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时期拉美科技合作—以中国科学院对拉美地区科技合作为例

2018-09-22 02:52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拉美地区拉美中科院

童 婷 孙 辉

中国科学院 国际合作局 北京 100864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面向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指出了到 2035 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 2050 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从而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劲号角。

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突出强化基础研究,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持续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开展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设,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和协同创新网络[1]。

近年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以下简称“拉美地区”)合作关系热度不断提升。2014 年 7 月,习近平主席访拉美期间正式提出设立“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将科技创新作为中拉合作六大重点领域之一。2016 年 11 月 24 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拉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中拉科技创新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2]。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鼓励双方科技人才对话交流,支持更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2018 年 1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设“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

1 拉美概况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 34 个国家和地区,尚有 9 个国家未与我国建交,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仍属殖民地,人口总数约 6.4 亿。从世界银行的指标数据来看,拉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总体与中国相近,但是科技创新发展与我国相比较为落后(表 1)。

(1)拉美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我国大致相当,社会发展进程高于我国。拉美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 21 世纪初的 4 310 美元逐步上升,2011—2014 年达到 1 万美元左右;2015 年受地区经济萎缩和美元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下降至 8 493 美元,略高于 2015 年中国人均 GDP 的 8 069 美元,整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从社会发展指标看,拉美地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显著,从 21 世纪初的 22.6% 上升至 2014 年的 44.7%,高于我国的 40%。总体城市化率处于 75% 至 80% 之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远高于我国 2015 年 56.1% 的城市化率。

(2)从科技创新发展看,拉美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还较为落后。拉美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强度长期不足,整体研发投入强度(研发占 GDP 比例)不到 1%,且提升缓慢——从 21 世纪初的 0.6% 左右增加至近年来的 0.8% 左右,远低于我国 2015 年的 2.06%。拉美国家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较弱,本国人专利申请数量远远低于外国人专利申请量,这从侧面反映出拉美地区高新技术主要在外国人和外资手里。高技术产业出口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 2000 年的 15.7% 下降至 2015 年的 11.2%,表明拉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

(3)从自身优势资源看,拉美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及生物资源。例如,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石油储备丰富,墨西哥、智利、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拉美地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 60% 在巴西境内。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仅植物品种就多达 8.6 万—9 万种,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力不可限量。整个美洲具有 124 993 种维管植物,占全球的 1/3。其中,大部分生长在拉美地区。拉美国家的物种不仅种类多,特有种也多。例如,巴西 33 161/18 316 种(总数/特有数,下同),秘鲁 19 147/7 590种,厄瓜多尔 17 548/5 480 种,哥伦比亚 23 104/6 739 种,玻利维亚 14 431/2 923 种,中美洲16 335/5 624 种,墨西哥 22 969/12 069 种[3]。此外,热带雨林地区也是生物基因及人类医学的宝库,且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拉美地区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就地区而言,拉美的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据预测,该地区 21 世纪将因气候变化失去 14%—23% 的物种。

表 1 拉美地区科技和经济主要指标情况

(4)从地理位置看,拉美地区包含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多面环海,地域广阔。巴西等拉美国家与我国地理位置共轭,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在空天观测数据方面的缺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利北部沙漠地区海拔高、晴夜数多、视宁度好、空气干燥,是天文学界公认的地面天文观测最佳地点。智利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实测基地,美国、欧盟、日本等长期在此开展天文科研工作。

2 拉美各国科研水平及国际合作情况

历史上,拉美地区科技创新发展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政府部门与企业和学界的联系疏远,在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比重很低,这导致该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同时,拉美地区是世界生物资源、空间物理、地球地质等科研资源的宝库,在一些研究领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成为全球科研地貌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近年来,拉美地区科技发展速度有所回升。从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数量看,拉美地区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 2007 年的 4.6 万篇增长至 2016 年的 8.4 万篇,增长了 82.6%;拉美科技论文数占世界份额保持在 5% 左右,略高于拉美地区研发投入占世界 3% 左右的份额(图1)。

从拉美各国科技论文产出数量看,拉美国家科研水平差距较为悬殊。从图2 看出,巴西遥遥领先,论文数量占到了拉美地区总量的一半左右;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为第二梯队国家,4 个国家论文数总量约占拉美地区的 40%;而其他国家论文产出相对较少,以秘鲁、厄瓜多尔、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古巴为主,是第三梯队国家。

从各国优势学科领域分布看(表 2),该地区国家在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和物理学等方面有较好基础。其中,物理学高被引论文数量突出与其利用国际大科学装置平台开展合作有直接关联。空间科学(含天文)高引论文主要分布在巴西、智利和墨西哥。

受历史、地域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拉美地区科研论文的国际合作对象主要为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与世界国际论文合作的总体特点类似。从图3 可以看出,拉美国家发表国际合作论文的合作国家中,除了本地区内的巴西、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等拉美地区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外,其他外部合作国家中,与美国合作研究占据第 1 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其次,与欧洲传统科技强国,如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科研合作也较多,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相比较而言,拉美国家与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科研合作规模还较小。这表明,拉美国家科技活动与欧美国家联系相对密切,中拉科研合作总体规模尚小,可开拓空间巨大。

图1 2007—2016年拉美国家科研论文总量及占世界份额

图2 2016年拉美地区科研论文的国家分布

表 2 拉美地区主要国家高被引论文数量前 5 学科

3 中科院与拉美地区科技合作情况

中科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是我国与拉美科研合作的主要力量。2007 年中科院与拉美合作论文数量仅为 77 篇,2016 年这一数量增长至 555 篇,增加了 6.2 倍,年均增长 24.5%。2007—2016 年,中科院与拉美合作论文占我国与拉美合作论文总量的 1/3 左右,科技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图4)。

从合作国别来看,巴西一直是中科院在拉美地区的最大合作国(图5)。2016 年,中巴合作论文数约占中科院与拉美科研合作论文总量的 60%。哥伦比亚、智利与中科院合作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科院在拉美地区通过海外科教基地、合作项目及技术输出等方式,取得了一些亮点工作进展。

图3 2012—2016年拉美地区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

(1)海外科教基地。中科院于 2013 年在智利成立南美天文中心,于 2014 年在巴西成立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依托当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拉美地区开展空天领域的科研合作。目前,南美天文中心已获智利政府批准成为享有欧洲南方天文台同等待遇的国际组织,获得约合 400 万美元的大型望远镜观测时间,并设立博士后项目和支持中智联合项目;完成及发表包括《自然》等高端学术期刊在内的 SCI 学术论文 65 篇。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任务,建成 4 套监测设备,可探测南美地区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空间环境参数,填补了我国在该地区空间环境研究自主探测数据的空白。二期规划拟纳入大气科学、空间碎片等相关领域,将其逐步发展成南美地区的空间环境综合监测研究平台。

图4 2007—2016年全国及中科院与拉美国家的合作论文数量

(2)合作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局近年来以项目形式支持华南植物园在亚马孙河上游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2016 年,华南植物园与秘鲁圣马可斯大学共建分子联合实验室,通过分子系统与进化实验室的建设和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发掘和筛选有用的植物资源;收集、引种了一批有经济价值的物种资源;此外还邀请了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的科研人员多次来华开展培训、研讨,促进其能力建设。

(3)技术输出。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巴西能源与材料国家研究中心聚焦于高能粒子加速器和同步辐射及应用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2013 年,该所承接了巴西 SIRIUS 光源直线加速器整机工程项目;2017 年 7月,由中方研制的 150 MeV 电子直线加速器已通过海运发送至巴西。此项合作是中科院在同步辐射领域输出高技术产品的首例,合作意义重大。中巴两国同为科技领域的新兴国家,在大科学装置方面加强合作将非常有助于两国科技实力的共同提升。

4 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拉美地区整体科技水平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部分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丰富。中拉科技合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加强对拉科技合作,不仅是对国家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也是中科院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与拉美地区的国际合作也面临新的机遇。

图5 2007—2016年中科院与拉美主要国家的合作论文数量

(1)从国家层面积极研究制定对拉美科技合作战略。应围绕拉美国家的特色资源,综合考虑其战略意义,整体从国家层面谋划对拉科技合作战略,加强对拉美科技合作整体布局。结合现有合作基础,有梯度地开展对拉科技合作。对于有一定合作基础的国家,要加强与重点科研机构的交流,创建双边合作机制,在优先领域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对于合作基础较薄弱的国家,应积极开拓合作渠道,鼓励并支持双方科研人员交流,加强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增进了解和互信,为以后开展长期深入合作逐步积蓄力量。

(2)遴选国别及学科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构建区域性科研合作网络。结合我国对拉整体战略以及各国资源和优势学科,在该地区确定重点合作国别及优先领域。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等拉美大国是合作重点,要逐步推动与其科研机构在优势互补领域建立双边合作机制。从合作领域的角度,生物多样性、空天科学、能源与环境、生态农业是拉美诸国相对资源优势和需求所在,要围绕上述重点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在资源上予以适当倾斜。值得一提的是,亚马孙河流域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特点,以及与拉美地区开展合作的挑战,应建立相对稳定、长效的资助渠道,为在该领域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研究提供保障,孕育力量,以厚积薄发。应积极推动与上述主要国家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培育长期合作伙伴,围绕重点领域构建拉美地区科研合作网络,逐步实现跨国多边的交流合作体系。

(3)巩固发展海外科教中心,进一步提升中科院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中科院作为科研国家队,近年来在拉美部分国家已有一定部署。要以已有的两个海外科教基地为合作平台和桥头堡,充分发挥其引领协同作用,将其打造成中科院在拉美地区的综合性科教合作与观测实验平台,不断提升中科院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长远看,要在充分调研、统筹布局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在拉美建设以大型天文观测装置为依托的我国空天观测基地的可行性。考虑到拉美地区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应结合双方现有的合作基础和科研发展内在需求,稳步有序推进。

(4)加强双向人才交流,鼓励与拉美国家智库开展对话。科技合作,以人为源,以人为本。与拉美国家的科技人才工作可分为 3 个层次: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资深科学家,以及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政府官员。建议在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之下,设立中科院拉美人才交流计划,重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之间的深入交流,鼓励拉美学生来华学习深造,培养中科院对拉美科技合作的生力军。通过加强智库对话,提升拉美地区整体科技战略规划能力,为各自国家提供更多双赢的科技发展和合作政策。

5 结语

拉美地区因其独特的科研资源优势,是中科院通过国际合作服务科技创新和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战场,新时期对拉科技合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与拉美地区的合作是我国及中科院国际合作中的相对短板,应进一步明确和凝练合作目标,立足长远加以布局,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优化资源调配,结合优先领域,从人才、项目、平台等角度构建对拉科技合作伙伴关系,以更好地服务于中科院国际化发展布局和国家科技创新。

致谢 本文的分析和解读得到了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寅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陈钰副研究员以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与知识组织中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拉美地区拉美中科院
没有非洲拉美裔历史的国家拉美裔传统月是不完整的【精读】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浅析拉美过度城市化问题
国际磷肥市场聚集拉美地区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