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启发式教学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2018-09-25 06:11张超杰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启发效果教师

张超杰

摘 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从不同层次体现了“启”与“发”的关系。启发式相对于注入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教学效果的呈现更加明显。

关键词:启发,教师,学生,教学,效果

引言:

教师都知道,“发”是“启”的结果,“启”是“发”的前提,“启”与“发”两者究竟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应当是“启”者而不是“发”者。“启而不发”的主要责任在教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做好领路人;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指导性;发扬教学民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等方面才能做到“启而得发”。

一、了解学生的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整个课堂好动、易走神,再加上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层层推进,步步引导,抓住小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年龄特征,恰当的启发、适时的启发,让孩子在“启”与“发”这一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猜想、论证、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运用启发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做好领路人

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符合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的思路,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补充,然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宜多,也不能蜻蜓点水;要深入下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只有在得出结论,且学生都已经明白时,方能转到另一个问题上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做好学生学习进步、成长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教育和教学不可分割的联系或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认真专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性是大有必要的。

小学数学教材的教育性大致表现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性;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联想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点,教师通过想象,可以进行人生观教育和指导:希望学生今后像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旦出发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学生的为人能像线段那样,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纸上画出“无线”的直线和射线。所以,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性,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明天一定要比昨天教的更好”,这句话应当成为教师的座右铭,运用启发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四、发扬教学民主,教会学生怎样学

苏联心理学家A·B·彼得罗夫斯基明确地指出:“现在教给学生的知识的数量,正在以使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着,而且一旦确认,这些知识很快就变得陈旧和需要更新。”因此,那种以结论和在记忆里保持材料为主旨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启发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自觉地运用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

1.发扬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学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说出不同见解,特别是奇異的、新颖的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口头讲出来,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并时刻注意向学生学习。倘若教师做到了这些,学生就会心情舒畅,认真钻研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发挥出他们的水平,使整个课堂气氛和谐、生动、活泼,这样启发式教学就能获得最佳效果。

2.教会学生怎样学

在现代教学大背景下,小学阶段就开始搞“题海”战术也是很常见的,但是作为新时代气息下的小学教师,应该把时间的大部分用在讲解基本原理及数学问题处理的思维过程、基础方法上来。学生经常问教师:“你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这样解呢?”要学生听懂一道题目的解答往往不是困难的事,而要学生弄懂为什么这样解,并在尚未动手解答之前,说出解题计划、弄清解题思路,更是不易的。这需要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学到获得知识的本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掌握这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与学的辩证要求,也是学生自己解放自己的要求。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不仅在上学期间,就是在毕业之后也能不断的获得更多知识,运用知识,从而使智力得到不断地发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课堂的启发教学打基础做准备。

总之,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启发式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管当前注入式教学较启发式教学显得更为流行,并且被大多数教师采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发现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终究会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而真正取代注入式教学法,建设一个真正平等、民主、和谐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程在启发式教学的气氛中,被每位学生所想学、爱学、乐学、学会、会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7卷第3期

猜你喜欢
启发效果教师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