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产业与创作前沿:类型移植与本土坚守

2018-09-21 02:06康宁王法严
电影评介 2018年11期
关键词:香港电影年度香港

康宁 王法严

一、香港电影产业状况

产业方面,主要从香港本土市场,香港电影在本埠票房表现以及香港电影和影人在内地的表现三个角度分析,本土市场稳中有降,类型偏好相对保守,突破有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电影及影人在内地表现优异,内地香港合拍类型融合更顺畅,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一)香港电影市场状况与本土电影困境

根据香港影业协会的统计,2016年度,上映的中外影片数量均有上升(见表1),然而票房收入为1,947,596,448元港币,相比2015年度1,986,449,621元港币的票房,10年来首次出现1.9 6%的下跌。2017年度,首轮上映影片总数为331部,香港电影占53部,非港片278部,票房总收入为1,853,957,566元港币,较去年同期i,947,596,448元港币的票房,跌幅为4.81%。① 从香港本土市场来看,2016年度票房总榜前十中,只有两部香港电影进入榜单,即《寒战2》和《美人鱼》,且名次仅仅为第三名及第七名,其余均为好莱坞大片,海外影片对香港本土电影的挤压,可见一斑。

2016年度香港上映的本土电影票房前十名中,《寒战2》和《美人鱼》票房遥遥领先,排名五到十位的电影票房总和都不及《寒战2》单片的票房。在这十部电影中,尽管内地香港合拍片占比较高,但仍有本土风格明显的影片进入榜单,可见电影人对于本土风格的坚守。

2017年香港电影保持了相似的发展态势,对于本土电影而言,并没有出现票房的爆款作品(详见表4),但仍呈现出对于香港本土风格的坚持。《春娇救志明》在内地拍摄续集之后重新又回归香港本土,并且依靠多年口碑,收获3025万元,顺利拿下年度本土票房冠军,尽管不及2016年度票房冠军《寒战2》的6624万元,但也充分表现了香港本土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令人惊喜的是,出现了《一念无名》这样的作品,投资成本仅为200万港币,但票房收入为1692万,居第五位。非香港影片方面,美国影片牢牢占据市场的主体(详见表5),《美女与野兽》票房为6723万元,《蜘蛛侠:英雄归来》收入6576万元,甚至最后一名的《金刚狼:殊死一战》仍比本土票房冠军要高,比香港本土电影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合拍片在内地市场的优异表现

与香港电影在本土表现的弱势不同,内地与香港合拍片表现极为抢眼(详见表6、表7、表8、表9)。《美人鱼》是2016年度内地票房冠军,票房达34亿元,是排名第二位的影片《疯狂动物城》的两倍。2016年内地票房前十名中,共六部华语影片进入了榜单。这六部电影,多为内地、香港合拍完成,有多名香港影人参与影片创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港式风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导演为香港导演郑保瑞,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动》由香港著名导演林超贤执导;《澳门风云3》由王晶监制、刘伟强执导;《盗墓笔记》的导演则是香港动作片导演李仁港。演员方面,成龙、甄子丹等老牌明星亦为2016年至2017年的票房贡献了很多力量。尤其是成龙的《功夫瑜伽》,联手唐季礼导演,以跨国范和功夫喜剧为卖点,成功夺下2017年上半年的内地票房冠军,并在年度总票房榜中名列第四。甄子丹、刘德华主演,王晶、关志耀执导的《追龙》,主打怀『日犯罪题材,进入2017年度内地华语票房榜前十。

除了这些名列前茅的作品,2016年度还有很多票房过亿的作品,为内地市场的票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例如,杜琪峰的《三人行》、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吴品儒的《惊天破》、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等。进入到2017年,邱礼涛的《拆弹专家》、许宏宇的《喜欢你》、潘耀明和麦兆辉的《非凡任务》等,都成为票房过亿的作品。

在电影类型方面,2016年至今的香港本土市场,仍以传统的香港电影类型为主,体现了一种对于本土文化及风格的坚守。而在内地市场,由于合拍片较为优秀的表现,内地和香港合拍片已经消弭了地区文化的差异,成功实现了类型风格的移植,标志着香港内地合拍片走向了成熟阶段。

二、香港电影产业重要现象

2016年度至2017年度,从lP角度看,香港电影延续了一直以来的长线开发策略,对老lP开发出了一些新的亮点;从类型角度看,在坚持传统的香港电影类型上,实现了一些突破。除了拍摄警匪片、爱情片、僵尸片,还出现了关注现实小人物生活的文艺片《一念无明》。

(一)lP不老

从lP的角度看,香港电影维持了自己lP深度长线开发的特点,2016年本土影片前十名中,续集就占了四部。如果算上《西游记》这个中国电影的最大lP,那么可以说一半的影片均为“老”lP的开发,由此可见其创新的乏力。到了2017年,我们熟悉的西游又出现在市场之上,周星驰徐克联手的噱头,推出《西游伏妖篇》,为这个古老的lP注入了新的动力。

2016年的《澳门风云3》延续了王晶钟爱多年的“赌片”风格,虽然“赌”的元素越来越少,但是强大的明星阵容,热闹的剧情,仍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春娇救志明》在2017年的成功也很好地体现了这种lP持续开发的策略。前作《志明与春娇》和《春娇与志明》建立了一种如何拍续集的新套路,都市爱情、市井生活是一个永远拍不完的话题。《小男人周记之吾家有喜》则搬出了香港80年代的小男人喜剧,也受到了本土的欢迎。

lP开发是面向市场的有效策略,可是也应该看出,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不但要继承香港电影传统的长线开发lP的优势,同时不该沉迷于过去的lP,而应尽可能地提升创新能力。

(二)题材类型的坚守与突破

类型策略是一种天然保守又需要不断变化的策略。从类型上,动作、爱情等类型依旧是维持香港电影格局的不二法宝,在頹势之中,保守的类型选择为香港电影赢得了一席之地。2016年动作片一统天下,2017年有了一些有益的变化,动作、爱情、奇幻、市民喜剧等纷呈展播。

2016年的《美人鱼》具有明显的周星驰喜剧风格,在环保题材的大的叙事空间下,将一种浓浓的怀旧风潮引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拆弹专家》的出现,在香港警匪片几乎把警察拍遍了的情况下,挖掘出了特殊的警察角色,既能使观众获得类型的快感,又能了解特定的工种内容,对于如何开发类型片很有启发。《寒战2》则加入了政治片的元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一念无明》则改编自香港真实新闻案件,从一个家庭的悲剧描绘社会大众对一个痊愈康复的焦虑症患者的漠视与不友善。

总体而言,香港电影是在坚持本土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一种转变和突破。对于爱情片、喜剧片、警匪片等成熟类型的坚持是保存其本土风格的方式,而对于文艺片等小成本影片的尝试和突破,也是开发更广阔更深层香港本土特性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香港电影创作概况

从具体的创作角度,北上的香港影人成绩显著,老导演各有亮点,既有商业大作,又有融入内地的主旋律创作,年轻影人艺术成绩突出,以曾国祥为代表,以港味入内地,艺术商业双丰收。留守的电影人则进一步挖掘本土市场,体现出了深刻的香港情怀和本土意识.成为留守电影人艺术创作上的亮点。

(一)北上的辉煌

2016年度至2017年度,多部北上香港电影人的作品都创造了极佳的成绩。2016年周星驰的《美人鱼》在内地香港两地成绩卓越,2017年又和徐克一起,创造了《西游伏妖篇》的辉煌。王晶则发挥了自己一贯的一个题材拍到底的风格,《澳门风云3》在一片叫座不叫好声中,大赚了一笔,2016下半年,上映了《王牌逗王牌》,声势不减。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把港式动作电影多年成熟的经验,应用到了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之中,为主旋律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2017年则有刘伟强执导的《建军大业》,在献礼片中也巧妙地融入了港式特色。在《明月几时有》一片中,许鞍华则用自己深厚的文艺功底,将一部表现香港人民抗战的影片拍出了别样的风味,虽然票房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在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得了最佳影片的珠荣。

香港电影储备的人才力量,正在更为积极,更为恰当地融入到内地的制片体制中。这一融合,不仅仅是香港影人与内地市场的融合,也是内地自身主旋律制作与市场体制的融合。香港电影人为内地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技术和经验,内地则为香港电影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充裕的资金。这本身就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

艺术电影方面,曾志伟之子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在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得了12项提名,在第53届金马奖上获得了7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双影后的荣誉。虽然在香港本土票房不佳,但在内地获得了1.6亿人民币的票房,可以说艺术商业的双丰收。《七月与安生》的原著作者是内地著名畅销书作家安妮宝贝,内地的故事,内地的的演员,主要在内地的取景,可是曾国祥却赋予了这部电影别样的“港味”,令人迷醉的造型元素,炫目的故事结构,摇晃的手持镜头,仿佛在跟随着主角在青春中一起躁动,可以说,曾国祥奉献了一部不矫情、不粉饰,砸到人心坎上的青春片。[3]

(二)香港情怀与本土意识

在很多电影人选择北上“掘金”的同时,还有一些电影人选择留在香港,努力挖掘香港的本土市场。所谓的香港情怀或本土意识在2016年至2017年得到不俗的发展。《点五步》取材自80年代的沙燕棒球队,沙田公屋犹如影片的角色之一。《幸运是我》及《此情此刻》以市区旧楼作背景,衬托出两代人的感情,亦道出时代把传统生活淘汰的感慨。《江湖悲剧》是自身影评人的首部导演作品,有港式喜剧、江湖片,以及香港流行曲时不我兴之叹。[4]

香港本土一些影片主动放弃了内地市场,比如,《点五步》虽然以80年代少棒队的故事作主线,单剧情是由主角在占中时,看着金钟真令现场,回想少年往事而展开。尽管带有一定的暗示性和倾向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表现出香港情怀与本土意识的坚持和坚守。

(三)狂欢与焦虑

香港这座城似乎永远弥漫着一种嘉年华般的氛围,世俗,热闹,灯火辉煌。反映在电影上,《澳门风云3》一类的片子总在香港电影的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类型偏好上,动作、喜剧永远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宝。狂欢似乎是香港不变的主题。

然而2016年至2017年,有几部电影却反映出了香港电影人深深的焦虑。

《树大招风》是一部气质非常不同的电影。在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树大招风》收获颇丰,重头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剪辑悉数收入囊中。自古所谓“侠以武犯禁”,犯罪者的故事总是能够满足我们对于江湖生涯的浪漫想象。除了出场的戏份,一直到影片结束,贼王们一件大事没干成,反而积累了无数的挫败感。最终贼王联手失败,三入唯一一次见面是在酒楼里,怎奈英雄不识英雄,直到“风”来“树”倒。

如果说《树大招风》是在历史中反观自身,发泄焦虑,那么《寒战2》则是把焦虑的现实摆在了观众面前。在动作片,警匪片的外壳之下,包裹的是政治斗争的内核。这些斗争影响了香港的安全,破坏了香港的秩序。“香港,亚洲最安全的城市”这是片中着重特写的一句标语,郭富城饰演的刘杰辉站在这一标语前,俨然一种“香港主旋律”的感觉。

黄进的《一念无明》没有江湖恩怨,没有政治斗争,只有赤裸裸的生活。在镜头运用上,多固定镜头,多近景和特写,冷静残酷的呈现出一位躁郁症患者的生活轨迹。故事结构上,没有严格的戏剧冲突,更接近生活流的电影。影片的英文名字叫“MAD WORLD”(疯狂的世界),与时而疯狂的男主角比起来,确实他所面对的世界更为疯狂,且更为持续。邻居在发现男主角有病之后令人痛心的自私和冷漠,是比病症更残酷的惩罚。[5]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父亲形象,这是一位臃肿的,努力想要做好却又失职的父亲。这让人想起陈果的《香港制造》中集体缺席的父亲们,如今20年过去,父亲回归,却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面对生活的琐碎就像赤脚踩在玻璃渣上,虽然不会致命,却疼痛而真实。

以上三部电影分别代表了年度香港电影中对于历史,政治和生活的焦虑,在狂欢的盛景之中,这样的声音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香港电影不死,港味猶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乔奕思.《寒战2》:从警匪走向政治的类型变奏[J].电影艺术,2016(5):46-48.

[2]贾磊磊,以武制武一一《湄公河行动>的正义伦理[J].电影艺术,2017 (1):53-56.

[3]陈文远.《七月与安生》:女性成长的新境界[J].当代电影,2016 (11):35 37.

[4]刘伟霖.香港电影2016[M].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17:1.

[5]杨鹏鑫.《一念无明》:疯癫与文明、传统与当代的多重裂隙[J].电影艺术,2017 (4):75-78.

猜你喜欢
香港电影年度香港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年度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香港之旅
年度采购盛典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展与拍
香港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