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讨

2018-09-25 08:05张正伟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心理健康小学

张正伟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宏观指引下,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融合,是教学工作持续深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提升学生心里健康、培育思想道德的基本内容。文章从教学内容、实践操作、校园发展以及环境建设几个方面,全面的探讨其融合的可行性与具体的方法措施,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心理健康

引言:

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构建校园文化氛围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其教育与引导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与其进行充分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而这种融合,首先就应当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体现。

一、在教学内容上融合心理健康知识

小学课堂教学,是实现知识与思想传播的基础场所,为了更好的在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课堂为基础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细微情感,也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完成其人格的塑造。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细致且全面的梳理,整理出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与德育内容,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对其的具体理解能力,使实际的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具体性,让教学的效果得到全面展现。

例如,在德育课程《我和规则交朋友》这一课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例举实际生活中诸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具体的内容,并对其重要性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组织进行小组间的讨论研究,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说出生活中的规则,在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使得规则的概念,更加深刻的掌握,完成德育教育的基础内容。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对于尊老爱幼、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师长等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树立与培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二、德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实践是对教育内容最好的检验,在学和做的统一集合中,使得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充分保障。在素质教育的整体引导下,对于教学实践的重视与应用,也逐渐的扩展到了小学的德育课堂,使其在提升基础内容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利用班级的德育主题班会以及校方的共青团活动,是进行德育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

德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教学活动与学校的整体教学思路相结合,配合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校举办“文明校园”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并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指导,实现活动中的教学内容落实[1]。

三、在两者融合下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校园的文化虽然具有其独有的特殊性,但也同样是承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校园中,良好校风校纪的整体系统,可以对德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效果,并在其中完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

在校园文化系统中,包含了制度、精神、物质各类文化的具体内容。其中,制度文化,为校园整体带来了更加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精神文化的合理构建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而合理健康的物质文化,可以使校园中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在文化内容的综合作用下,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良好的环境下的到保障,在完善人格塑造、促进心灵健全、陶冶情操品质上,有着积极地效果。

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应当从具体的升旗仪式,校歌、校训上充分体现,并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学校的发展理念,先进代表进行细致研究,使整体校园文化体系与学生的德育教学内容形成整体,在集体主义、爱国精神的旗帜下,实现统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努力追寻梦想。另外,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校方也要利用标语、海报、宣传画等具体方法,将德育与心理教育落实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

四、通过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大多数学习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为了更好的落实德育教育问题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要对学习环境高度重视[2]。但当前我国的小学学习氛围存在较为突出的两点问题。第一,教師为了保证课堂的纪律性和规范性,硬性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要求,降低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落实工作。第二,在不同年组间,没有进行适龄性的区分,使得整个学校在管理上体现出单一性和刻板性,不能更好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知识结构的学生进行教育。

为了更好的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应当从教师的行为习惯开始,为学生言传身教,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的有效展开,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进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原有课堂中,照本宣科的工作方式,使教学的内容更具深度和针对性,充分给予学生适龄的教学内容,在引导下完成德育和心理健康学习。定期组织班级的德育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使得教学工作的时效性更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学习的可能,进而在班级中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在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在教学环境上进行优化,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推进德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形成良好的互进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的辅助下,使融合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实现对学生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反而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苇娟.关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4+58.

[2]李春来.德育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11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心理健康小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试论高中语文中的德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