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东盟双视角下CA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研究

2018-09-21 05:43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6期
关键词:进口效应变量

谭 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长沙 410004)

0 引言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推动国内农业的发展,中国与东盟于2010年1月正式成立了CAFTA,并且该组织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根据既定时间表,早在2006年1月我国与东盟的早期收获产品关税已削减至零,在十年的贸易协议期内,双边农产品贸易交易总额的增长率远高于2002年之前的双边贸易增长。根据以前相关研究,事前研究与事后研究都是FTA贸易效应的两种度量方法。经研究发现,事后研究更符合CAFTA贸易效应的度量。因此,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从农产品贸易角度出发是否对CAFTA有益是本文需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在借鉴FTA贸易效应事后评估法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1 CAFTA农产品贸易效应模型构建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贸易效应的分析,并且规划好了最初的模型形式。假设两国之间的贸易流域距离呈反比,与经济总量呈正比关系,那么结果将会对双边贸易的因素引入模型产生影响。在FTA的贸易效应研究中运用引力模型主要引入了虚拟变量,本文针对CAFTA的贸易效应,为拟合FTA成员与非成员贸易流的影响引入了两个虚拟变量,并构建了测算模型:

此测算模型在排除FTA效果的基础上,假设CAFTA生效后双边贸易流能够上升到新水平。求(1)中,Cabt指a国从b国在t时期的进口贸易;Dab,指贸易双方的距离程度;Yat和Ybt均指两国的GDP水平;同一时期拟合CAFTA建立对区外与区内贸易影响分别用NCAFTAabt和CAFTAabt表示,具体来说就是当NCAFTAab=1时,即a国和b国在t年及之后都未加入CAFTA,若CAFTAabt=1,则表示a国与b国在t年及之后加入了CAFTA,成为其中的一员。系数βƒte指自贸区内成员间的贸易增长与否;系数βtd指自贸区外进口的减少。Xabt指影响双边贸易的变量集合;εabt指随机误差项。

由于模型(1)中的隐含假定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成立,自贸区内的国建间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在FTA生效后逐步取消的,因此,在时间维度上对FTA虚拟变量进行扩展,将会影响贸易流的使用方式。

模型(1)中包括了国家维度、时间维度以及不可观测变量,模型的实际估计效果与这三个变量具有重要联系。一般来说,进出口国家和时间组成三维固定效应模型,该模型是引力模型的适当模型。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当研究CAFTA贸易效应时可以运用反事实法,即在模型(3)的基础上假设NCAFTAabt和CAFTAabt均为零,从而预测a国的进口水平Ĉabt。将区内与区外所有国家贸易差异进行汇总,令Cbt=Cabt和Ĉbt=∑Cabt,则区内与区外贸易的变化为Cbt=∑(Cabt-Ĉabt),前者a∈CAFTA,后者a∉CAFTA。贸易扩张即区内贸易变化的预期为证,它是在FTA建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重要的创造条件就是非关税让渡空间以及较大的关税,可以用TEbt=max(Cbt-Ĉbt,0)(a∈CAFTA)表示。

基于贸易转移的两个必要条件,贸易转移不能大于自贸区内进口的增加同时不能小于零。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会随着自贸区的建立而提高时,从区外的进口也可能会随之增加,此情况成立的必要条件就是贸易效应的区域协定存在时间较长。b国t时期的贸易转移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区外进出口水平差额大于等于贸易扩张时,TD-bt=TEbt;

②当区外进出口水平差额大于零小于贸易扩张时,贸易转移可以用Ĉbt∉k ≥Cbt∉k表示;

③当区外进出口水平差额小于等于零时:

贸易扩张效应与转移效应的差额可以用来表示贸易创造,具体为: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结果

为了准确判定自贸区建立前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效应,将1999—2016年作为本文研究的时间段。本文的双边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的COMTRADE数据库。由于在16年的贸易数据中存在大量的零售贸易数据,因而采取所有贸易额“+1”方式进行处理,贸易国双方的距离均设置为首度与首都之间的距离。由于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下CAFTA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将2009年作为时间节点,假定1999—2009年并不存在CATFA贸易效应,2010—2016年存在CATFA贸易效应。

本文采用Stata12.0作为运算工具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POPbt表示进口国的人口,POPat表示出口国的人口,2010—2016年自贸区变量的动态反映可以用TD0—TD6、FTA0—FTA6表示。

对比模型(1)与模型(2)的估计结果,进口国人口以及出口国GDP在年度固定效应引入的基础上,估计结果明显下降,有利于校正进口人口变量参数估计较高的情况,即农产品进口受我国人口的影响得到大幅度减弱,并且在其他参数估计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变量的显著性明显提高,说明年度固定效应的影响比较显著。

从模型(1)栏和模型(3)栏的对比可知,我国GDP弹性值增大,贸易国的GDP弹性值小于零。在解释变量显著水平5%情况下,进口国人口变量通过了t检验,但双边贸易会随着每1%人口下降而增长15.09%和16.21%,贸易流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受到解释变量的影响。

通过模型(2)栏与模型(4)栏可知,引入国家效应后,模型的拟合度也随之提高。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时出口国GDP的大小和系数符号,说明受周期性偏差的影响,贸易国各生产要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模型(2)一栏中的估计偏高主要受变量的缺失影响,其参数估计略有降低。对时间及国家固定效应的联合显著性检验中,若其没有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那么模型中具有两种效应。另外,本文还将国家以及年度固定效应引入模型中进行估计结果分析。

表1 引力模型的估计结果

在模型(4)一栏中,农产品进口受进口国GDP与人口的显著影响,在1%的显著水平下进口国GDP与人口均通过了检验,且符合预期符号,弹性分别为0.31与-1.53。出口国GDP与人口并没有对我国农产品进口产生显著影响,1%显著性水平检验也未通过,其弹性分别为-0.12与0.51。双边贸易在CAFTA的影响下获得显著提高,我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明显增加。CAFTA建立后我国与非自贸区成员的贸易由TD反映,根据表内分析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未影响我国与非成员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从实际出发,其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自2010年以来,中国从自贸区非成员国的进口增长趋势较为平稳,也就是说我国进口总体水平的变化并未受东盟农产品进口的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与国家固定效应相比,年度固定效应对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更大,年度固定效应对参数的大小及符号等影响较大,以国家固定效应的代入为基础,可以体现国家层次上的异质性,对其偏差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使得CA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有所降低,所以在分析农产品贸易效应时,要重视国家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

2.2 贸易效应的实证检验

CAFTA影响下,我国农产品贸易效应包含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分析这两种效应时,需要估计其贸易数据即获得模拟值,本文在模型(3)的基础上通过假定NCAFTAabt和CAFTAabt均为零,模拟预测了2010—2016年自贸区内外实际出口与进口水平,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CAFTA内模拟与实际进口水平变化 (单位:亿美元)

根据Viner定义,贸易扩张与转移效应用实际值与模拟值的差额并不具代表性。在对扩张效应的测算中,当我国从CAFTA成员的预测进口水平高于实际时,则取零值。相反,若我国从非成员国的预测进口水平低于实际值时,则按非自贸区因素处理,即贸易转移效应取零值。根据表2,自CAFTA建立,与不存在自贸区这一假定条件对比,我国从自贸区外成员的实际进口水平均显著超越其模拟进口水平,由此说明贸易转移效应并不存在。

表3 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单位:亿美元)

如表3所示,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CAFTA的影响,CAFTA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2010—2016年,我国从东盟的农产品进口交易额增加了几百亿美元。从总体来看,CAFTA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时间序列纵向发展,贸易创造效应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早期收获计划”通过降低部分农产品的关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但是其影响却很小。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贸区贸易扩张效应有所下降,但是从整体来看,CAFTA的贸易效应仍呈增长趋势。贸易创造效应的增强主要是由于将2009年作为时间节点,我国和东盟国建间的农产品贸易没有得到自由化发展,到2010年,双边贸易关税才到0,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所以贸易创造效应也在不断上升。另外,与“假设不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情况”相比,2010—2016年我国从非成员国的进口增长了千亿美元,区域内贸易增长并没有依托贸易转移。分析其原因,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加之多样性进口农产品的选择,使得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并不能满足我国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2.3 基于中国与东盟双视角下的CAFTA

双边国家的生产贸易受自由贸易区的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利于规划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自由贸易区中,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会得到降低甚至消除,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福利。相对于优势产业,劣势产业不仅不能降低贸易壁垒,反而当贸易转移效应小于创造效应是,还会对改过的某些产业以及区域造成实质性影响,该国的产业利益也会遭受损害。

CAFTA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属于贸易创造性的自贸区。我国的农业产业与东盟十国相比,并不具备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因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并且其调整成本必须小于贸易获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农业获得了贸易自由化的益处。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农业相比较中国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些优势在关税保护措施的影响下,增加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而处于劣势产业条件下的中国,受客观条件制约,会对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造成冲击性影响,尤其是南方的热带水果产业。

3 结论

根据自贸区建立前后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双向固定效应的引入使得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到改善,以国家固定效应的代入为基础,可以体现国家层次上的异质性,对其偏差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使得CA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有所降低,所以在分析农产品贸易效应时,要重视国家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

CAFTA的深入推进使得我国面临较大的进口压力,从维护我国利益出发,应当理性判断农业在自贸区建设中的优势与劣势,调整农业结构并结合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减少自贸区建立对劣势产业的消极影响,促进中国与及东盟国家的贸易。

猜你喜欢
进口效应变量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抓住不变量解题
懒马效应
也谈分离变量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