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2018-09-27 10:49邵铧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背景色显微镜蝴蝶

邵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上好生物课不仅要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还必须进行实验教学。如果能上好生物实验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能牢固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并不是所有实验都能够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完成的。例如,有的实验过程太快,只能够看到结果而无法观察到中间过程;有的实验过程耗时太长,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有的场景太大或有危险性而无法进行等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来,不仅可以解决以上一些难题,而且还带来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功能。

一、信息技术可以让生物模拟实验更简便快捷

在有些生物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模拟实验来验证,但传统的模拟手段有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模拟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传统的探究方法上折叠100个五色纸星与背景相比对,不仅费时、资源利用率低,而且相对固定的探究模式,扼殺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造力,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被剥夺,个性优势受抑制,专长得不到发挥。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则成效显著。如在PPT上设计斑斓的背景色,插入100只色彩各异的小蝴蝶,随机分布在背景色上。然后,随机删除60只小蝴蝶,最后观察剩余小蝴蝶的颜色,结果是与背景色颜色近似的小蝴蝶剩下的较多,体色与背景色对比度较大的小蝴蝶剩下的较少。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体色與背景色相似的动物,不易被敌害发现,生存下来的可能性较大。而体色与背景色对比度较大的动物,易被敌害发现,生存下来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理论等到有效验证。

二、信息技术创设虚拟实验场景可以使抽象的实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展示人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过程是膝跳反射实验的难点内容。没有录像资料,又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虚拟实验解决这一问题,把体内摸不着看不见的生理过程,在屏幕上一一展现在面前,不但将书本中的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了直观的图像,而且在同一时间将反射弧组成及功能依次介绍。

三、信息技术的展示功能可以让实验过程更直观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师介绍显微镜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立体性,有些部分无法清晰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每个结构也很难一一向学生介绍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本节实验的重难点。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件或视频,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相对枯燥的讲授就变得生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灵活的播放功能使得实验过程呈现更自由

有些生物实验过程较快或较慢,与课堂时间要求不能很好吻合,例如,在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先在显微镜下将细胞失水、吸水的过程全程摄录下来,制成视频文件;将细胞失水吸水过程和水分子进出过程制成课件,播放时根据需要,进行拆分、慢放和定格,让学生分步、灵活地进行观看,从而提高对整个实验现象的认知程度。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很大程度上使生物实验教学能高效进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忽视学生动手的能力。 “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

总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串联,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玉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5(10):25-26.

[2]庄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物新课程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20):6-7.

[3]王春.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背景色显微镜蝴蝶
提香:背景色也能“说话”
显微镜
显微镜下看沙
不同背景色对IPS E.max双层瓷结构颜色的影响
捉蝴蝶
背景色对不同配色方案树脂比色结果的影响
捉蝴蝶
简洁色彩搭配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