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中如何提升教师的管理效能

2018-09-25 06:11冉启兴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育管理主体

冉启兴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育管理这一“主体”的主体。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盛衰都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关注教师个人,以“和”安人。关注教师课堂,以“理”服人。

关键词:教育管理 ;主体;学校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育管理这一“主体”的主体。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教师”这一主体是需要进行特别关注的,一位教师的品格、言行、举止等将影响一大批的学生,而这一大批的学生受其教育步入社会后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基层管理者,更多的应思考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中教师管理的效能。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盛衰都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本文就教师管理效能的提升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尊重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其过程的复杂性和效果的内隐性是它的主要特点。所以,评价教师的劳动,必须以尊重为基础,让教师们的劳动付出、劳动成果、劳动价值得到应有的肯定。

1、尊重教师们的劳动付出。

在我们的教师中,有的善于表达,自己做了一点工作就会马上向领导表白;有的教师性格内向,在默默地工作;还有的因为工作成绩不很理想,自己做了工作但不好意思表达等等。所以,管理者必须要经常深入到教师们中间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有的不顾路途遥远走访学生;有的为了改进工作,虚心向他人求教;有的为了备好一节课,收集教学资源;有的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所有这些,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肯定,我们的教师才会越干越有劲。相反,如果管理者不能做到这一点,只凭别人的反映和成绩结果来主观判断教师们的劳动,就很容易打击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那些被错误批评的教师就会说:“我做了那么多工作,得到的还是批评,还不如应付着过算了。”这样时间长了,人数多了,教师们的埋怨声就大了。

2、重视教师们劳动的有效性。

劳动的低效性,是目前教师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就很难减下来,常常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问题。因此,重视教师们劳动的有效性并逐步解决低效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努力增強教师们的工作效率意识,让教师们养成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还有没有比这更好、更有效的办法”的工作习惯。二是要加强教学研究,关注工作细节,引导教师较好地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收集教师中工作低效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并利用专门时间向教师们讲解,使“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改进工作的主题。

3、尊重教师们的劳动价值。

任何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价值大小的不同,或者说是我们怎么认识的问题。教师只要有劳动付出,它就一定有价值,不论是有效劳动,还是低效劳动,甚至是负效劳动,对于它的价值,管理者都不要忽视。对于高效劳动,我们要帮助总结、推广,实现其劳动的榜样、示范价值。对于低效劳动,首先,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劳动付出,不要一味指责。其次是以真诚的态度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工作中哪些作法是有效的,要坚持,哪些作法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对于负效劳动,一方面,管理者要明确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给予高度重视。比如: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的行为;罚学生重复抄作业的行为;歧视、排挤学困生的行为;无度地占用学生时间的行为等。这些劳动都是负效的,我们应该坚决制止。另一方面,当负效劳动出现后,管理者要利用好它的教育与警示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教师教学活动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还只是作为被管理者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重视广大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师的潜力,对于提高教学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相关文件的制定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都是由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制定,而教师不能参与制定,只能被动的服从,这制约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因此,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让教师们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出既规范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不仅便于管理,也会提高教师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其他方面,如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也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这样教师们才能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教学管理出谋划策。

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管理者

教学活动是每位教师的本职工作,它不仅包括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试问,教师在吵杂、喧闹的课堂中又怎能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又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呢?所以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要达到高效,首先对教师要多关心,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特点,能“因人而宜、应才而用”,站在教师的角度,多为教师考虑,让每一位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对课堂教学轻车熟路,应对自如。其次要关注校园的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教与学的环境,造正势、行正风、创正气,使整个校园在“和谐、健康、文明”的环境中发展。作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总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要解决这一问题,“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关键在于“人和”,和则兴,只有处理好这一层关系,那学校管理将会是一个新的局面,学校教育也因此而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

[2]云中漫步的BLOG 《最上乘的学校管理境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d7aa8010008xh.html.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教育管理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