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效率演进研究

2018-09-21 05:42洪,吕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6期
关键词:省份旅游业一带一路

张 洪,吕 倩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0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一带一路”充分借助我国与其他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作为带动力大,辐射性广,兼容性强的旅游业受到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旅游效率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旅游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企业、旅游城市以及旅游业其他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旅行社经营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多数旅行社的经营效率较低[2,3];一些学者专注于对旅游饭店经营效率的评价,并挖掘出其影响因素[4-6];有的学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交通的效率作出评价[7,8]。同时,一些学者通过评估不同城市的旅游效率,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9,10]。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对旅游业其他方面的效率进行评价[11,12],如著名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但是,对于旅游效率演进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为例,不仅分析了各省旅游效率的大小差异,而且从旅游效率的动态变化中,探究出其旅游效率的演进规律,以期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指标遴选

1.1 研究方法

1.1.1 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一种对若干同类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决策单元(DMU)进行相对效率与效益方面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它不仅可以判断每个决策单元投入是否恰当,而且可以给出有关指标的调整方向和具体数值。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一个省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旅游效率进行评价。数学模型如下:

1.1.2 MI模型

为了进一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各省旅游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本文利用曼奎斯特模型(Malmquist index,MI)来对其进行测量。MI模型适用于评价跨时期的城市旅游资源配置效率水平的变化程度,其表达式为[13]:

其中,Dt+1(xt+1,yt+1)表示t+1期的决策单元与t期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即以t期的所有决策单元构造生产前沿面来衡量t+1期某一决策单元的效率。MIt+1∈(0,+∞),MIt+1>1,表明效率提高;MIt+1<1,表明效率降低;MIt+1=1,表明效率不变。

1.2 指标确定与数据来源

DEA分析过程中需要确定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投入一般分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部分。土地要素除包括土地外,还包括一切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A级旅游景区数量作为土地要素的投入指标;在旅游业中,资本要素的投入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环境改善等众多方面[14],鉴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间接增加城市吸引力,故选取城市固定资产投入作为资本要素指标;劳动力要素依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加以实现,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是较为理想的表征指标,但目前相关统计资料并没有系统而准确的数据梳理,最终选取城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作为替代[15]。旅游效率的产出指标多数学者选择旅游总收入或旅游接待人次来衡量,本文沿用前人的研究指标,将各省的旅游总收入作为旅游效率的产出指标。各项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各省统计局和旅游局官网,原始数据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6年18个省份旅游投入产出原始数据特征

2 研究结果

2.1 旅游效率分析

根据201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各省的旅游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方法的规模报酬可变模型(VRS)对18个省份的综合旅游效率(下文简称效率)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旅游效率计算结果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0—2016年期间,除上海的效率保持不变外,其他省份的效率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尤其是2016年,大多数省份的效率下降明显;与此同时,福建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其效率赶追上海,此后,两省并驾齐驱,以稳定的效率值1高居榜首,广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直紧随上海之后,但青海、新疆等省份的效率值一直在0.2左右波动,其旅游效率的发展甚是堪忧。旅游效率下降,说明,部分省份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状况,例如,2016年,绝大多数省的效率大幅下降,究其原因:78%的省的三项投入指标均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同时,“A级旅游景区”指标也存在“产出不足”的情况;而旅游效率提高,说明“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得以改善,例如,2013年福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骤降891.35万,促使“投入过剩”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效率大幅提高。

从空间维度而言,18个省份的旅游效率差异较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效率明显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的效率,但是,各省的效率差距在逐渐缩小。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这一现象,由表2可以看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经济发达,这为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而且,这些省旅游业发展较早,旅游资源配置和技术利用都具有绝对优势,整个旅游系统高效运转,因此,效率水平较高;其次,地理交通也起到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地处我国内陆,交通相对不便,严重阻碍旅游人次,所以,整体旅游效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各省市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些效率较低的省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再加上各区域间联动式发展策略,进而各省间旅游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

2.2 旅游规模收益分析

利用DEA软件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旅游规模收益进行统计分析(见下页表3),2010—2016年期间,大多数省份的旅游规模收益在递增,说明这些地区处于最佳规模收益阶段,随着旅游人才流入、技术创新加强以及投资规模扩大,这些省份将会获得更高的旅游效率;辽宁、广东、浙江的旅游规模收益多呈递减之势,表明这3个省的旅游生产规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益水平,合理降低旅游投入、缩减旅游规模,才能获取最优的规模收益;上海、福建的旅游规模收益相对稳定,因此,其应该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契机,大力发挥自主优势,增强区域资源流动,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发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3 MI分析

基于2010—2016年18个省份的旅游效率,利用DEA软件,采用MI方法,对其旅游效率的变化程度进行计算,结果如下页表4所示。

从整体而言,2011—2016年,18个省份旅游效率不断变化,但以“增长”为主要特征:除云南、西藏、上海3省年均MI值略低于1外,其余各省的年均MI值都大于1(效率增长);以年为单位计算,2011—2015年,每年效率增长的省份达50%以上,但2016年,效率增长的省份仅占22.22%,与2015年相比,2016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7.25%,约16040.84亿元,由于其转化为现有生产力的时间较长,因此,众省效率有所下降。其次,6年间,各个省份之间旅游效率变化差异较大,其MI均值标准差为0.47。

表3 旅游规模收益统计结果

表4 旅游效率变化程度

从各省来看,从2011—2016年,其旅游效率变化趋势各异,黑龙江效率变化波动最大,6年MI值标准差达0.77,尤其是2011—2012年,MI值从0.41猛增到1.91;青海效率变动程度次之,MI值标准差为0.70,其在2015—2016年,M值I从1.98骤降到0.26。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省份旅游效率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人才资源、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等。旅游效率增长的省份一般呈现出以下特征:一种是处于旅游业发展的成长期,善于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这成为提高效率的“助推器”;一种是步入旅游业发展的成熟期,具有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技术创新的先导权,所以,旅游发展跃升到新阶段的初始期,其效率仍然不断加速。旅游效率降低的省份情况恰好相反:一种是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再加上缺少投入,导致其效率降低;另一种是旅游业发展从成熟期进入停滞期,效率进入下降阶段。

2.4 省份类型分析

旅游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为同期效率大小以及不同期效率变化程度[16],据此,借助波士顿矩阵,将18个省的6年间旅游发展状态(年平均值)划分为四种类型(如图1),即I型、II型、III型、IV型。由于所有研究对象6年的效率均值为0.7,所以,本研究将其作为坐标横轴“效率大小”的临界值,同时,效率是否增长的标准值为1,故而将1作为纵坐标“效率变化”的临界值。

图1 基于旅游效率分布的省份类型(均值)

I型:效率小且降低,这些地区通常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对新型技术利用不足,如图1中的云南,其城市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应用技术,导致其旅游效率下降,旅游业发展缓慢。II型:效率较小但保持增长,大多数省份位于这一类型,例如重庆,通过适当控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加大城市固定资产投入等方式优化投入要素配比,并注重旅游人才的引进和技术的应用,因此,旅游效率明显增加。III型:效率及其增长速度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这类地区经,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例如广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上率先吸收的先进技术,为其旅游效率增长提供强劲的引擎。IV型:效率较高但在下降,例如上海,虽然经济发达,旅游发展成熟,技术利用能力强,旅游效率高于别地,但其开始步入旅游发展的“衰老期”,因此,必须调整要素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才会继续领跑周边旅游的发展。

影响各省旅游发展状态的因素众多,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水平是核心,资源禀赋是基础,区位交通是支撑,技术利用是关键,人才素质是保障。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比可知,前者各省多是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优越的交通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而且还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旅游专才,同时,有力的政策优势也为其带来了巨额投资和领先技术,从而使此区域的旅游业一直高速发展;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虽然同样拥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但在区位、技术、人才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前者各省,因此,其旅游业的发展明显逊色于前者的省份。从市场层面来看,首先,有效的市场竞争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包含众多“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其旅游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了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各市场主体“竞合式”的发展也促进整个区域旅游效率的提高;其次,旅游产业化程度对旅游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提升其产业化程度,有助于加强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整合,形成产业链条,进而提高旅游发展效率。从企业层面来看,旅游企业的规模影响着旅游效率的高低,较大规模的企业集约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

2.5 演进模式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18个省份旅游效率的演进模式,本文以相同方法得到了各省历年旅游发展的类型,见表5所示。根据其时间动态的演化过程,总结得到省份旅游效率演进的三种模式,即平稳式、循环式、突变式。

表5 旅游效率演进模式

稳定式:旅游发展状态趋于稳定(图2a),代表性省份是:吉林、宁夏、青海、重庆,约占总数的22%,其对应坐标在第I或第II两个象限内移动,这些省份处于相对平稳的上升期,旅游效率相对较小且逐年提高,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循环式:旅游效率的变化方向较为反复,虽然旅游效率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但其旅游效率变化的坐标在两个象限间来回移动(图2b)。本文有7个研究对象呈现出相似特点,它们分别是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广西、上海、海南。它们大多位于第I、第II象限,历年的旅游效率较低,而且,旅游效率变化不稳定,时增时减。上海旅游效率的变化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但其旅游效率较高,在第III、第IV象限徘徊,因此,保证效率基数是首要工作,保持稳定的效率增长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突变式:旅游效率大小不定,效率变化无规律可循,其对应点的坐标在四个象限内不规则运动(图2c),具有此类特征的省份约占研究对象的39%,他们分别是:陕西、辽宁、云南、西藏、福建、浙江、广东。这些省份的旅游发展不太稳定,特殊事件或政府政策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导致其旅游效率大幅度波动。

图2 各省旅游效率演进模式图

由表5和图2的数据结果来看,省份旅游效率的演进模式表现出以下规律:(1)具有平稳式演化特征的省份的旅游效率发展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它们一般属于II型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本身效率较低,但每年的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增势。这些省份多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旅游投入过剩,尤其是历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城市固定资产投入,存在大量冗余,严重影响旅游效率。因此,首先要合理控制旅游投入,通过旅游产业化和提高旅游服务增加旅游产出,同时,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并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其旅游效率的增长,再者,要把握发展契机,利用“一带一路”的倡议部署,努力提升城市旅游的知名度,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效益,加快其旅游效率的增长,实现由II型到III型发展。(2)属于循环式演进特点的省份的旅游效率大小差距不大,但效率变化的方向较为往复,这些省份往往在I型、II型间变动,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并未引起该地效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其旅游效率保持相对稳定。这些省份大量存在“产出不足”的现象,所以,其应该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加强行业集聚和技术利用等手段来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促使其效率逐年稳步提高,最终实现位于III型的平稳式发展。(3)呈现出突变式变化模式的省份的旅游效率变化无常,效率大小易受突发事件影响而忽高忽低,效率变化趋势大幅变动。这类省份通常旅游发展成熟,但由于旅游业的脆弱性,极易受某种外界因素(政府政策、偶然事件)的影响,在I型与III型,II型与IV型间突变式移动。因此,其应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适应能力,建立并完善必要的旅游预警机制;同时,更应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创新旅游产品设计,通过提高竞争优势来强化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省旅游效率的发展状态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仅凭单一或几个效率指标很难对其变化趋势作出精确判断,因而,多指标效率综合分析是提升旅游效率的有效方法。

3 结论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例,探究了各省旅游效率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2010—2016年,各省份的旅游效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式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区位条件的优劣性导致旅游效率水平的差异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的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的效率水平。

(2)大多数省份的旅游规模收益在于递增,其正处于规模收益的最佳时期,有效调整旅游要素投入比例,善于应用技术,合理引进人才,适当扩大规模等方式是提升效率水平的重要路径。

(3)从2011—2016年,18个省份旅游效率变化趋势各异,虽然在2016年各省均出现大幅下降的现象,但总体上表现出效率增长之势。

(4)根据旅游效率大小和效率变化程度,将省份旅游效率(均值)的发展形态划分为四类型:I型、II型、III型、IV型。其中,集中在II型的省份最多,约占研究对象的72.22%;并依据历年各省旅游效率的演化轨迹,总结出其旅游效率的三种演进模式:平稳式、循环式和突变式。

猜你喜欢
省份旅游业一带一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