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09-25 06:11沈玉梅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学化对策分析幼儿教育

沈玉梅

摘要:“小学化”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将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方法等应用其中,从而使幼儿教育内容呈现小学化的现象。本文阐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分析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现状,结合现状分析幼儿教学小学化的根本原因,并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规范化措施。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分析

教育的不断深入并且质量要求的提升,幼儿园的教育应该与小学的教育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育儿园阶段就培养儿童而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进入到小学之后更加适应小学阶段教学,为小学阶段的良好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主要从幼儿教育着手,分析幼儿阶段小学化教学的重要性和方式,进而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小学适应能力,使得幼儿园教育更加进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概述

幼儿园是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需要经历的教学阶段,儿童在经历过幼儿园教育之后,需进入到小学这个集体组织进行学习,并且正式开始接触集体活动,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进入小学前的教育养成阶段,也是为儿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创建非常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提升幼儿园学生的小学适应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学教学过程中,将幼儿当做小学生进行要求,在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倾向于开设与小学有关的课程,例如可以日常课堂中将幼儿园儿童日常行为准则以小学的标准进行要求,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加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但是在进行课程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小学教学模式,毕竟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讲要求太高,因此需要在进行教学中将模式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更加适宜幼儿园的教学规划,提升整体适应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幼儿园的教学随着小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受到重视的程度逐渐的提升,家长和学校的竞争心态也在逐渐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幼儿园儿童的教学进行关注,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学校进行课程安排时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难度过大

幼儿园为了适应教学整体现状和家长教学要求的提升,将开设特色班和扩

大班作为增加幼儿园儿童教学质量的手段,不仅需要进行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还需要进行珠算、英语、绘画、书法、舞蹈等各项兴趣班的学习,幼儿需要从清早入园开始直至放学,在承载着较多的学习压力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家长的各种攀比心理,造成幼儿在学习方面出现厌恶、焦躁心理,使得训练结果出现严重的问题。

(二)教学组织形式枯燥

幼儿园教学主要是以游戏为基础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整体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的学习互动关系,这是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安排的前提,但是有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与小学阶段接轨,将一些游戏等活动时间进行削减,基本上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幼儿需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幼儿教学逐渐的演变成一种知识的传输,失去幼儿园教学的本质,造成幼儿对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教学时间安排较为刻板

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在时间上较为宽松,一般游戏课程采用30分钟一节课,课间休息10分钟的形式,并且每天课程在2-3节,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而小学课程一般每节课为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每天课程在5-6节,如果将小学的课程安排使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对于幼儿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幼儿园为了适应教学不仅需要学习语文、算术,还需要学习英语和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日常学习造成严重的负担,造成幼儿的学习与实际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幼儿的學习并无帮助。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规范化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教育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反而对其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规范,具体措施包括:

(一)转变教育观念

科学的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人类在发展中各个时期都需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随着人们对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增加了对幼儿行为的认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倾向不仅不能促进幼儿教育的提升,还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因此需要将这种观念进行传输,幼儿园应该以科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幼儿应该有快乐的童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应该从幼儿园角度转变教学理念,并且将这种教学理念传输给家长,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加规范的方法。

(二)尊重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的教在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应该不同,幼儿园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种差异性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幼儿园儿童活泼好动的思维特点,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制定益智游戏和活动方式,结合幼儿的年龄、方法和任务进行教学,掌握更加规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教学质量。同时,幼儿园教学需要重视幼儿的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将内在教育和潜力开发放在主要的位置,结合幼儿的基本特点进行教学,将幼儿的学习潜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起来,掌握更加规范的方法,提升整体的幼儿园教学质量。

(三)科学进行幼儿园小学理论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不仅幼儿园一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还需要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低年级整体进行衔接,形成一整套的教学体系,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幼儿园和学校之间进行良好的衔接,避免单方面的进行教学改革的情况出现。例如,德国就有混龄编班的方式,将不同年龄的儿童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混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教学规划,为每个适龄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教学,进而提升幼儿教学小学化的质量。

结束语

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需要为幼儿将来升入小学打好基础,可利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幼儿升入小学后更快地适应小学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郑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猜你喜欢
小学化对策分析幼儿教育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