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标识的现状与课题

2018-09-23 07:00西山城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洗衣店有机溶剂污垢

西山城

(日本关西纤维商品保养研究会,日本,999001)

● 干洗处理符号

在JISL0217(以下称为旧版JIS)中,商业干洗图案用和标识,而在JISL0001(以下称为新版JIS)中则与ISO图案整合,变成和。除了常规的处理方法,JISL0001还新增了更为细致的处理方法(图案下方有下划线的标识)。旧版JIS图案中,只记载了表示“可干洗”的标识,并没有明确记载试验方法和顺序,而新版JIS中商业干洗试验方法和顺序、操作方法均得到明确记载。

这次的“干洗试验方法”,使布料和制品可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使用的试验机也是常规商业干洗用的机器类型,因此,这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干洗处理的方法。

干洗处理符号与家庭洗涤处理符号不同,一个图案中包括洗涤处理、干燥(滚筒干燥)、熨烫一系列的处理措施。

在以上处理符号的含义中,仅写明干洗可使用的溶剂种类和常规处理或弱处理,JISL1931-2(四氯乙烯干洗试验方法)及JISL1931-3(石油类溶剂干洗试验方法)规定的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工序所需时间是细致处理方法洗涤时间的1.5倍,且在溶剂中添加2%的水后实施的干洗方法。

表1 旧版JISL0217干洗处理符号的含义

表2 新版JISL0001干洗处理符号的含义

在溶剂中添加水,能有效去除水溶性污垢,但对于容易受到水分影响的制品(如毛料布等)则需要格外注意。

1 洗衣店从业者成为表示对象

2016年12月1日,日本公布了新版JIS标识。旧版JIS标识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制定的洗涤信息标识,并没有面向洗衣店从业者的洗涤标识。因此,洗衣店从业者在洗涤衣物时,要求参考旧版JIS标识,准确掌握洗涤物的材料和缝制方法、染色状态、污垢状态等,以便采取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针对该情况,新版JIS标识中增加了针对洗衣店从业者的洗涤标识(图1)。此外,由于制定了“上限标识(表示可能恢复原状的最严苛条件)”,洗衣店从业者可按照基本标识内容进行衣物处理(图2)。

表3 四氯乙烯处理方法(JISL1931-2)

表4 石油类溶剂处理方法(JISL1931-3)

“基本标识”中记载的内容还包括按照标识内容处理无法期待完全去除污垢的情形,因为是洗衣店从业者根据独立判断,采取力度更强的处理和去渍等方法,所以这些方法不属于新版JIS标识的对象。

2 对洗衣存在的误解与洗涤问题

通常,一提到洗衣,消费者脑海中就会出现“洗衣=干洗”这样的印象,实际上,洗衣店从业者对衣物也会采取“水洗”方法。

图1 商业洗涤与家庭洗涤使用的标识

图2 上限表示的见解

洗衣店接受消费者的洗涤委托时,如果根据污垢状态劝消费者“水洗”,并说明水洗收取的金额比常规干洗更高的话,消费者往往会提出异议:“明明在家中能水洗,为何收费更高?”

家庭洗衣机上有两种洗涤模式选项,通过选择按钮可以选择“家庭洗涤”或“干洗程序”,再加上洗涤剂中标注有“干洗衣物用洗涤剂”内容的洗涤剂,让本就无从选择的消费者更加感到混乱,根据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实际洗涤西服套装时衣物出现了问题,然后到洗衣店求助的情形很多。

并不是说谁对谁错,虽然身边有这样的洗衣店从业者,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消费者能正确了解“如何处理洗涤物”,特别是“所谓干洗,是用有机溶剂(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具有油类性质的液体)洗涤衣物”,正确知道这方面知识的消费者并不多。

在这种背景下,上述洗衣机和干洗洗涤剂的“泛滥”,互联网上错误信息横行,家庭洗涤问题层出不穷,因为对洗衣店存在误解而要求索赔的消费者丝毫没有减少的势头。在此,首先希望洗衣店从业者能在实际操作中向消费者说明应采取哪种洗涤方法。

3 污垢的种类与去除方法

在对干洗从业人员的洗涤方法解说之前,先对衣物附着的污垢做一个简单的整理。“污垢”指的是固体表面和基材内部(如织物的纤维间)存在的一种不受欢迎的沉积物。例如,在用圆珠笔写字的场合,圆珠笔油并不是污垢,但若是附着到衣物上,圆珠笔油就成为污垢。根据污垢的水溶性,可以将污垢大致分为水溶性污垢、油溶性污垢、不溶性污垢三类。

3.1 水溶性污垢

汗是衣物上附着的水溶性污垢的代表,其它还包括人体由来的血液和尿,食物由来的各种饮料和酱油、调味汁等。因为是在水中溶解的污物,如果不发生氧化变质,经水洗即可简单除去。

3.2 油溶性污垢

皮脂是衣物上附着的油溶性污垢的代表,食物由来的油性污垢包括食用油、肉和鱼的脂肪,其他还有机械油和化妆品中含有的油类。前已述及,干洗是用油性液体进行的洗涤,能非常简单地除去油性污垢(经过氧化变质的油性污垢则难以去除)。

3.3 不溶性污垢

碳黑、纤维屑、土、金属粉、花粉等,大衣和夹克等“外衣”上附着的污垢多为不溶性污垢。因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如果不借助“敲打”、“揉搓”、“摩擦”等物理力,就无法去掉不溶性污垢。

实际洗涤时,通过滚筒洗衣机的旋转或波轮洗衣机等对洗涤水的搅拌力,将衣物上的不溶性污垢去除。即使用上述方法不能除去,利用刷洗和去渍枪(带有挥发性高的有机溶剂和水的喷射装置)也能除去不溶性污垢。

3.4 污垢的复合附着

不过,这些污垢单独附着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复合形式附着在衣物上。例如,衣领处的污垢主要是大气中碳黑和灰尘(不溶性污垢)等、汗渍成分(水溶性污垢),与皮脂粘接剂一起,受到颈部动作的摩擦,蹭附着在衣领处的布上。烤肉时沾上佐料形成的色斑,与牛肉中的脂肪(油性污垢)和肉的纤维(不溶性污垢)、酱油和砂糖等(水溶性污垢)调味品一同附着在衣服上。

这种污垢,单独用水洗和单独用有机溶剂洗涤,也能去除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分别溶解的污垢,但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污垢依然残留在衣物上。如果担心机械力会破坏衣物形状、出现衣物收缩等情况,就不能使用施加机械力的洗涤方法,这种情况意味着不溶性污垢无法彻底去除。因此,在实际洗涤过程中,需要选择洗涤剂和助剂(辅助洗涤的药剂等),调整洗涤水温和机械力,根据衣物状况或事先对衣物较脏部分进行前处理,或是结合几种洗涤方法对衣物进行洗涤。

4 洗涤方法

上面提到的污垢,在实际洗衣店业务中采用哪种方法去除,还要考虑纤维制品材料和染色、缝制方法、各种加工方法等因素,同时还应选择最佳洗涤方法,采取几种方法组合的措施,以获得满意的洗涤效果。洗涤方法可分为“干洗”、“水洗”、“湿洗”三大类。

4.1 干洗(dry cleaning)

对于水洗易发生变形、收缩、风格变化、变色等的衣物(羊毛、丝绸、动物皮毛制品等)应采用有机溶剂洗涤,这种方法适合去除油性污垢和不溶性污垢。

4.2 水洗(laundry)

主要以Y领衬衫、白色衣服、工作服、床单类等为洗涤对象,从材料来说,几乎是棉、棉/麻(亚麻)混纺、棉/聚酯混纺。水洗水温40℃~60℃,用碱性洗涤剂施加足够机械力洗涤,白色衣物和单色衣物也可漂白,强力水洗,去污性能出类拔萃。但与干洗相反,如果水洗羊毛和丝绸、动物皮毛制品的话,可能会对衣物造成损伤,影响二次穿着。

新版JIS标识中没有与水洗方法相符的洗涤符号,洗衣店从业者在洗涤衣物时,可参看家庭洗涤标识等,独立判断采取相应的洗涤方法。

4.3 湿洗(wet cleaning)

湿洗是以较弱~极弱机械力,在40℃下,主要使用中性洗涤剂洗涤的“较弱水洗”方法。原本湿洗的目的在于去除干洗难以去除的水溶性污垢(干洗的补充),指的是非常精细的水洗。新版JIS标识中的湿洗是指“由洗衣店从业者利用特殊技术进行的水洗”。相比之下,代替干洗的含义增强了(图3)。

由于湿洗是比较弱的水洗,因此,除水溶性污垢外,对其他污垢的去除效果不好。

5 干洗(dry cleaning)的实际状况

干洗的详细状况如何呢?如前所述,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干洗?”“究竟如何洗涤?”的消费者少之又少。从dry=干燥这样的语感,消费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用空气洗涤”、“用烘干机吹蒸汽洗涤”等荒谬的想法,到“用干洗用洗涤剂洗涤”,各种奇葩想法,哪一种想法也不是正确答案。实际上,如果无法看到干洗现场,人们很难想象洗涤衣物使用的油类性质液体究竟是什么样的?

水洗时,在水中添加洗涤剂洗涤衣物,脏污的洗涤液排放至下水道后用干净水冲洗。在干洗时,将洗涤衣物后将脏污的有机溶剂排放至下水道,再用干净的有机溶剂洗涤,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或者,用具有油类性质的液体冲洗的话,会在衣物,特别是夏季衣物上附着很多汗渍,水溶性的污渍污垢能洗掉吗?对于这样简单的质疑,以下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解说为大家解释清楚。

图3 洗涤工程图解

5.1 干洗使用的有机溶剂

干洗使用的有机溶剂有几种,以下列举几个代表性的溶剂。

5.1.1 四氯乙烯

因此,使用四氯乙烯溶剂的干洗机的密闭性要求极高,洗涤程序与干燥程序是连续运行,到衣物完全干燥前都不能从机器中去除衣物,由于挥发性气体基本能被完全回收,因此干洗溶剂向环境的排放量接近于零。在海外,干洗溶剂的主流是PEC。

5.1.2 石油类溶剂

石油类溶剂的树脂溶解力约为PEC的1/3,比重为0.8,略轻于水,洗净性能温和,其优点是全能洗涤。石油类溶剂的毒性较低,所需洗涤机械设备大多结构紧凑,在小规模洗涤从业者很多的日本洗涤市场,石油类溶剂使用占比是整体的9成。

但是,石油类溶剂易燃,受《建筑标准法》和《消防法》等法规所限制。此外,溶剂的挥发速度缓慢,在合成皮革制品等没有完全干燥状态下收纳到衣柜中,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穿着此类衣物,可能会受到“化学烧伤(化学物质与皮肤接触导致的皮肤伤害)”事故。

洗衣店从业者在对以合成革制品为主的不易干燥的洗涤物干洗时,洗涤物干燥花费的时间比通常的干燥时间更长,在确认洗涤物“完全干燥”后,再收纳合成革衣物。为了慎重起见,消费者在穿着此类衣物前,需要注意衣物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5.1.3 其他溶剂

新版JIS标识中还没有相应的其他溶剂标识,在洗涤现场这类溶剂也仅有极少的一点点,常使用的溶剂有:氟系类溶剂和臭氧类溶剂、d-柠檬萜(从柑橘类果皮中获得的所谓的柑橘油成分)和硅酮溶剂等(不超过整体溶剂的2%),见图4。

*国民生活中心消费者受害注意信息“被合成革衣物上残留的干洗溶剂烧伤”——http://www.kokusen.go.jp/pdf/n-19990305_1.pdf

5.2 干洗机的构造

如前所述,不用水而使用有机溶剂的干洗,不能将每次干洗后的脏污溶剂排放到下水道中,也不能每次都重新更换溶剂。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实际上,用过的脏污溶剂一边经过滤器和吸附剂(活性炭和活性氧化铝)过滤,一边经过蒸馏使污垢与溶剂分离的方式解决该问题。这种净化、再生装置安装在干洗机中,有机溶剂经过该装置过滤、净化后反复使用。

图4 日本干洗溶剂的使用比例

以下是日本使用率最高的干洗类干洗机的构造图解(图5)。

图5 石油系干洗机的结构

5.3 干洗的干燥程序

使用有机溶剂的干洗程序中,干燥程序非常重要,下面先谈谈干洗机的知识。

海外使用的干洗机,无论哪种溶剂,都是将洗涤程序和滚筒干燥(滚筒边转动,边用热风干燥衣物)用一台机器连续操作的“热机”型(图6)。因此,在海外,一旦按下洗涤启动按钮,直到干燥程序结束,在此期间都不能从机器中取出衣物。

图6 “热机型”干洗机

与此相反,图5所示的石油类干洗机是日本最为普及的类型,执行干燥程序的“冷机”设备并没有安装到干洗机中(图7)。因此,干燥程序中要特别注意干燥机的使用(PEC和氟系溶剂等石油类外的溶剂,在日本也全都是热机)。也就是说,洗涤程序一结束,对衣物进行离心脱液(滚筒高速旋转拧干溶剂)后,从干洗机中取出洗涤物,转移至滚筒干燥机(图8)中干燥。

图7 小型冷机宽约1.1m,深度约1.2m

图8 中型滚筒干燥机宽度1m弱,深度1.2m

但是,这种滚筒干燥机容易对精细织物造成伤害(衣物收缩及手感的变化等),在旧版JIS标识时代,日本服装商盛行“禁止滚筒干燥”、“自然干燥”这样的标识。这类标识的出现正是基于干洗机和滚筒干燥机各自独立的背景之下。

不过,使用这类干燥机要向大气中排放有机溶剂,与对环境问题安全性高要求的时代背道而驰。此外在海外,不管是哪种溶剂,全部使用热机。因此,新版JIS标识中设置了“干洗全部使用滚筒干燥”的前提条件,已经不再备注类似如今“禁止滚筒干燥”和“自然干燥”的标识。关于此问题的详细内容,多少有点复杂。请参考2017年10月《纤维消费志》刊登的《从洗衣方视角看待新版JIS标识的现状与课题》。新版JIS标识中新增加了滚筒干燥标识,但滚筒干燥终归是用于家庭洗涤的衣物烘干,而不是用于干洗时的衣物干燥。

5.4 干洗去除污垢的原理

干洗对象大多是套装、夹克、外套等所谓的“外衣”。这些衣物上附着的污垢大多是碳黑和灰尘、皮屑、纤维绒毛等“不溶性”粒子。大气中漂浮的这些粒子附着在外衣表面,当然就成为污垢,如果只是单纯附着在衣物上,一边敲打一边用刷子刷,就很容易去除。不过。这些污垢单独附着的情形极少见,大多数情况下都和其他性质的污垢以复合形式存在。例如,如果污垢来自汽车尾气,可能就含有伴随汽油和轻油燃烧产生的气体油分。生活空间漂浮着各种物质(例如烹饪时使用的食用油等)产生的油烟,附着到不溶性污垢上,像涂层一样覆盖到外衣表面。此外,在衣领和袖口等部位,皮脂成为粘着剂,将这些污垢蹭附在衣物布料上(图9)。

这样一来,单用手敲打或者用刷子刷,根本就无法去除污垢。干洗法采用有机溶剂能轻易地溶解这些油性污垢,然后稍微施加机械力,即可简单地去除衣物表面附着的不溶性污垢,对于进入纤维缝隙内难以去除的不溶性粒子,通过施加足够的机械力,在溶剂中敲打去除(图10)。

图9 外衣污垢状态的模型图

图10 干洗除去污垢的机理

外衣上附着的污垢,是伴随油性污垢的不溶性污垢(图 11),彻底的干洗能去除大部分污垢。

图11 冬装外衣污垢的比例

在此,干洗还有另一个优点必须说明,那就是有机溶剂对大多数纤维几乎不会产生膨润现象,施加较强机械力洗涤,也不会发生衣物收缩和形状破坏为主的各种不良现象。也就是说,为了去除纤维间隙内难以去除的不溶性污垢,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施加必要的机械力而不会损坏衣物。如果用同样大小的机械力水洗衣物,毛织品就会发生剧烈的毡缩现象,深色的绢制品会完全白化,而且油性污垢的去除力也远不及干洗效果。即:对于很多纤维制品的油性、不溶性污垢去除,干洗是安全性极高的洗涤方法。而且,由于基本不会发生形状破坏和褶皱,熨烫程序所需时间短,即:相应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费)得到控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的干洗服务。

5.5 干洗的缺点

如此优异的洗涤方法也有缺点,干洗法的最大缺点是不擅长去除水溶性污垢。表5是干洗、湿洗、水洗三种方法对附着代表性污垢的污染布的洗净率比较。从表5可以看到,基本不施加机械力的水洗,能去除几乎100%的水溶性污垢,而干洗洗净率最高也只能达到15%左右。

表5 各种洗净方法的洗净力比较

如果再想想办法,干洗的洗净率可能达到25%以上,但对水敏感的纤维制品则不能采取干洗法洗涤(出现收缩、风格变化等问题)。也就是说,夏天参加葬礼时穿的礼服出了很多汗,干洗仍会残留着大部分汗渍成分。礼服裤子大腿及膝部等处会变得硬邦邦,这是由于干洗后没有去除汗渍中的盐分蓄积所造成的结果。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部分洗衣店从业者采取的方法是在干洗溶剂中添加微量水分,或使用含水分和特殊加工剂的专用洗涤剂,前处理剂处理,制作所谓的“汗拔き干洗”菜单。但是,由于这里添加的水分量不足以使纤维发生膨润,因此虽然若干水溶性污垢的去除效果值得期待,但不能达到去除干净水溶性污垢那样的水平(表6)。

因此,如果想要更彻底地去除水溶性污垢,奉劝消费者还是湿洗衣物的好。新版JIS标识中增加的商业洗涤标识“”,是湿洗相应的洗涤符号。仅就水溶性污垢的去除而言,湿洗的洗涤效果非常出众。不过,湿洗是在较弱机械力作用下的洗涤方法,会使纤维膨润,出现不少衣物形状破坏和收缩等“变化”。由于将受损衣物恢复原貌的成型,熨烫相当麻烦,因此,会出现前面消费者质疑的“明明在家就能水洗,为何收费反倒增高”的情况。

5.6 不能干洗材料的加工

由于几乎不会发生纤维膨润,大多数染料也不会溶解,因而,人们好像觉得无论用什么洗涤都是安全的。但是,从衣物的构成材料来看,此类衣物目前仍然不适合干洗。以下记载的是干洗代表性的例子。

• 使用聚氯乙烯溶剂(硬化)

• 使用聚苯乙烯溶剂(融化纽扣和玻璃珠等,模糊不清)

• 颜料导致的着色及印刷图案(脱色和印刷图案溶解)

• 粘接剂溶解(贴在布料上的饰品剥落,或配件掉落)

• 通过有机溶剂使用有粘性的树脂(吸附溶剂中的色素和污垢,造成污染)

• 含有溶剂难以挥发的材料和制品结构(干燥不均匀、染色=不易干燥部位出现色斑)

• 部分深色聚酯制品(晕染、移染、溶剂污染)

• 在有机溶剂膨润的衣物(尿烷泡沫和部分橡胶发生膨润)

• 其他对溶剂耐受性低的衣物

表6 “汗拔き干洗”(添加水分)的效果

此外,不是不能干洗,而是要与干洗结合的湿洗衣物有很多。也就是说,不是干洗会发生不良影响,而是从洗涤本来的目的“洗干净”这个观点来看,比如,棉和麻、人造丝等纤维类材料制品,如果一直干洗的话,水溶性污垢就会残留在衣物上,使衣物多次发生微妙的二次污染,特别是白色和浅色衣物颜色会变得暗淡不鲜艳,或者颜色变黄,根据不同衣物还会产生臭味,可能以后衣物再也无法穿了。

因此,服装商(制作洗涤标识者)应该积极在衣物上标识可湿洗标识。消费者应购买明确标识可湿洗的衣物,特别是夏季衣物。同时也希望洗衣店服务柜台明确向消费者传达“湿洗”衣物的好处。再者,洗衣店从业者也应积极奉劝消费者采用湿洗方法洗涤标识为可湿洗的衣物。这样的话,岂不是沿着此次标识修订的重点“纤维制品的护理”思路进行吗?

猜你喜欢
洗衣店有机溶剂污垢
不放洗衣设备的洗衣店
基于污水换热器污垢不同生长阶段的除垢试验研究
空气中最后的污垢
画与理
“让你的生活靓起来”
雅安市制鞋业有机溶剂监测情况分析
无死角清洁的马桶刷
不同纯度的有机溶剂对2株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气相色谱法测定普瑞巴林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