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诗词“虚实相生”的手法与思想情感的完美结合

2018-09-25 02:53赖皇霖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情感表达

赖皇霖

摘要:唐宋时期,“虚实结合”手法广泛地运用到包括王维等大家的诗词创作中。本文就虚实结合在王维山水诗与其他唐宋文人诗词中的体现进行对比与联系,从而发现虚实结合与现实背景、情感表达、哲理思想之间的关联。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使人们在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外有新的启发,另一方面也引发人们对于诗词创作手法的更多关注与探究。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虚实结合;现实背景;情感表达;哲理思想

引言

众所周知,王维山水诗以其诗画交融的特点闻名于世,然而对其诗中“虚实相生”的手法关注寥寥。而这一手法的运用促成了王维山水诗以及其他唐宋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令人在唯美的品赏之中触动心弦、引起共鸣甚至是有所憬悟。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在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外有新的启发,而且也引发人们对于诗词创作手法的更多关注与探究。

1 虚实结合与现实背景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唐、宋两大时期,在佛、道思想的潜移默化之下,一批文人骚客创作出许多“虚实相生”的诗词。然而,王维的山水诗又与其生平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例如隐居终南山与辋川别业期间创作的《终南山》与《木兰柴》,虽均为隐逸诗歌,但因为年龄阶段与自身经历不同,因而存在着主旨与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当时正值宰相李林甫执掌国柄,在朝中安插亲信,结党营私。敏感的诗人感受到了权奸当道下的大唐帝国仿佛将由中兴走向没落,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满腔抱负难以实现,不忍与世俗同流合污,便想追求闲云散鹤的生活,然而心存对于贬官的恐惧。可见,出于对前途命运的忧心,当时的王维并没有陶渊明一般的果断。

又如诗人晚年隐居辋川别业的诗歌《木兰柴》,则表露出不一样的意味。

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秋山”“飞鸟”“彩翠”“夕岚”构成了一幅秋夕鸟逐图。所有的事物前一秒钟仍置于光明之下,后一秒钟顿时陷入无穷无尽的黑暗,让人惶惑所见之虚实。诗人通过这一切现形与消失、绚彩与昏黑,试图昭示着人生无常、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深深禅意。

虽均为山水田园诗歌,然由于时代背景、人生阅历、创作功底的不同,诗歌中“虚实结合”所作用的对象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从而使得诗歌在主旨情感方面发生微妙的变化,读起来带给人别样的感受。

2 虚实结合与情感表达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风流才子将自己的缕缕情思连缀成诗词——这流芳千古的锦缎。巍峨秀丽的山川,也使王维在游山玩水之间不由得凭借诗句,糅之以绘画的无限想象,向大自然诉说心中的所思所感。王维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因公务去往南方途经襄阳时所作的《汉江临眺》,文辞雅致而又潜藏着深情。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詩人陶醉在襄阳的美景之中,兴致勃勃,直抒胸臆,赞美襄阳的风光旖旎;运用典故,表示像“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大将军山简一般痛饮,足见诗人之豪情与闲情。诗中通过想象江流流出天地之外,山色迷迷蒙蒙,寄托了对荆楚之地形胜的由衷热爱与赞美之情。描写“山”“水”的意象又隐含着归隐山林的愿望,然而相较于其隐居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这样归隐山林的愿望还是淡薄且含蓄的。

正是这样虚实结合的高明绘景手法,使得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感、淡雅感都出类拔萃,对于描绘淡雅悠然的山水风光是再合适不过的手法。这一点王维十分娴熟地应用在了他的山水诗中。

3 虚实结合与哲理思想

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而佛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在与中国自身儒教与道教合流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1]。禅宗对中国当时乃至后世思想、文化、民俗、语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2]。唐宋两朝的知识分子在对儒释道思想的汲取中,世界观无疑渐渐地发生了改变,诗词中也更多地通过“虚实结合”反映与自身意志相符合的哲理思想。王维的《辋川集》中,有这样两首诗意味深长,深受后人赞誉。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世事并非都是非黑即白的,由于个体、情况、角度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就截然不同。这体现出老子哲学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诗人此刻并不追求现实的真实,而是将自我想象与文学创作的哲思相结合。如此的理趣,在涤荡人心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世事的真谛。

而《栾家濑》则隐含着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事物存在着相对静止,觅食的白鹭仍然还是同一只白鹭,外貌形态并未改变;然而世间的万事万物也都在一刻不停地变化着,纷纷而下的秋雨,奔涌的急流,漾起的涟漪,惊飞的白鹭都是物质运动的证明。生命离不开运动与静止的如影相随,在这样的运动与静止之间,使得人们开启对于生命状态如何运行思考的闸门。

王维将“虚”与“实”贯穿于为山水所赋的一首首典雅清丽的诗篇之中,令后来人对辋川与终南山这不啻为理想国度的孕育万物之地充满神往,寻找隐于自然界中的道理。王维山水诗与一些唐宋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本文只是列举出代表性的个例,不同的情况仍需根据文本分析,切忌以偏概全。从表现手法分析与诗词有关的内外因素,于对此种表现手法产生新的认识之外,或许为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探索也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邓心强.唐宋“虚实”观的发展与文学创作关系.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月第21卷第3期

[2]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情感表达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