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

2018-09-25 09:42刘吏婷钟家华罗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0期
关键词:探索建设

刘吏婷 钟家华 罗敏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角度出发,以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为目标,从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道德素质建设及综合业务素质建设三方面提出了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18-02

自20世纪50年代辅导员制度建立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尽管如此,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辅导员定位不明确,职责不明确、常忙于学生的事务性管理,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内涵的基础上,以辅导员队伍“三化”(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为目标,从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道德素质建设及综合业务素质建设三方面提出了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内涵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4号文件)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那么,何谓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點。一种观点从辅导员的职能出发,强调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当通过学习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功能优势,如陈清华指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好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渐把工作和学习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新型辅导员队伍。另一种观点以学习型组织为理论基础,以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为途径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如郑丽华指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1)有共同愿景,即是个人和组织都认同的价值观、使命和目标;(2)组织团队学习;(3)学会系统思考;(4)全程学习,全员学习,即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目标

关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内涵,尽管表述不一致,但定义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强调“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在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的核心地位。据此,基于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目标,笔者认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目标可概括为: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通过自我学习及团队学习,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道德素质建设及综合业务素质建设,努力营造全面发展的成才氛围,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三、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途径

1.通过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进行政治理论及政策学习。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因此政治性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学校两代会精神,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清醒的政治头脑。我院坚持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邀请我院党委班子成员及学校专家,详细解读、剖析近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解读我校重大发展战略及办学理念,如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会议、学习我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等。通过这些学习,让辅导员及时学习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让辅导员及时帮助大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及时疏导大学生的思想矛盾,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通过党支部组织生活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道德素质建设。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核心力量。辅导员相伴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要加强辅导员的道德素质建设。我院通过每一次的支部生活会,组织大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3.23哈医大伤医”事件座谈会、“张丽丽事迹”学习报告会、“新时代,新使命,新理论,新征程”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学五德、促反思、保纯洁”纪律教育月学习报告会、“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等。通过对案例及经典理论的学习、讨论,启发辅导员对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利于辅导员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观和职业道德观,强化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个人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个人品德。

3.坚持开展辅导员论坛,提高辅导员综合业务素质。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重心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但常规工作仍为事务性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求辅导员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能解决常规问题,而且能灵活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问题。为此,我院坚持开展辅导员论坛,每一次论坛由一位辅导员老师主讲,辅导员论坛的内容涉及学生常规管理、学生干部培养、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个人成长等,如新生适应性研究、大学生感恩教育、班级管理艺术、学生干部培养内容及途径研究等;与此同时,利用辅导员例会时间,辅导员老师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及案例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对同类问题形成一致的解决思路,有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及工作方法的创新。

4.坚持继续教育与外出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技能。继续教育是在校教育的延续,外出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推动力,有利于辅导员及时补充欠缺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能及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我院辅导员专业背景大多为理工科专业,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且缺乏系统的培训,因此,我院鼓励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及专业知识水平;以“送出去,请回来”为原则,外派辅导员进行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回校进行讲座,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各类个性化的业务学习与培训;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加强辅导员与兄弟院校辅导员之间的工作交流。

5.倡导合作学习,鼓励个人成长。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而团队学习能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促进个人学习。通过团队合作,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竞争合作氛围,让辅导员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增强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及责任感。我院辅导员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各有所长,鉴于此,我院学生管理工作实行年级统一管理,并组建辅导员科研小组,形成“老带新”的工作模式。在年级管理中,我们分工明确,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负责统筹年级工作,各老师除分管本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管理外,还需担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或学生会指导老师,合作完成整个年级工作。在科研小组中,由科研能力较强的辅导员老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申报各级思政类、高教类科研项目。截至目前,我院11名辅导员老师分别主持研究1项部级课题、1项广东省党建课题、1项湛江市课题及6项校级课题,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在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我院共有11名辅导员,其中正科级辅导员8名,副科级辅导员1名;获得副教授职称的2名,获得讲师职称的8名。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方法,辅导员工作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慧英,张英.建设学习型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步秋艳,王秦俊.数十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2).

[3]郑丽华.关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

[4]王培君.专业化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能力开发[J].江苏高教,2009,(3).

[5]陈清华.构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探索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