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转型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2018-09-21 09:37张祥瑞郑雪琪
价值工程 2018年27期
关键词:城乡关系转型期泰州

张祥瑞 郑雪琪

摘要:中国进入转型期以来,对农村的发展关注度逐步增强,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关系正在经历着快速演变的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任由其发展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所以现阶段迫切需要探讨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发展的特征与规律,为国家对城乡关系的调整提供相关依据。本文以泰州市为样本,乡村城市化及城乡经济发展为研究方向,采用图标数据分析方法,对泰州城乡关系要素指标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了解泰州目前处于的发展状态。

Abstract: Since China entered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t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s focus on rural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hinese urban relations are undergoing a period of rapid 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llowing it to develop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at this stag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relevant basis for the country's adjustmen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This article takes Taizhou as a sample, rural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dopts the icon data analysis method, and dynamically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hip factor indexes in Taizhou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in Taizhou.

關键词:泰州;转型期;城乡关系

Key words: Taizhou;transformation period;urban-rural relatio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7-0041-03

0 引言

城乡关系的变化蕴含在人类经济发展,社会政治变化与阶级关系变动之中,是不同时期城乡相互之间呈现不同的作用,影响与制约。中国已经进入了城乡关系快速演变的阶段,主要特征是乡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其中还包含着季节性的民工潮,乡村人口就业的重点开始向非农业转变,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例如城市扩张对乡村土地的大量蚕食,城市与乡村教育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公平等问题,城乡要素流动与城乡统筹的复杂性与障碍性凸显,极大地制约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序推进[1]。所以对城乡关系变化的研究具有深远而广阔的意义。

1 泰州市城乡关系的要素比对分析

城乡关系研究的基础是城乡空间范围的界定,本文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1999)》和《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2008)》中关于对城乡空间范围的界定,将中心市区认定为城市区域,将外围县区认定为县城为中心的乡村区域。故本文以泰州全市为研究样本,以包括海陵市区、姜堰区和高港区在内的市辖区作为中心市区,其他县市属于外围县区。另外,泰州城市统计年限以中心市区、外围县城为基本统计单元,这与本文确定的城乡范围基本一致,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增强了可操作性。

本文遵循客观反映城乡关系演变的实际情况,突出城乡关系变化的主导因素,考虑要素指标的关联性,系列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2],基于2012-2016年《泰州统计年鉴》,从6个方面搜集城乡关系数据,即:居民收入、社会商品销售、人口与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化、投资与经济增长、公共服务设施。

1.1 投资与经济增长要素指标

本部分主要包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两个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指本期内投资并形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资产额,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和投资比例关系的一种综合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在本文指泰州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各产业增加值的和。

如图1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1.47%,是转型期城乡关系系统中增长最快的要素。外围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中心市区,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14%和21.81%。

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0.95%和11.25%,外围县区高于中心市区,表明外围县区的经济实力逐步提升,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长期以来的城市经济总量过度集聚于中心市区的格局已经改变。城乡经济关系趋于稳定。

1.2 产业结构要素指标

本部分主要包括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物材料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是三大产业的基础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指加工制造生产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决定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

如图2显示,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的第三产业都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56%和15.48%。中心市区的第三产业增长率高于外围县区,体现了第三产业在中心市区的进一步集聚。外围县区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区域。2016年泰州外围县区的产业结构比例为5.9:47.1:47.0,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体系,但是第二、三产业结构占比相差不大,说明了外围县区目前处于产业结构的转型期,根据外围下去增长率的涨幅可以推测外围县区将最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中心市区形成相同的产业结构。

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的第二產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82%和8.42%,外围县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增长速度超过中心市区,转型期中心市区随着产业转型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工业职能不断向外延伸,在县区形成新的工业圈。城乡产业发展关系趋于相同。

1.3 人口与城市化指标

本部分主要包含城市化率、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市化率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总人口又称总人口数。是指在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的有生命活动的个人的总和,是人口统计中最基本的指标。非农业人口指不以农业生产为生活手段、目的的人口,是研究城市化率的重要指标。

如图3所示,泰州的城市化率增长率在稳步提高,其中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城市化率增长率基本相同,分别为2.69%和2.68%。中心城市的城市化率由65.53%上升至72.79%,外围县区城市化率由52.34%上升至58.98%,表明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区同时进行城市化发展,并且发展在稳步前进。

中心市区的总人口与非农人口的增长率均高于外围县区,分别为3.21%和2.25%,外围县区分别为0.36%和2.16%,说明中心城市城市化率基数高,保持其增长率需要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也保持相对高的增长率。城乡城市化关系发展基本平稳。

1.4 居民收入指标

本部分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人均收入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一般来说,人均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收入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如图4所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年增长率分别为5.47%和5.13%,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表1)由2012年的1.72上升到2016年的1.85。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村人口收入增长速度小而且城乡收入水平在逐渐扩大,扩大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表明城乡差距在逐渐增大。城乡收入关系趋于分离。

1.5 社会商品销售指标

本部分包含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这个指标是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城乡差异的重要指标。

如图5所示,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72%和10.22%,但是全市有50.11%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集中于外围市区,所以外围县区的社会商品零售业趋同与中心市区。城乡经济发展关系趋于相同。

1.6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

本部分包含医疗床位数、中学教师数、医生数、小学教师数。医疗床位数和医生数表明了一个地区基本医疗条件。

如图6所示,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医疗床位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44%和4.40%,医生数量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36%和4.12%。整体医疗卫生设施数量都在提高,但是外围县区落后于中心市区,表示医疗卫生条件设施的城乡差距依旧显著。

中学教师数和小学教师数总体呈现负增长的形式,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增长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分别为0.05%和0.87%,外围市区的增长率分别是-1.28%和-1.82%,表示教育条件城乡差距在增大。城乡建设关系趋于分离。

2 主要结论

①转型期中泰州外围县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已经超过了中心市区,而固定资产、生产总值是影响城乡经济关系变化的两大动力因素,表明长期以来投资与生产总值集中于中心市区的格局开始变化,城乡经济关系趋于平稳。

②外围县区第二产业结构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中心市区,外围县区已经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体系,表明第二产业发展重心由中心市区转向外围县区,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产业结构趋于一致,城乡发展关系趋于平稳。

③外围县区城市化进程与中心城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不大,并且两者城市化率接近相同,所以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相对同步,城乡城市化关系趋于平稳。

④人均收入是体现一个地方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中心市区与外围县区的人均收入出现了分离的情况,即城乡人均收入在逐渐扩大,城乡收入关系逐渐分离,将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社会的团结。

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社会向居民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多少。中心城市增长速度大于外围县区,但是通过外围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看出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趋于相近。

⑥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的格局已经形成,所以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逐渐向外围市区转移,但是目前外围市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整体低于中心城市,甚至有部分形成了负增长的局面,城乡建设关系趋于分离。做好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有重要作用[3]。

3 相关建议

①面对城乡发展关系中不平衡的情况,首先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平衡城乡发展的投入,找出在发展关系中不平衡的方面,分析出现不平衡的原因,其次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采取更多强农惠民的措施,推动城市农村配套体制改革,建立合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从中长期来看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髙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打好基础[4]。

②城乡人均收入分配不公平,重点应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群,同时科学合理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从目前收入差距的主要矛盾来看,消除贫困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应当成为缩小差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完善分配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税收、社会福利等方面调节城市人群收入过高的现状,从而保护低收入者的收入。

③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方面的差距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城乡规划的制度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城乡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养老等行业进行集中发展规划,从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共享发展,从解决人们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人们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战金艳,鲁奇.中国基础设施与城乡一体化的关联发展[J].地理学报,2003,58(4):611-619.

[2]刘静,梁莱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市管县”体制改革[J].经济地理,2009,29(11):1812-1815.

[3]史蕾.浅析如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7(04):28-29.

[4]刘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38(03):145-170.

猜你喜欢
城乡关系转型期泰州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幸福水天堂——泰州
泰州古韵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