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任性而又温柔的水流

2018-09-25 06:11吴雨桐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柴静品性明镜

吴雨桐

“有人在还原‘人,有人在踏踏实实地认识‘人,不急躁,不灰心,像任性而又温柔的水流。”

这是当年高尔泰老人在兰州告别演讲上的一句形容人的话语。当时我便开始扪心思索,究竟哪般人会有如此之神奇力量,像水流,,“像任性而又温柔的水流”。经过一些时日的沉思之后,我仿若醍醐灌顶般发现,那般人便是柴静般的奇妙女子,一位有着水流之任性,又不失水流之温柔的女子,一位刚柔并济的女子。

我对柴静的真正了解是从几年前开始的,我当时了解到她自制了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并且明白到她想要告诉人们现今雾霾的严重危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当时在观看她的相关纪录片和视频,屏幕中的她缓缓地走上台,不同以往的是,那时的舞台专属于她一人。她衣着朴素且得体,双眼炯炯有神,仿若那任性却又不失温柔的水流般,一字一句、缓缓道来她的故事。“每当看见我的女儿站在窗户边向外张望时,我都特别难受,我甚至不能够带她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因为北京的空气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 话音刚落,我仿佛可以切身感受到她内心的万般无奈之情,可以真切感受到柴静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切身缘由了。也正是她在纪录片里对自身故事的描述,让我感受到她如同“任性而又温柔的水流”,她有着慈爱母亲的温柔之情,有着关爱他人并呵护自然环境的温柔之意,同时也不知坚决保护和捍卫人类所居住地的环境的任性之意。柴静,难道不像“任性而又温柔的水流”吗?

通过纪录片,我渐渐了解到,在制作纪录片伊始,像最初作为记者时那样,走街串巷,一个地方结束后,接着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只为事无巨细地还原她想看见的真实。环保局,质监局,货车司机,售车商家,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采访和挖掘价值的人物。“每个人都在推卸责任,都说是有关部门应该管理这件事,可是究竟哪里才是所谓的有关部门?” 当柴静如同温柔而又不失任性水流般抛出这样如同手榴弹般的问题,台下的观众心情都沉重起来了,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开始不禁扪心自问,并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没有理由反驳,因为柴静所讲述并还原的的,就是最真实的社会缩影。我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一个人,愿意斥巨资却不求任何回报,如同任性又不失温柔的水流般,只为唤醒沉睡的人们,昏厥的社会。

接着,在观看完柴静的纪录片之后,想要了解她更多,于是开始看她写的《看见》。书中记录了她成为记者以来经历的种种,或恐惧,或痛苦,或惊喜,她用最简单、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社会,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在《看见》一書中,她的文字仿若一面明镜,真真切切地还原出这世间酸甜苦辣咸的百态,反射出我们未曾留意的社会神经末梢。她的文字时而委婉细腻,时而铿锵有劲,体现出其背后柴静本人的“任性而又不失温柔”的水流品性。在《看见》一书中,她的文字仿若一面明镜,真真切切地还原出这世间酸甜苦辣咸的百态,反射出我们未曾留意的社会神经末梢。她的文字时而委婉细腻,时而铿锵有劲,体现出其背后柴静本人的“任性而又不失温柔”的水流品性。尤其在书中,她提到这样一句话,令我久久难以忘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也许正是这句话使她走到了今天,愿意孤身一人与冷漠的社会抗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能这正是她始终秉持“任性而又不是温柔的水流”之美好品性的不竭动力吧!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我万般庆幸能够遇见一位如她一般美好而且别致的女子,一位“像任性而又温柔的水流”的女子。愿你我都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如同那“任性而又不失温柔的水流”。

猜你喜欢
柴静品性明镜
我有一明镜三首
《我的修养要则》:共产党人修身正己的一面明镜
关于监狱学的学术品性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重塑狼王品性(二)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社会明镜
心中要高悬法律的明镜
柴静:有一种日子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