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合作学习探微

2018-09-25 08:05郑红梅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性探究

郑红梅

摘要:合作学习是近年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透视,结合两年来许多教师的实践经验,在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方面作了以下探究:一、所教班级学况现状分析及提出问题的意义 ;二、透视影响合作学习时效性的因素;三、提高合作学习时效性的角度和方法 论文网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究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合作学习越來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随着职高语文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等及教育投入不大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就我校实际对这一问题浅谈一下看法。

一、建立学习小组,达到预期目标

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小组的划分直接决定合作的成效。所以,尽量避免学生随意的编组,最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组。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透视影响合作学习时效性的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来源于多方面。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操作者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变化,“秧田式”座位很难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小组划分不合理,没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任务设计缺乏诱导合作行为产生的向心力,教师课堂角色转换不够;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2.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充分;学生合作学习技能贫乏;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表达技巧匮乏, 缺乏倾听的习惯, 没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意识, 无求助、帮助意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

三、提高合作学习时效性的角度和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考虑,提高合作学习时效性的角度有二: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

从教师的角度看,要做的:

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教师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是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

培养学习习惯。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鼓励学生一定能学好的勇气;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预习、自学、交流、质疑、问难、反思、小结、协作、互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合理编排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合理编排学习小组,采用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的编组原则。这便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力促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在互补过程中获得充分自由地发展。

精心设计学案。学案(或导学案)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达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线路图。

建立激励机制。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能保持持久性,可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如可设置:预习效果、组内交流、班级展示、重点板书、质疑辨析、协作互助、其他等项目,分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记分。

加强学习管理。合作学习可实行分级管理。在学习小组编排完成后,应确定各小组的组长,组长的任务是负责解决组内成员的问题,掌握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协调组内的关系等。

善于把握合作时机。教师应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重点、难点处。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在迷惑、混沌处。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事理,加深理解。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从学生的角度看,要做的:

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

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

辨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语文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

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问题,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语文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不能理解时,应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思维“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共享大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毋庸置疑,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大但尝试合作学习,多在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上思考探索,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实效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