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学校学生流失原因之我见

2018-09-25 06:11杜基次尔
赢未来 2018年6期

杜基次尔

摘要:笔者对西部山区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简略的分析,最后提出,区域不同使学生流失的原因也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当地实情,努力寻求解决学生流失的办法,让学生回到学校就读,最终,才会使教育事业得于向前发展。

关键词:西部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在西部少数民族山区,由于地处老、少、边、穷三位一体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低下及历史性遗留的种种原因,给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家长思想意识低下,孩子形成溺爱所导致

由于山区人民群众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程度低下,家长思想认识不到位,根本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不懂得"有了知识文化想要发家致富就不会怕"的真正含义,更不明白现代的农民不掌握科技将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刻道理,不会比进步,只看重于当前,安于現状,目光短浅,没有为孩子的成长设订目标,更不会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成为"自由人",孩子爱怎样就怎样。部分学生星期天从家出来,根本就没有返回学校,既不在家,也不到学校,而是在途中或在学校周围游逛,教师到校外追一次回学校一次,没时间去督促就在校园周边玩耍,每天准时回食堂吃饭,却不在教室上课。学生由偶尔缺课逐渐发展到经常逃课,时间长了由于赶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到学校读书。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家访与家长交流,支教重教的意识却无法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所有情况,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打怕他痛,骂怕他哭,不让孩子做该做的家务,不忍心教育孩子,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想要什么给什么,一星期要用多少钱给多少钱。结果,使这些孩子在心里滋生了一种想法:反正父母又不打骂我,不必要干农活,还有钱花,到学校不仅要做作业,违反学校校纪校规还要收到老师的批评,不自由,不如在学校周围闲逛逍遥自在。正因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溺爱思想导致了学生的流失。俗话说:"打是心痛骂是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这一情况,本人认为家长应该恩威并施,让孩子多参加劳动,体验父母赚钱供其读书的不容易,树立自己威信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多关心和鼓励,使其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对父母既怕又爱又听话。同时,时常和老师保持联系,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一同管教孩子,使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二、学校教学设施配备不足,劳娱失调所导致

学校的教学设施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学生不仅要有读书学习的地方,更应该有体育锻炼的场所,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西部山区中小学校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学校教学设施配备无法做到配足配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我们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乡中学和中心完小合在一起已算是全乡最好的学校,所以,本人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建设投入,配合当地政府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尽最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把各种教学设施配足配齐,同时,学校多想办法多制乡土器材,让学生多玩多锻炼,力争实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玩的地方是校园,最想去的地方在学校,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劳娱活动得到平衡调节,到校后能留住,想读书,主动去学习。

三、学校专业教师空缺,学习枯燥无味所导致

西部山区人民群众大杂居、小聚居,村寨分散,人口稀少,学校无法实现集中办学,按师班比教师不足,而按师生比教师切超编,有的班级10多个学生,有的班级30多个学生,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按师生比分配教师是不合适的,教师是严重不足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级部门只能按照按师生比率分配教师,所以,学校往往是专业教师空缺,学校和当地政府只好低待遇聘请有一定知识的人到小学代课,把小学教师调到中学任教,部分小学教师半路出家自学成才,没有在学校得到专业的学习,没有掌握和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到中学任教的教师又多数专业不对口,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知识难于衔接起来,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知识生硬而很难接受。这样,时间久了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导致逃课,最终形成流失。因此,本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西部山区群众居住的实际特点,按照师班比合理分配教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师队伍,使专业教师尽量满足学校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用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教法,熟练的技能把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喜爱教师的教学技巧慢慢转向想学任科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来,不仅要留住学生的人,还要留住学生的心,使其主动获取知识。

以上只是本人对自处西部山区学校学生流失原因的几点见解,在当今教育工作中地区差异不同,致使学生流失的原因也不一样,还有其它诸多原因导致学生流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法,积极应对各种学生的流失,这样才会稳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只要从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备配师资,加大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培训力度,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建立健全灵活务实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才能使我们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得以发展,着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出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可以预期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胡庆鸿《在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黄海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3]《小学数学参考》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