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淋巴结病变80例应用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定性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2018-09-21 05:45张祯铭王艳晶柳林赵敬堃
安徽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定性圆形良性

张祯铭,王艳晶,柳林,赵敬堃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00)

腹部淋巴结病变常由良性或恶性病变所致,淋巴结肿大病变常见于恶性肿瘤转移,也可由淋巴瘤或炎症而引发[1]。临床通过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腹部则可观察到较大肿大淋巴结,并可精确检测患者淋巴结病变,从而定性,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价值[2]。目前临床一般根据患者腹部淋巴结病变影像特征进行判断,如CT等,但却缺乏准确性,从而影响患者预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腹部淋巴结病变则在检测和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该检查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还可多参数成像,从而为临床诊断及病变性质判断提供参考[3]。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于临床中应用较为成熟,本研究通过探究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手术组织病理等确诊为腹部淋巴结病变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分析所有患者MRI检查影像图,根据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80例患者分组为恶性组(52例)与良性组(28例),恶性组:结直肠癌20例、胃癌24例、肝癌2例、胰腺癌2例、淋巴瘤2例、肝管癌2例;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2~69岁,年龄(56.6±3.1)岁。良性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41~70岁,年龄(57.1±2.9)岁。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YX20150812665),所有患者及近亲属均知情同意,本次入选对象均对此次研究过程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仪器:GE Signa Excite 1.5 T超导全身磁共振成像仪;8通道相控阵列腹部线圈。MRI平扫:横断面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加权(GRE T1WI)、横断面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呼吸门控T2加权(FRFSE T2WI)并脂肪抑制、冠状面和横断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SSFSE T2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成像(MRCP)。DWI:SE-EPI序列,采用短时翻转恢复序列行脂肪抑制,参数:TR=4175 ms,TE=53.8 ms,TI=150 ms,视野:42 cm×42 cm,矩阵:192×192,采集频带宽:250 Hz,层厚为5 mm,层距3 mm,于X、Y、Z轴上施加扩散梯度,b值分别为0、500 s·mm-2,层数20,于患者屏气状态下采集,扫描时间为21 s。完成以上各序列后再行Gd-DTPA动态增强成像(动态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动态增强采用马根维显作为对比剂,剂量:0.2 mmol·kg-1,大约为20 mL,采用专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前臂静脉注射,速度:3.5 mL·s-1,于5~7 s注射完,并采用20 mL生理盐水灌洗,每一时相的采集时间为13~18 s。

1.3观察指标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间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并对MRI、DWI及MRI联合DWI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本研究图像分析及数据测量由医院2名高年资腹部诊断医师完成。并将图像传输至AW4.4 工作站以生产表观扩散系数(ADC)伪彩图,然后于ADC图上测量ADC值。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或χ2对结果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腹部淋巴结病变形态、数目、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恶性组:52例患者中,单发者16例、多发者3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和肝胃间隙及门腔间隙等区域;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主要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团块状或块状,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T1WI主要呈稍低和低信号,T2WI呈稍高和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和高信号;增强扫描后10例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为10例,不均匀强化为14例。

良性组:单发者22例、多发者6例,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区域和门腔间隙及肠系膜根部或周围;形态: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中4例为粘连并融合成块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表现为串珠状且边界清晰,T1WI主要呈稍低和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稍高信号和高信号;增强扫描后9例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为4例,不均匀分隔样强化为12例。

2.2腹部淋巴结病变囊变、定性诊断情况比较恶性组囊变率为78.85%与良性组64.29%比较,χ2=1.99,P=0.153;环形强化率48.08%,明显高于良性组14.29%,χ2=8.99,P=0.000。MRI联合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MRI或DWI定性诊断准确率(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定性诊断情况比较

注:MRI联合DWI与MRI比较,χ2=11.62,P=0.000;与DWI比较,χ2=16.08,P=0.000;DWI与MRI比较,χ2=0.51,P=0.466

2.3腹部淋巴结病变不同性质ADC值比较良性组淋巴结ADC值平均为(1.691±0.298)×103s·mm-2,高于恶性组(1.048±0.192)×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1,P=0.000)。

3 讨论

腹部淋巴结沿人体腹主动脉排列。因人体腹腔内各种结构密度差异较小,所以采用CT扫描检查淋巴结时一般需做增强扫描来区分患者淋巴结与其周围正常结构[4-6]。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密度分辨能力及血管流空效应,其不需做增强扫描则可区分淋巴结与周围血管断面等结构。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腹部淋巴结病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和肝胃间隙及门腔间隙等区域;形态上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发者主要为不规则分叶状、团块状或块状,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良性腹部淋巴结变位置主要为肝门区域和门腔间隙及肠系膜根部或周围;形态上单发者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恶性组环形强化率明显高于良性组。联合MRI与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MRI或DWI定性诊断准确率。良性组淋巴结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组。淋巴炎易粘连,横断面直径一般<4 cm,从而易融合成多房样征象,消化系统腹部淋巴结则易发生转移,因此检查时易观察到数目增多和融合等情况。相关研究文献报道称[7-8],采用CT检查观察患者腹部淋巴结时,患者腹部脂肪量可对其显示率造成一定影响,采用MRI检查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并具有较好的病情脂肪抑制技术与血管流空效应,DWI对于组织的细胞密度,细胞膜完整性等微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不同的组织类型中微环境存在差异,通过DWI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因此DWI也为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影像依据。采用DWI技术,其黑血效应则可使腹部淋巴结较好的显示,从而可较好的区分患者周围解剖结构;本研究报道结果与其相似[9]。大部分恶性淋巴结在累及腹部淋巴结时,其呈现为均匀密度淋巴结增大,也可出现不均匀密度淋巴结。结核累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的CT强化表现具有特征性,多数呈典型的环形强化,且存在一定的优势分布。淋巴结炎易粘连,横断面直径常小于4 cm,易融合成多房样征象。消化系统腹部淋巴结发生转移时,CT可发现淋巴结增大,数目增多、融合,中心坏死边界模糊不清,不均匀或周边强化等表现。本研究结果也提示腹部淋巴结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这可能是与本次研究中存在较多转移性淋巴结患者有一定关系,然转移性淋巴结患者淋巴结内部易出现出血坏死[10-12]。本研究中采用DWI技术,其对患者组织细胞密度和细胞膜完整性等变化存在较高敏感性,可鉴别腹部淋巴结病变性质,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恶性腹部淋巴结病变可致正常淋巴结结构被破坏,同时受水分子运动及肿瘤细胞密集等影响而致ADC值下降。本研究中采用两个不同b值来计算ADC值,所以本次计算中易受b值影响。ADC值准确性也受兴趣区的选择以及组织均质性影响,我们通过测量直径较大的病灶,同时将感兴趣尽量避开液化坏死区,尽量保证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联合MRI与DWI检查腹部淋巴结病变可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价值。此次研究尽管取得一定成果,但因受b值及样本等因素影响而致研究存在不足,所以为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还需进一步收集样本,统一b值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定性圆形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