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经典配方

2018-09-25 06:07Sean翁倩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摘金奇缘富豪

Sean 翁倩

《Crazy Rich Asians》在豆瓣被译作《摘金奇缘》,这译名非常中肯,不仅突出了电影的戏剧核心,也算总结了它的风格。《摘金奇缘》一推出,在美国影响巨大,发行方将其与王颖多年前的《喜福会》相提并论,说这是又一部亚裔担纲的主流电影,媒体用大量版面强调电影的突破性,观众用真金白银把它送上票房冠军。《摘金奇缘》的确成了这个夏天少有的现象级电影。

故事讲丽秋和男友杨力交往一年多,在假期去男友家乡新加坡拜会对方家人朋友,才知道平日节俭躬行的男友,实际是一位超级富豪,而丽秋在纽约土生土长,面对亚洲超级富豪的世界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获得对方家长的认同。电影就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发展了下去。情节轻松之外,牌面也精巧。全华裔班底,以女性为主视角,都打正了美国当下的气氛。

《摘金奇缘》的戏剧模式是好莱坞经典配方,不同阶层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浮想联翩。茱莉亚·罗伯茨上世纪凭藉《风月俏佳人》和《诺丁山》将这个类型已经做到极致,从此极盛而衰。《摘金奇缘》不仅要从跨越阶层这个角度来拍,还要加上文化冲突、世代隔阂等多个命题,更因为身份认同这潜在的文本而受到追捧和讨论。

深究它的风光,或许是天时地利,多亏了复杂性,却不是因为深度。比如前文所说的阶层跨越,电影并非按照严肃方向深入讨论,它仅仅呈现了一种假设的前提(这前提显然是普遍存在的),最后使用动之以情的方法,让对方的家庭接受了女主角。这并不意外,可是人物背景并不是颠覆性的,至少相对《风月俏佳人》来说它也不见得很勇敢。吴恬敏扮演的女主角虽然不是上流社会出身,但她是名牌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妈妈是地产经纪,移民后辛辛苦苦变成了新中产。固然这样的设计和富豪家庭相比并非门当户对,但其差距在善于制造神话的好莱坞历史中,实在算不上突破。

进入家庭桎梏和世代隔阂的领域,《摘金奇缘》的确抓住了华人社群的核心矛盾,但它并不是以身在其中的视角来阐述和解决问题。虽然运用如此大量的亚裔面孔,實际上电影的价值观是美国式的。男女主角从来没有产生过身份认同的摇摆,他们自始至终认为自己属于美国。也因此,回到新加坡的重要戏剧矛盾,就是如何处理自身与家庭、与社群的关系。女主角用麻将教导上一辈华人,为了子女好,就让他们逃吧。逃脱才是化解这种矛盾的方法,美国既是目的也是隐喻,是最实际的客体。

反而这部电影里的东方是虚幻的,借助富豪阶层的设定,借助原著作者华人的视角,“Asians”不是真的要说亚洲人,它只是虚指出一个东方。部分原因是,原著小说作者自己本身就是出身于华人的大富之家,他目光所及或许也就这么狭隘;另一方面,电影编导也无意去呈现真实的新加坡。只要用珠光宝气的派对及海滩就可以制造出一个虚无的语境,人物像是棋子,放入其中即可。电影时不时就会让人出戏,比如新加坡富二代的订婚仪式/晚宴等活动现场配上的音乐是葛兰和邓丽君,你真的很难想象,在2018年,新加坡的高收入年轻阶层还会用这些六七十年代的音乐自娱自乐。

它并不是真的新加坡,倒像是巨大的唐人街。它也并不是真的要在两种文化之间搭桥,反而是要为夹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美国华裔找到一个乌有之乡。《摘金奇缘》获得好评的原因,或许是大家没有想到,一部浪漫的商业电影也可以如此政治化吧?

猜你喜欢
摘金奇缘富豪
美味奇缘
我的“森林奇缘”之旅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我的冰雪奇缘
爆款电影《摘金奇缘》诞生记
新晋富豪
沈阳体育学院花式跳绳队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
“爱省钱”的超级富豪们
羽衣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