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软件SPSS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2018-09-27 10:49李仪成黄丽萍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统计

李仪成 黄丽萍

摘要:学生成绩的分析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它不仅可以衡量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反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革新教学方法。SPS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且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工作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能够进行科学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为现实工作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文简单介绍运用SPSS软件对某初中的初二两个班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希望帮助广大教师掌握相关数据的定量分析技术,得出更准确、严谨的结论,从而达到科学指导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成绩分析,统计,软件应用

1、学生成绩分析

1.1 定义变量和录入数据

在SPSS数据编辑器界面,点击变量视图标签,名称标题下定义:学号、班级、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点击数据视图标签,将选定的初二两个班学生有关数据按列标题分别对应输入SPSS中。

1.2 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将“期末成绩(Final)”添加至变量中,点击确定按钮,得到两班整体成绩的基本描述统计量。

从表1可知,1班和2班的最高分为104分和97分,最低分为3和9分,极差为101分和88分;两班平均分较低;标准差为24.1238和24.6943,标准差较大,说明两班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1.3 成绩等级比率统计

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点击单元格按钮指定表格中要输出的内容,在百分比栏下将行、列、总计勾上,点击继续和确认按钮即可。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到两班及总体的详细等级情况,及格以下和以上各3个等级,且每等级所对应的人数和比例均已统计。为更好地对比两个班级间的成绩等级,图1给出了两班的条形图。1班的成绩等级直方图形呈不规则的锯齿状,2班如金字塔结构,这直接表明2班学生数学基础存在突出的层次性问题。从数据结果看,1、2班优分人数分别为1和2人,及格人数分别为12和13人,低分人数相同,均为15人;低于平均分51分人数分别为23和27人。综合而言,两个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较少,基础差的学生较多,低分率高,所占班级比例达到了30%以上。

1.4 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我们在分析学生成绩时,有必要比较不同班级间的成绩。要判断两个班级的成绩差异是否显著,就需要进行均值的差异性检验。

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点击继续和确定按钮即可输出两班成绩的均值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表3给出的检验结果显示:方差检验F统计量的观察值0.002所对应的概率P为0.965且远大于0.05,则表明两班级数学成绩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均值t检验结果:sig.(双侧):P=0.897>α=0.05,说明1班和2班数学成绩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尽管2班均值高出比1班0.64分,标准差高出0.57,但两班成绩无明显差异。

2、结论

利用SPSS进行学生成绩分析,可以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班平均分均在51左右,標准差均在24以上,班级内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大。则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个问题,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给基础弱的学生调整一下教学内容,甚至是补课或分班。当然,更有必要针对性地做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习积极性,经常鼓励他们,从而达到提高他们成绩的目的。

(2)成绩等级比率分析,两班优分率和及格率低,低分率高且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因此,稳定与提高中等学生的成绩和降低低分学生人数是提高班级成绩的有效途径,可考虑提高课堂的有趣性或对中等学生进行周期性强化练习,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成绩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两班数学期末成绩方差、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班成绩无明显差异。

(4)通过SPSS进行成绩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方便准确得到分析结果,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承根.基于SPSS的高中理科成绩相关分析[J].考试周刊,2010(13):146-147.

猜你喜欢
统计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道路运输行业统计工作研究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统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时代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管理
我区某医院临床常见细菌的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