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研究

2018-09-27 11:14姜慧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姜慧勇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属于资金管理的范畴,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于专项资金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达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目的。将其称为专项资金,即此项资金的拨付具有具体的用途,旨在解决问题并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到成效。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用途进行跟踪,以及对最终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绩效管理非常必要。于专项资金的运用情况实现有效监督,并积极研究绩效管理措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是由国家或者上级部门拨付的款项,专项的含义是指该笔款项具有特殊的用途。在操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独立于区别于其他款项核算之外,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所以监督的环节必不可少。从以往的绩效评价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为绩效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专项资金使用的可行性方面,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提高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一问题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将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率的考核贯穿于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从而达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实现有效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内容

(一)评价指标

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定性指标进行分析,定性指标包括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的效果开展调查,例如当行政事业单位接受了专项资金后,为了对专项资金的运用情况予以了解,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该笔款项时是否切实的考虑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做到了从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通常所采取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还有该笔专项资金的专项用途,在综合了这几项内容后制定问卷调查的内容,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将问卷进行有效的发放,并注意回收率。在对问卷调查的内容进行综合的研究后,得出绩效管理的最终结果;除了定向指标之外还有定量指标,由于定量指标可以量化,所以对绩效管理可以实现更为客观地反映。

(二)评价阶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分为三个评价阶段,即前期、中期与后期。在绩效评价的前期阶段,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就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为运用的可行性,由于需要全面的考虑到专项资金被分配和运用之后所产生的效益问题,所以在前期的绩效评价阶段需要特别谨慎,对于不具有合理性、不确定在投入之后会产生相应回报的项目,不能予以批复。前期的审核阶段尤为重要,需要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把控;在绩效评价的中期阶段,对于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所坚持的原则为严格的控制项目的成本,并且积极的拉近预期收益目标与实际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力求使绩效评估工作切实的发挥作用,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在绩效评价的后期阶段,最重要的评价工作为对于项目进行梳理,检查专项资金在运用之后是否达到了预期所制定的目标,以及在使用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绩效评价的工作落实到最重要的问题上。在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予以分析后,对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今后不仅需要吸取经验教训,还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解决。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专项资金的拨付与使用具有特殊的用途,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不具有绩效评价意识,就会导致对于绩效评价工作的不重视,而这一问题是存在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最突出的问题,由此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绩效评价的前期阶段没有对于项目实施的合理性进行综合的考量,如果在此环节有所疏忽,对于缺乏合理性的项目拨付了专项资金,将会直接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除此之外,对于绩效评价工作的不重视,会导致对于项目的实施缺乏应有的监督,不利于专项资金使用率的提高,阻碍项目的有效实施,不利于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并影响更大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指标应该既能够反映出共性,还需要反映出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标准,即需要表现出个性。而就目前的评价标准进行考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其次,奖惩机制的缺失,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如果能够与相应的奖惩机制相联系,将会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原因在于将绩效评价的结果落实到指定的负责人可以产生更好的执行效果。在意识到了奖惩制度的建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后,今后需要重视对于奖惩制度的建立。

(三)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如果能够以法律作为支撑,将会产生更大的约束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目前的这种缺乏法律制度支撑与约束的情况下,将会不可避免的造成绩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没有能够对专项资金进行更为有效地利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錯误认识,不仅需要提高对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充分地意识到对于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重大意义,在前期的审核阶段需要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把控;在绩效评价的中期阶段,对于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的基础上,促进预期收益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评价的后期阶段,需要总结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吸取经验教训。

(二)完善配套设施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首先,需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在行政事业单位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建立多重的评价指标,从而实现多维度的考量,而就目前的评价标准进行考察还不够全面;其次,积极的建立奖惩机制,是为了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应该将绩效评价的结果落实到指定的负责人,这样可以有效加大对于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力度,促进更好评价效果的显现。

(三)出台相关法律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的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的管理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借鉴国外在此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于项目的合理性进行考察及进行有效的监督,积极促进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出台,可以使我国今后的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开展。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针对于目前存在于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如重视程度有待于提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关法律制度支持等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然后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从以上这些方面着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解决,以此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水平,并且不断地丰富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在今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切实的发挥专向资金的作用,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陈彩勤,魏东平,茹家团.绩效管理:现状与绩效指标设定——以教育部本级专项资金支持的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J].山西财税,2017(12).

[2]扈剑晖.旅游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广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为例[J].财政监督,2017(17).

[3]高冰.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弊端与完善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0).

[4]程娟.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5]刘遵芝.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5(27).

[6]冯雷声.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

[7]林珊,许持.绩效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4(29).

[8]庄美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J].会计师,2012(22).

(作者单位:荣成市610办公室)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