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时政教学探究

2018-09-25 06:11赵兰新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考试题中学政治

赵兰新

摘要:中学政治课改在不断推进之中,三维目标教学是政治课新课改坚持的理念,教学要求紧密联系社会,而时政教学最能突出时代性,在中考中其时政内容非常明显。从中考的试题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时事热点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选择题中,占有大量分数的非选择题甚至是开放式题目纷纷向时事热点抛出“橄榄枝”,而我们的学生总是望而怯步,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有必要对该问题提出探究,从中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改理念 中考试题

一、 认识时事政治教学

1、明确学习时事政治坚持的方向,端正思想认识。时事政治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教育学。思想品德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从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标取向看,改革中的思想品德课日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紧密地联系现实,联系国际、国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而时事政治所涉及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反映了国家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这对于学生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更好的理解解教材應对中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时事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特性。

(1)时事政治教学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是坚持思想品德(新教材初中思想品德课称为道法课)紧跟社会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许多学生受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思想品德课考前背背就行了,更何况最后是开卷考试呢,使得他(她)们专注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而对当今国际国内大事不闻不问不清不楚。连我们好些老师将重要新闻拒之身外,有些学校教学条件有限,那样我们的学生了解时政的机会就更少了。时事政治材料新鲜真实,克服了政治教材信息的滞后性,拉近了学生与“政治”的距离。时事政治教学使单纯、枯燥的理论教学具有了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社会上去寻找。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现实问题,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了整合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时事政治教学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

(2)时事政治的“教”与“学”的互助性:虽然,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时事热点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教材,而且信息多样,只能由教师自选自编。如果教师教授的形式单一化,必然导致学生对时政学习兴趣的不浓,使教学流于形式。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采用课前的五分钟来进行时事的学习,但不免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只记得条条新闻,而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对时事的前因后果作出分析,这样就使新课改的真正目的“束之高阁”了,根本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更别说分析、整合能力了。再加上部分教师对时事政策不闻不问,使用新鲜材料捉襟见肘,论证问题缺乏事实,结合材料牵强,反而事倍功半。

初中学生正值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对时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大事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在课下私自聊天时,一提起嫦娥飞天、中美贸易战、叙利亚内战、就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思想品德课就无精打采、认为没意思,这与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时事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是有重要关系的。只有真正找到“教”与“学”的互助性,才能真正实现时事政治教学的互动、互促。

二、 针对优化时事政治教学方法的几条措施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一重要原则,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关心时事。时事内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时事政治教育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把握住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同时紧密联系教材内容,要做到这些:

首先,把握时事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把握它的正面性、国内性、整合性。①教师做到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例如: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两会的召开、《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等,通过教材内容结合时事教学;②每年的时事热点很多,这里就要把握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这一大原则。但是对于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还是要引起注意。③时事政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更好的对时事和教材内容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正对时事感同深受,紧贴学生实际,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

其次,做好教学形式的“一”和“多”。在时事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做到一点就是以引导为主,要求学生真正的把时事与自身结合起来,改变以往的“政治没用、政治与我无关”的错误想法,最终目标放在学生的“学会学习”和“培养能力”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能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最后,在时事政治教学过程中,做到两个结合。1)时事政治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一旦与鲜活、丰富的时事热点相结合必然会给政治教学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这正是时事政治的魅力所在。例如讲“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就联系到郎平带领的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等。2)时事政治与学生切身实际相结合:时事政治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与学生的切身实际相结合,学生目前最主要的想法是什么,最关注的是什么,最容易受影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时事政治这个生动、形象的平台,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让他们接近现实,明白道理,激发斗志。

总之,时事政治教育是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有效手段。时事政治教学一定要立足平时,注重培养,遵循时事政治教学的规律,不断探索时政教学的新方法,使学生养成随时关心和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提升中考时政应对能力,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德兴.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政教学探究[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2(7):235-235.

猜你喜欢
中考试题中学政治
初中历史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方式分析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巧用时政热点让课堂“活”起来
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政治实践活动
中学政治课基于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评价方式的历史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