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8-09-23 05:57赖靖雯李永前
乡村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茶园云南省茶叶

赖靖雯 李永前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云南省是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之一,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滇红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1]。云茶企业是云南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2]。“十三五规划”的开始之年是2016年,同一年也是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起步之年,云南省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云南省茶园面积已达45.12万hm2,产量突破40万t,茶叶农业产值96.3亿元,综合产值近700.0亿元,是云南省边疆稳定、乡村振兴的经济支柱和重要抓手,云南省茶叶呈现出边销、内销、侨销、外销同步开花、生机勃勃的景象。

1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园面积稳健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

自2016年以来,云南省新茶园建设速度放缓,面积得到控制,重点致力于产业基础的提升,高优生态茶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业部标准茶园创建14个,面积达0.107万hm2;建设省级高优茶园示范基地33个,面积0.267万hm2;示范带动全省无公害茶园达35.333万hm2,有机茶园2.667余万hm2,改造中低产茶园2.333万hm2,通过“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30.667万hm2,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3]。具体来看,2013—2017年云南省茶叶面积、产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17年云南省茶叶面积和产量

1.2 产业集中度提升,茶叶精深加工

2013—2017年,云南省茶叶精加工水平逐年提高,产业集群正在成型。如图1所示,全省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从2013年的52家增加至2017年的119家,净增2.3倍;规模以上茶叶工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69.58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46.50亿元,增2.1倍;规模企业精制茶产量从2013年的11.71万t增加至2017年的15.93万t,保持了5.36%年均增速,减少了原料型输出。截至2017年底,全省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30家;产量5 000 t以上企业10家,龙头企业带动力进一步增加,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图1 2013—2017年云南省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业主要指标

1.3 茶产业产值增长较快,居全国前列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云南省茶产业一二三产值增长较快,2017年总产值达742.0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从2016年的1.0∶2.1∶2.4变为1.0∶2.0∶2.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见图2)。自2015年以来,“云南古树茶”“山头茶”渐次成为云南省茶产业独具特色的一张闪亮名片,尤其是“小青柑”“龙珠茶”等方便快捷产品的快速崛起,进一步提高了普洱茶在云南省茶类中的占比,特别是“小青柑”对熟茶的生产刺激,带动了夏秋茶的利用,使普洱茶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截至2017年,普洱茶已占据云茶40%左右的份额,品牌价值达64.10亿元,居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首,优势凸显,效益增加。其中,2013—2017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如表2所示。

图2 2015—2017年云南省茶叶产值

表2 2013—2017年云南省普洱茶结构变化

2 云南省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生产企业多而小,科技含量低,深加工不足,综合效益低

云南省茶叶加工企业大部分由于思想观念和历史传统的原因,致使设备老化,依然采用传统工艺,所以加工水平较低。这就使得茶叶生产效率低,茶叶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由于龙头企业数量少,深加工开发比较滞后,综合效益低,急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延长产业链,增加茶产业的综合效益。面对新常态,云南省茶产业仍呈现“小、散、弱、乱”的现状,云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政策导向、茶农意识、产品创新、茶行业整合、拓展市场和促进流通等诸多方面均存在问题。

2.2 企业规模较小,品牌小而弱

茶产业属劳力密集型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力老化、适龄人口减少、难雇工、雇工贵,甚至出现成本增长高于销售增长,更是2倍高于利润增长等情况,直接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总体上,云南省茶叶品牌多而乱,生产企业集中度较低,形不成品牌集群效应,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来说较低,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外,企业营销策略落后,大多数茶企的营销手段仍然比较单一,没有稳固的营销队伍,缺乏走出去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不利于云南省茶叶出口贸易活动的进行[5]。

3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茶产业作为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是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茶也是云南省十二大品牌建设之一,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稳面积、提质量、控产能、调结构、拓市场、增效益”,积极探索云茶产业发展路径,加快建设现代茶产业体系,为大力推进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6]。

3.1 强化政策支撑,利用绿色生态优势,提高茶企竞争力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等政策,将云茶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打造千亿云茶产业链。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也是集“老、少、边、穷”四大特点为一体的地区,云茶作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云南省茶企与茶农应紧紧抓住如今的良好政策环境,大力发展云茶产业,提升云南省茶产业的竞争力[5]。与此同时,云南省茶企和茶农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有效利用云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突出云南省茶叶的优质特征,切实鼓励茶企和茶农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茶生产,促进云茶生产提质提效,增升云茶产品的竞争力。

3.2 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云南省自古以来就存在广种薄收的现象,而这样的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稳定现有茶园种植面积,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茶园基地的建设水平,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换取高质量的鲜叶。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前提下,按照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建设具有特色的茶叶区域性主导产业[5]。同时,推动生态茶园的建设,改造低效、低质、低产的茶园,研发和推广适宜山区半山区的农机设备和高效节水农业设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完善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区域性市场网络。

3.3 提高深加工的比率,延长产业链

云南省茶业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和推广应用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加快集成转化推广运用。着力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协调以及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和良机“六良”配套,强化先进适用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提高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覆盖率。以提高云茶产业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为出发点,组建云茶企业联盟,依托“互联网+茶产业”,借助金融推动、创新驱动,大力推广O2O、B2B、B2C新型模式,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提高茶企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切实提高产业效益,提高产业增加值,增加云茶产品的附加值,达到惠农增收的目的。

3.4 积极打造云茶品牌,提升云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立足高原特色,集中力量树立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整体品牌形象,积极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精心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南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瞄准重点产业主攻方向,针对行业特点和突出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着力减少低端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打造云茶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云茶的知名度,将“汗水云茶”变成“智慧云茶”和“文化云茶”,提升云茶产业和产品的综合效益[5]。

猜你喜欢
茶园云南省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茶园飘香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