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研究

2018-09-25 02:53焦世胜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

焦世胜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起到着重要作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学科,教师应通过有趣的实验设计让他们迅速提升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充足的学习动力。本文就将对初中化学趣味化实验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具体方法,供一线教师们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化实验

引言:

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和严密性是极强的,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繁琐的知识点。可以说,实验是化学教学实践性最强也是趣味性最强的环节,如教师能够进一步增强实验环节的趣味性,那么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将随之进一步提升,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趣味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之初,教师应以趣味化的实验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过去,学生将长期以来养成的不科学的学习习惯带入到了化学学习过程中,生硬的记忆化学的定理、公式、概念,而在要求他们理解或解释这些内容时,学生却顿时傻了眼,而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难度不断加大,学生们表现出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趣味化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还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我在教学之初总会以这两个实验来吸引他们的兴趣。第一个实验是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一块手帕浸到一个盛有酒精(该酒精大约由酒精与水以3∶1的体积比左右混合而成)的烧杯中,然后用坩埚钳取出手帕用火柴点燃,结果可以看到手帕上燃起了大火,直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第二个实验是常见的一个蓝瓶子实验:在一个圆底烧瓶中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于水中,加入数滴0.1%的亚甲基蓝(不能多,否则变色较慢),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同样不能过多,否则可能会使溶液变成黄色,就不能成功地观察到蓝色和无色之间的转化),当振荡圆底烧瓶时,溶液会变成蓝色,而放置2分钟左右会变成无色,再振荡又会变成蓝色,这样可以循环无数次(一般可以持续1~2天)[1]。

上述两个实验的引入,让学生在接触化学之初通过第一个实验知道了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在接触化学之初,就会感受到化学的玄妙,了解了化学变化的神奇。学生提升了对化学的正面认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设计课外实验,体现化学实践性

对于化学这样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来说,实验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贴近生活的,教师必须开展一些课外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实验的开放性和趣味性。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如元素名称或是物质的名称、元素符号或是物质的符号。教师如果仅是对这些枯燥的理论进行说教,学生会很容易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地设计一些课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保持,并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想方设法对实验内容或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在回到班集体时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2]。通过课外实验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保持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查找资料的自学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

比如在学习营养物质一课时,我设计了自制豆腐的课外实验,让学生在家里将黄豆与水混合,放置一天左右,使黄豆泡开,然后用豆浆机将黄豆打碎,这时可以用豆浆机随配的过滤器过滤,将过滤后得到的豆浆放到碗里(也可以是选家里的方盒子,这样做起来就会与市场上看到的豆腐形状相似)加入食盐颗粒,搅匀,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得到豆腐。但在该实验中要注意的是,黄豆与水的比例不能按我们平时喝豆浆的比例,将黄豆泡开后,放入与黄豆1∶1的水打烂就行了,否则实验不能成功[3]。

三、应用趣味实验,打破学生认知

化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许多化学实验现象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打破了人们以往的认知,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奥妙。利用化学的这一特点,教师就可多组织一些新奇的实验,让学生的传统认知被打破,产生探究化学的强大动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验体验,教师不能在课堂上霸占实验权,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进一步增进与化学知识的距离。

例如,在某初中课堂上,教师正在讲解初中化学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及灭火的相关知识点。燃烧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对于燃烧的认识,局限于用火点燃纸张、燃气等燃烧现象。在课堂开始教师拿出一根镁条,在学生的认知中,金属不属于可燃烧的范畴,当教师在氧气中点燃镁条后,学生被镁条点燃产生的强光现象吸引,对燃烧的定义也有了全新的理解。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了燃烧的定义及三要素,可燃物在存在助燃物环境下达到燃烧所需的能量,产生剧烈的发光、放热的现象叫做燃烧。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中可不可能产生燃烧现象?”这个问题彻底打破了学生对燃烧的认知。这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钠在水中的燃烧实验”,学生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擦凈钠表面的煤油,并切成小块,放入水中。实验表现为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银白色小球,迅速地四处游动并伴有“嘶嘶”的响声[4]。通过实验,学生对于燃烧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对金属的性质向学生作出了简单的介绍,体现了化学内容的连通性。

四、结语

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有待开发阶段,同时他们也正处于对生活充满好奇的特殊时期。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也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助力,满足了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英.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4):88-89.

[2]吴小清.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50.

[3]李旭伟.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6(08):54-55.

[4]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
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