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到听“听书”为阅读提供更多可能性

2018-09-27 08:58
高中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脑力国民语音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性。

听书是种享受

何谓有声阅读?当然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过录音带、CD、有声读书机、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书评与图书介绍等。

按照这个定义,听书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就是保护视力。90后黄菲菲从两年前就开始尝试有声阅读,至今仍然保持上下班乘车时间听书的习惯,她表示“这种阅读模式挺创新,环境不受限制,对眼睛没伤害,有些书的配乐、朗诵都很好听,听书是享受”。

不久前,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高达28.4%。通过什么途径听也是大有不同。根据调查数据来看,“移动有声APP平台”最受欢迎。其次,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人也较多。另外,喜欢听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数据显示,选择听故事、评书连播、图书节选或连载的国民较多,选择比例分别为41.2%、39.1%和26.9%。

国内有声书市场近年也表现惊人,据喜马拉雅FM负责人介绍, 有声书已成为喜马拉雅FM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品类之一,目前用户数占平台用户数的17%左右,整个流量占平台总流量的50%。“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书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有声阅读正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听与看是互补关系

不过,仍有一些读者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很多有常年阅读习惯的人一直以看紙质书为主, 他们“习惯在看书的时候前后情节对照着来看,经常要往前翻,认为纸质书是看着最舒服的,有利于集中精力。”而且“现在很多有声读物内容不全,有些想看的书没有”。

甚至许多“纸书至上者”认为听书是偷懒,在他们看来,读书要用脑力,是主动的行为,听书是投机取巧,不用花费脑力,所以纸书比有声书优越,读纸书才算读书。而心理学教授则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大脑处理文字和声音的生理过程来看,听书与读书几乎没有差异。阅读是一个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人类学习阅读,是借助了听力和口语交流这些与生俱来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实现。对成年人来说,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都是一样的。心理学实验显示,成年人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的相关性非常高。阅读理解能力强,听力理解能力也强。对于那些与口语相似的文字,例如小说,从脑力活动过程来看,听书与读书并无不同,没有孰难孰易之分。

相比于“纸书至上者”的反应,另一部分喜欢听书的人群显得淡定很多,他们认为听书可能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但这趋势并不代表听书和和读书可以相互替代,准确地说,听书和读书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

总而言之,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脑力国民语音
微信语音恐惧症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脑力百分百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国民”与民意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