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2018-09-25 06:11陈玲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改善对策初中语文

陈玲

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它上承小学语文教育并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方法理论上的深化,下启高等教育的学习研究,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继续深化以及新课程的不断推行,初中语文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但是不得不看到在实际教学课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设置了阻碍,本文在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误区 改善对策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它不但是学生接收信息、转化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基础,还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特征,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呈现良性的发展趋势,使教师、学生、教材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很大的问题,加上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滞后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区,正确认识这些误区和产生原因进行大力的改革是完善我国教育制度的基本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因材施教”思想的缺失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影响重大。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必须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虽然这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但是在当今的教学实施中情况并不乐观。由于现今的班级开设普遍人数较多,致使学生的学习程度差異很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采用,但是对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做差别性的对待,因此好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这就会使那些不适应新方法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产生容易被忽视的心理感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二)片面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教师的影响也同样重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要面对从传统教学观念到先进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教学内容的调整也使教师不得不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就会在课堂时间的处理上出现失误,造成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片面地追求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能否充分吸收这些知识。如果这种情况长期进行下去,势必会出现教师轻视学生的理解度,不能使学生将知识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从而使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三)素质教育未能彻底贯彻

素质教育的推行在我国已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并且取得了很好地效果。但是由于现今社会竞争和压力的增大,使学校面临着生源和政策扶持方面的压力,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和社会认可度的压力,学生更是直接承受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这些都使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陷入了瓶颈。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是教学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其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很可能出现素质教育的倒退,而为应试教育的抬头提供了机会。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初中语文教学就要首先从教师的理论学习做起。教师的理论学习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当时教育思想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抛弃旧观念就会使语文教育滞后于改革的进度,使初中教学整体质量下降;第二是改进课堂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一方面为教学的多媒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大大增加,从而对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改进和学生的关系,做到教学相长。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主体、客体、手段三方面的理论学习,势必会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加强软知识的教育

所谓软知识就是指对学生的性格、人文素养、道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具有独立的逻辑系统和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硬性知识传授的同时,还会对学生内在品格产生影响。像物理、化学这些自然科学主要是培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历史、地理等学科更加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梳理,但在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上都不如语文教学。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一个人的成功和对生活的态度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包括良好的性格、情感控制能力、高尚的道德操守等多重要素,而这些要素的训练和培养正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对社会和人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软知识教育,必定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的多元发展

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的重要要素,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第一是课堂形式的多元化。这一点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第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化。学科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联系,将这些联系提取出来不但能够使各学科的教学整体效果有所改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三是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将生活中的现象加以提取,并将课堂中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焱桃.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价值工程,2010(36)

[2]包丽娟.探究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措施[J].新课程导学,2012(22)

[3]王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4]胡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改善对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