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2018-09-25 08:05陈晓燕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宿舍管理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要:学生宿舍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的主要阵地,一个完善的宿舍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服务的便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学生宿舍管理模式落后、过分关注心理有缺陷的学生以及对待学生两级分化三个方面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积极心理学在其学生宿舍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人才培养;自我管理意識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各个高校对于学生宿舍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效率和保证学生服务的质量,大多数高校采取了辅导员进驻公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便于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卫生以及情感等各方面的变化。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学生宿舍管理为例,对其展开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在个性心理、择业心理、自我心理以及人际心理等多个方面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的问题,而学生宿舍管理作为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引导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相关管理案例和文献资料的深入分析,笔者将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总结:

第一,学生宿舍管理模式落后。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宿舍管理模式,将学生作为实施管理的对象,管理者与学生两者之间存在着“我管理、你接受”的对立关系。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与科学性,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行政命令管理,单纯的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不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为什么要做”;

第二,过分关注心理有缺陷的学生。一直以来,心理学家的主要任务是治疗精神疾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以及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与心理学领域相同,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大多会将注意力倾注在学生的心理研究和心理问题矫正方面。很少去主动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正需求以及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去寻找幸福;

第三,对待学生两级分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待学生两极分化,是当前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管理者对于部分素质较低学生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对于这些学生常常采取公开批评、抱怨等行为,对于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损伤,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运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一)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

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出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充分掌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其展开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离不开北京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征,其现代都市型农业正在逐步的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可以将这种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中。比如:以学生的主观体验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积极心理学主观层面的引导之下,加强对学生归属感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温馨、健康、优雅的宿舍环境,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模式,通过在宿舍张贴正能量的教育画报以及发放专业教育相关的刊物等形式,将本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1]。

(二)推动全员育人管理教育

推动全员育人管理教育是从积极心理学的群体层面角度出发,主要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家庭关系、社交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实际的宿舍管理过程中,需要将积极的组织机构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托,通过对学生周围环境的积极塑造,最大程度的为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宿舍环境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加强对宿舍积极氛围的营造对于发挥组织环境塑造积极人格的作用起到关键性作用。比如:通过党员组织进入公寓、辅导员队伍进入公寓以及心理老师进入公寓等方式,推进高职院校全员育人管理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这种管理模式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党员先锋代表的榜样作用,还可以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便于心理老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建设与引导工作。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积极心理学的个人层面上,为了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从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好奇心、思想开放、坚持、善良、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社会智慧等24种性格力量方面入手[2],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针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校内宿舍文化评比的活动,让每一个宿舍以单位的形式参与到评比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院规定的范围与标准内,对宿舍进行自由改造,最终评选出最具特色宿舍、最具文化气息宿舍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集体参与的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合作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对于宿舍的归属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在提高对积极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以及培养推动全员育人管理教育。只有真正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宿舍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宛玉,叶一舵.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涯辅导:契合、理念、方法及工作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37-145.

[2]陈淑霞.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3(08):88-89+92.

作者简介:

陈晓燕(1984.11-),性别:女,籍贯:北京市房山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宿舍管理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探讨信息化时代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