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

2018-09-25 06:11楼婷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学为中心思想品德课

楼婷

摘要:若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生活中充实,愉快,自信,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 学为中心;课堂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标准的提高,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而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如偏激、易怒、忌妒、狂妄,虚荣、懈怠,焦虑、害怕困难、自暴自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课堂实效的方法策略

(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实效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健全人,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根据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首先要营造共同的语言环境,教师要把尊重平等带进课堂,学会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和思考,理解学生。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有敏感的觉察神经,敏锐的准确的找到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其中的“病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感受,针对性的在思品课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营造心理相容的环境,从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会彼此主动分享喜怒哀乐,这样能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而是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行为,心理冲突,化解矛盾。因此,教师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优化生的心理品质,道德情操。

1、活动教学法

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观,“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重视活动在认知与能力、个性与情感以及价值观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学认识的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以活动促发展。”活动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开展活动—总结活动。

2、情境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中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的时期,情绪情感丰富多样,且不稳定。在思品课上巧设设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升华,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行为和关心学生的心理相结合,情感教学作为一种纽带,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为思想品德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架起一道桥梁。

3、移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心理测验的移植。借鉴心理测验和心理测量的量表,思想品德课中就能根据调查结果有的放矢地进行。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在教学《我与父母交朋友》时,我设计了《你和父母彼此了解嗎?》的调查表。《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运用了《情绪量表》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意识、有取舍地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角色体验。进行角色体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扮演角色的心理、思想、感受、观点,模仿扮演角色的动作。帮助学生从扮演中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3).心理短剧表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自编或让学生创编一些短剧,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我设计了《倾诉》的心理短剧,展现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行为训练的移植。行为指导法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塑造良好的集体或个体行为,矫正不良的集体或个体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重视学习对行为形成的重要影响,重视强化和示范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课标要求,适当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学手段,更能体现以学为中心,以师为辅的课堂特色,又落实思想品德的知识目标,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上方法与策略只是我初步的尝试,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我坚信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这个过程必将日益完善。思想品德的课堂也将更具特色!

三、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承担双重任务,扮演双重角色,努力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和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基专业基础和知识背景,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加强教师自我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必须从学生学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心理和品德,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感悟。同时也可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置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促进学生内化思想情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潘菽. 教育心理学 [M]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吴增强. 沈公斐.学校心理辅导研究 [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0,8.

[3] 陈守杰. 初中思想品德上好课:问题与对策 [M]. 东北师范大学

[4] 林崇德 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 [M].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7.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学为中心思想品德课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注重实践教学 提升物理课堂实效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