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行孝道

2018-09-27 10:49迟松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侍奉子夏颜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从这段话中,可见孔子认为,尽孝包含三个方面:事之以礼,就是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以礼侍奉。葬之以礼,就是父母去世的时候,我们要以礼葬之。祭之以礼,就是在祭祀的时候,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

(一)事之以礼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子夏,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他认为,一个人侍奉父母,就要尽心尽力,要竭尽全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孝敬父母。这是《论语》中关于侍奉父母的第一层意思,孝要竭力。

《论语》中侍奉父母的第二层意思: 就是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游:孔子的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就是最基本的、能够提供物质的,能维持生存的。吃饭的时候,有父母一碗饭,这就叫孝了吗?那家里养的猫啊,狗啊,吃饭的时候,也凑过来,是不是吃饭的时候也有一碗饭吃啊?如果没有敬,那怎样去区别呢?

第三个方面,孝就是顺。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我们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父母做事,有不对的地方,作为儿女的应该怎么样呢?几谏。

“几”,是轻微、委婉的意思,婉转的意思。“谏”,是劝谏、纳谏的意思,“几谏”,就是要婉言相劝,婉转的去给父母建议。

第四个方面:唯忧其疾。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孟武伯这个人也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的回答又不一样了。孔子告诉他,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就是仅仅让父母担心我们的身体生病,其他的都不要让父母担心。

第五个方面:最孝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子夏,有一天又问老师什么是孝?老师告诉他,说色难。侍奉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颜悦色,面带微笑,毕恭毕敬,这是最难做到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有家务了,你帮助父母做一做。“有酒食,先生馔,”就是有好吃的,就是先让他来吃,你以为这就是孝了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色难。

《礼记》里曾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一个人,真正的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的父亲母亲,那么他一定是和颜悦色的。

(二)葬之以礼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颜渊,字回,曾被孔子认为最喜欢的学生,感情非常深。颜渊去世了。颜路是颜渊的父亲,他请求孔子说:孔老师,您把您的座驾给劈了,拿过来给颜渊做一个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有才和无才,都是我的儿子,孔子一直把颜渊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看待,一样的亲。他说,孔鲤,是自己的亲儿子,也死了,而且死在颜渊前面,有棺而无椁,只有棺材而没有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做官,不做到一定的官,不能按照大夫的身份,来这样埋葬他,所以,孔子就没有答应,孔子认为即使是自己最亲爱的人去世,也不能违礼,也应该葬之以礼。

(三)祭之以礼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论语·八佾》)

禘,是古代只有天子、皇帝祭祀祖先的时候用的非常隆重的祭礼,我们一般老百姓祭祀的时候,用的是我们老百姓的礼,士大夫是士大夫的祭礼,天子、皇帝是皇帝的专用的,这叫禘礼。

灌,是禘礼中的第一次献酒,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再也不愿意看了,为什么?因为后面的程序全都乱套了,我不想再看了。这反映出当时鲁国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论语·学而》)

父亲在的时候,要看一个人的志向,志向是否远大、端正、有志气。“父没,观其行”,父亲不在的时候,要看他的行为,看他的做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以前他父亲及祖上留下来的一些好的做法,没有改变,这个人就叫孝。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孔子说,如果一年就可以了,那你就吃好的稻子,穿好看的衣服,那你心安吗?他说:安!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经常给老师这样的对话。“女安则为之”,说你安,你就去做吧。这句话其实是在训他!“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应该是食不甘味,父母才去世一年,今女安,那你就去做吧!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

宰我走了以后,孔子气得,你看,用了一个叹号!予之不仁也!,你这个学生简直是!

但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着,这就是三年的来历。“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三冬三夏,才是娃娃。古人认为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做的,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孝经》里曾说,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孝经》)

这五个方面,从生到死、到祭,三个时间阶段,都包含了。包括我们前面,所讲的孝的所有方面,应该是一个总结,像生、死、祭,都要以礼待之一样。

《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就是强调,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是自然而然的。

孝是德之根本,孝是人之根本,孝是一切好的品德的基礎,孝是人生第一课。、

作者简介:

迟松 男 (1982.08) 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一级 单位:河南安阳汤阴县第一中学 研究方向:高中教育、国学

猜你喜欢
侍奉子夏颜渊
《论语》知多少?
礼赞袁隆平院士
国学选萃
孔子借伞
孔子神算
新官如何“侍奉”下属
是谁害了颜渊
是谁害了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