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领域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评述

2018-09-27 12:09杨环
大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住房保障研究综述

杨环

【摘 要】 【摘 要】 住房对于中国人而言至关重要,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有力地缓解了当前住房难的问题,政府在住房保障领域起到主导作用,责任重大。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回顾和总结了有关住房保障领域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住房保障 政府绩效 研究综述

一、基本概念

(一)住房保障。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问题。对于住房保障的概念,同济大学的杨琳、何芳认为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水平的一种制度。它是一种在住房领域内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力量,通过行政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解决它们的住房问题[1]。

(二)廉租房。廉租房建设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国内学者韩利达、李耕倩认为廉租房是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我国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2]。

(三)公租房。中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共组房给出了一個框架式的定义,即公租房是指由政府投资并提供一定政策支持建设的、限定户型面积、并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文林峰认为,公租房是指投资者持有其所有权,并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的价格租给特定人群的房屋。其租金水平的设定应高于廉租住房,但低于商品房[3]。

(四)政府绩效。国内学者陈春雷认为,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它包含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4]。而华南理工大学的郑方辉则从政府绩效的效用出发探讨了政府绩效的定义,他认为,源自西方制度基本框架内的政府绩效管理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内置的价值导向,作为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一种手段,它贯穿了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强化公共服务的结果导向,在追求经济、效率、效果的基础上,全面回应公民诉求,即凸现所谓“公平性”[5]。

二、理论综述

目前针对在住房保障领域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查阅少有的文献资料后,笔者发现它们理论研究方向有所区别,根据相关文献的整理,可以把其分为以下几种理论流派。分别是政策绩效理论、指标体系理论以及其他理论。

(一)政策绩效理论。南京工业大学的吴翔华、权艳[6]在研究住房保障政策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从3E的角度设计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熵值赋权和综合指数评价法的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南京、无锡和扬州三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政策评价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为解决住房难题、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建设住房保障,然而政策目标却并未很好地实现,因而对住房保障政策绩效评价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目前针对住房保障领域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还较少,已经成文完整发表的主要有周雪飞[7]的《我国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基于廉租房的分析》;吴宾、孙慧慧[8]的《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以及高义、戚巍的《我国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目标-杠杆”二维视角》三篇文章。前两者主要从完善廉租房的角度分析了住房保障工作方面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估指标的设置以及评价方法与标准这三个主要问题,但是他们主要是从廉租房角度来构建的我国住房保障工作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缩小了研究范围,同时他们并没有对诸如指标权重的具体赋值以及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等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三)其他方面的理论。第一,从政府绩效评估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相关住房问题。代表学者为尚虎平,他认为一个巨大的悖论存在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之中,即在高绩效的状态下,中央命令存在断裂的问题,也即是地方政府自行其是,而无视中央政令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很多地方在高绩效的背景下产生房价居高不下和保障性住房无法落实的问题。第二,从我国高房价问题的角度分析重整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问题。代表学者如魏聪,周雅颂,他们认为高房价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片面设置,现行绩效评估主要考察地方GDP是不够的,只有科学合理的设置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一些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才能得到遏制。第三,明确建议把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代表学者有张双甜,罗晓庚,贾静,他们建议将住房保障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执行不力的要予以问责,地方政府为了取得好的绩效评价效果,会自觉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

三、总结

对于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中国来说,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而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政府对住房保障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执行住房保障政策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以提高责任意识,放弃角色的错位。

【参考文献】

[1] 杨琳、何芳.“居者有其屋”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探究[J].住房保障,2006(17):48-51.

[2] 韩利达、李耕倩.我国廉租房制度发展演变及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117-121.

[3] 文林峰.公共住房的界定与发展途径[J].城乡建设,2010(6):69-70.

[4] 陈春雷.政府绩效管理探析[J].企业研究,2010(20):11-13.

[5] 郑方辉、廖鹏洲.政府绩效管理:目标、定位与顶层设计[J].中国行政管理,2013(5):13-20.

[6] 吴翔华、权艳.住房保障政策绩效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5(18):31-34.

[7] 周雪飞.我国住房保障政府绩效评价的体系构建—基于廉租房的分析[J].绩效管理,2009(6):38-42.

[8] 吴宾、孙慧慧.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4):70-76.

猜你喜欢
住房保障研究综述
德国住房储蓄体系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启示
不同住房保障方式下住户居住满意度研究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