].时代教育,2014(4):193.

猜你喜欢
教学重点学情初中数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