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培养的几点做法

2018-09-27 10:49赵晓
赢未来 2018年4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小学生

赵晓

摘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勤劳,即使天赋差一些,他也会把工作、学习做好,能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来;只要节俭,不贪图物质上的享受,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保持廉洁的美德,在事业上就会不断追求上进,有所成就。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这种美德伴随孩子终生,对孩子的为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培养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每天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口都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杂货店、小吃摊前热闹非凡,商店里、地摊前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学生,小商小贩们为了赚到孩子兜里的那几张面值或大或小的人民币可真是煞费苦心,尽力迎合孩子们的口味。有现成的烤肠、现烤的地瓜、荤素搭配的水煮串、鱿鱼、鸡、牛、羊肉烤串……孩子们真是大饱口福。但是同时也发现孩子们买这些食品的钱多数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亲戚的赞助。孩子手里有了足够多的钱就开始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这种消费意识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习惯。首先,养成了孩子贪吃零食的习惯。小学生见到别的孩子買的食物,自己没吃过的必须要亲口尝一尝。除了油炸,就是膨化的食品,不但浪费孩子的金钱,还对孩子身体健康不利。其次,使孩子养成了挥霍浪费的习惯。现在的小吃五花八门,有很多我们大人尝都没尝过,甚至听都没听过,孩子们像个美食家,挨个尝试,不对口味就甩手扔掉。如果我们去制止,他们还会满不在乎地说:“没事,我兜里还有钱,再买别的尝尝。”孩子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仅浪费了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还随随便便花掉了亲人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小学阶段是精神的萌芽期,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最佳时机。担当教书育人责任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把“勤俭节约”当成永恒的话题,进行不断研究、探讨,寻找出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尽早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一、读节俭故事、颂节俭诗文、唱节俭歌曲,奠定精神基础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故事中挑选出一些有关勤俭节约方面的故事,列出题目,利用晨会、午会、班队会、阅读课读给孩子们听。从故事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认识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伟人,并从这些伟人身上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懂得了做人要勤俭节约的道理。另外,我还从报纸、杂志中搜集适合孩子阅读的勤俭节约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写的是身边的小人物、小事情,但小中却能见“大”――对生活的哲理反思。孩子生活中的身边的一些小事,是孩子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把这些身边真人真事、自己经历的、亲耳听到的、亲眼见到的事实,讲给孩子们听,或由孩子讲给大家听,由大家讨论,引导孩子了解社会,促进学生观察社会,逐渐养成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对节俭问题的认识,为今后养成生活节俭习惯奠定精神基础。

二、营造环境氛围,加深勤俭节约的理解

促使学生养成生活节俭行为习惯,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媒体的综合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感化和引导,致力于创设足以感染和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良好氛围。例如在五一的板报中经常出现类似以下的内容:

算一算:50克大米一共有多少粒?以某学校有400名学生,学校所在的镇共有十二个这样的学校,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周可节约多少粒米?约多少克?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 这些具有浓郁德育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起着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代替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对勤俭节约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小学生而言,实践不仅是对书本知识加深印象的过程、对新鲜事物强烈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农耕民俗文化采风活动。让学生观看先人遗留下来的马拉车、巨大的木车轮、古旧的石碾,还有木犁、耙、杵、油灯等老物件。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认真聆听关于各种农耕工具的讲解,更肩挑手扛,你推我拉,亲身体验了这些工具的用法。了解农耕社会发展与变迁,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暑假期间与报社取得联系,带领孩子们上街卖报,收获很大。我们班的李××写道:“卖报纸真是不容易啊!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赚钱不容易,做事要节约!”燕××写道:“通过卖报纸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分一毛来之不易,一定要节约父母的每一分钱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将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用到社会实践中,入心入脑,提高了对勤俭节约的认识。

四、做好家长工作,制订零花标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以前穷怕了的家长,又普遍存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理。所以,培养孩子生活节俭习惯,光靠学校、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积极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机会,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明白:钱来得太容易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它不仅会造成孩子自命不凡和不合群的性格,还会使他们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他们将来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节俭意识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家教学校”活动,指导家长把零花钱变成孩子们学习理财的工具。从孩子能自己买东西时,家长就要开始教他们如何理财,怎样储蓄、管理和使用零钱。让孩子知道哪些该花、怎么花。这样,孩子们在买东西前就会再三权衡自己最需要什么,由此学会选择并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拥有所有喜欢的东西,懂得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

我国历史上许多“以俭养德”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孩子一生的、永久性的财富。想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一劳永逸的。只有从细微入手,从小事着眼,时时使其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真正含义,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世巧.我节约 我光荣:浅谈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J].教育革新,2015(11).

[2]席晶.如何培养中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J].考试周刊,2015(68).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研究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