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小学生的生命

2018-09-25 06:11石云辉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整工具书习惯

石云辉

摘 要: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鍵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1 学会完整说话的习惯

说完整话、规范话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高低,它更是思维的载体,也是发展思维的最佳手段。再对完整的话进行修饰、加工、组合,最后就变成了一个个精彩有趣的片段或故事。因而,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是很重要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是学生最崇拜的人,也是学生最想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教师自己就应该先做到说话完整、明白,这才能起到模范作用。教学中,我总是这样说:“我请×××同学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们仔细、认真地阅读这篇课文,思考课文具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回答问题前,强调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把话说完整,不说半截话。对说话完整清楚,声音洪亮的同学常常给予表扬。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同学,我会请他们重复表扬同学的话,对他们进行鼓励,同时用简单的问题或者对话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找到自信。长时间的坚持训练,相信好的同学会更好,稍差的同学也会慢慢的提高,从而为作文的写作打下基本的基础。

2 提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打开学习兴趣的钥匙,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所准备。学习也是这样。预习可以对新事物有个分辨、了解、感受的过程。在课程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还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单元预习和课文预习。单元预习是预习要讲授的这一个单元,了解这一个单元的文章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来写的,明白学习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这项预习应在学一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前预习。课文预习,是学生对要讲授的新课进行提前的自我学习。学生提前看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勾画标记,在使自己有感触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针对课后的习题再次自学课文。对低段的学生预习不能较高,只要能读通课文,了解文的大体意思就可以了,中、高段学生的预习应相应的提高。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一些在学生预习时就解决了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3 勤于动笔的习惯

读书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读书不能只是读书,也就是“死读书”,要多动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必要的思考。读书时,圈点勾画文中的精彩语句,并能够从书籍文章中发现一些问题,联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及体会并进行旁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生活中,及时把自己觉得新鲜的事或物记录下来,也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即使非常简略的一两句话也可以,这也就是日记。通过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积累,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具体,还会融入自己的感受想法,使日记的内容更加的精彩。只要坚持,习惯就自然养成了。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4 细心观察的习惯

语文内容来自生活的观察及体会,生活就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方式最基本有效的方法。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作文时,学生才有内容可写,也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5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学生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教师不要对学生说,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寻找答案,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带好字典,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学习工具。平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词典的比赛,提高学生查的能力及速度,同时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学生的习惯也就自然的养成了。

6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试卷中内容大致差不多的作文,文字工整漂亮的得分肯定要高一些;工作面试中,漂亮的文字简历,可以赢得老板的好印象。因而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养成这一习惯应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做到横平竖直。写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安排,再让学生临摹书写,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生字有描红,也就是让学生先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再进行自己书写。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有时可以对歪斜或笔画有争议的字进行打“×”,讲评时再向学生说明,这个字就不像书上的那个字。同时教师板书及评语我们不要求字要写得多好,但至少要工整。我们会发现,许多平时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作业也工整、认真。由此可见,教师的习惯也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以上所提到的各种习惯只是语文教学中众多习惯的一部分,学生所需培养的习惯还有很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受益人。这才是教学的最佳目标、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 邱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J].教育导刊,2002(10):30-31.

[2] 林品珍.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评论,1997(1):60-61.

猜你喜欢
工整工具书习惯
上课好习惯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