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学科评语评价改革初探

2018-09-25 06:11王师焕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评价改革评语语文教学

王师焕

摘要: 评语评价在语文教学中于细微之处肯定学生进步,鼓励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飞跃。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语评价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抑或是各个学科,乃至整个学校教育都不可忽視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评语 评价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要实现较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评价是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现行的学生评价主要强调的是评价的选拔功能,却忽视了评价具有的诊断和激励功能。新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在发展性评价中有一个小环节,它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评语评价。评语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好的评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的今天,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用来评价学生的评语大多千人一面,没有生机,大大削弱了评语应取得的效果。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评语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我把评语评价分成如下两类。

一、口语评价

口语评价可分为:非课堂口语评价和课堂口语评价。口语评价一般应用在课下交流和教学过程中。

非课堂口语评价主要指教师在课下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时给学生的评语。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必须以诚相待,让学生信赖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走入学生的内心,评语才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涟漪,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我们会从日常生活谈起,让学生感到亲切、舒服,从而使学生敞开心扉,教师这时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提示和善意的建议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随时随机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教师在课下的评价中,要注意综合学生的整体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亲和力,神情专注,语调轻柔,让学生有“与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悟。另外,评语还要进行分类。例如,学生失意和挫折后要进行温暖的抚慰;学生有了出色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由衷的赞美;当学生退步时,教师切忌大发雷霆,兴师问罪,对学生进行鼓励,保护他们的心灵,更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期盼。非课堂评语评价看似平常,也很简单,但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创造力,形成学生力争上游的意志品质,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课堂口语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评语评价。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是师生共享生命的殿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由原来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形成能力道路上的朋友、支持者和引路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探索成功与否,都有成就感。况且,课堂评语是当众评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课堂中评价应该是激励式的。老师在课上对学生采用随机评价语言,不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对”和“错”的判断,而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主要有归纳性的评语评价及多元主体的评语评价。书面评价多以评价卡的形式完成。新课程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我尝试了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

1.教师评价。发展性与多维性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我尝试了以阶段性总结评价为主的方法,把它分为单元性的阶段评价和期中、期末的阶段性评价。每次单元评价后,我会将一些评语写在教师寄语后面,在评价中从学生课上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等细微之处入手,深入到学生内心,关注并鼓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给学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期中测试后,把评语写在卡上,与学生交流。期末测试后,学生交给我一封短信,写下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我适当予以点评。评语不一定写在评价册上,可以写在作业本上。这种评价要富于亲切感,使学生看了之后,感到老师在与自己进行心灵对话,感到老师始终在关注自己,产生不辜负老师希望的感动。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作用。在阶段性评价中,每次作文评价中,我都注意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注意不足,在作文评价中还会拿出一些与学生的悄悄对话,谈谈短期表现,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或提出一些建议。归纳性评语除了对学生进行鼓励外,还要包括对学生的期望,把不足转化成对孩子的期望,前提是师生互相信赖,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能逐渐习惯对自己一阶段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有信心做得更好。

2.学生互评。引导学生之间开展相互评价,运用描述性、富有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积极性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卡先由教师设计,学生在本班内自由选择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由老师确定,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赞赏,记录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出色表现和点滴进步。如“朗读你最棒”、“作文你最佳”、“毅力你最强”、“你进步最大”等。另一方面是激励,如果自己认为评价对象在某些方面有不好的表现,则要委婉地指出不足,然后说说激励的话,如“我相信你会成功”、“你能行”、“成功向你招手”等。

常言道:“良言一句暖三冬。”教师在开掘多种评价方式中,一定不要忽视看似微不足道的评语评价,它将随机评价、特别评价及有意评价综合到一起,于细微处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实现超越个人已有基础的新飞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语评价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微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叶圣陶.叶圣陶随笔――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猜你喜欢
评价改革评语语文教学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改革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之我见
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教师职业道德方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作文评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