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党旗红
——山西师范大学党建纪实

2018-09-28 08:59张灵霞
支部建设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工作

■ 本刊记者 张灵霞

走进山西师范大学,正值毕业季。校园里碧草如茵,时而能看到一群穿着学位服的毕业生笑着奔跑在校园留影拍照,和谐而又洋溢着一派勃勃生机。校园中莳英园湖畔那高高飘扬的党旗在夏日显得格外红,成为引领广大师生前行的精神动力和航标指针。近年来,山西师范大学突出党建统领,补齐短板,压实责任,向改革要动力,向基层要活力,提升了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党要管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学发展新路。

顶层设计 压实责任——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镜头特写】

2015年8月,正在四川遂宁挂职市委常委的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符惠明,经中组部推荐选派、省委研究决定,调任山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省从部属高校选调入晋担任本科院校正职的为数不多的党委书记之一。

面对省委、省高校工委的期待,面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期待,符惠明深感责任重大。上任伊始,他就针对性开展了系列密集调研,从学院到部门,从校内到校外,从师生座谈到数据分析,从政策研学到专家咨询,目的就是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省情、校情以及山西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更加精准地找到新一届党委工作的突破口。在任职不久后召开的一次全校干部教师大会上,符惠明首次阐明了学校党委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兴校强校第一要务,把提高驾驭学校发展能力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地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在推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过程中发挥坚强的政治核心作用。

【纵深采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实践证明,要想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仅需要埋头苦干,还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健全完善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符惠明作为山西师范大学党委班子的班长,站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把握思考学校党建工作的定位,以党委班子肩负“两个责任”的使命意识,着手统筹全校党建工作的宏观安排。他归纳总结近几年来学校党委班子谋划实施党建工作整体布局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武装,两手抓,两手硬”的总思路,那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一手聚力党建抓第一责任,一手聚焦发展抓第一要务,两手抓,两手硬。”这个思想直接来源于学校党委近三年来一直坚持的“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

在他的带领下,校党委班子运用战略性眼光、前瞻性思考和制度性设计,通过总结与思考、比对与分析、务虚与协商,分别确定了“十三五”约束性指标、扩展性指标和突破性指标,使“十三五”规划成为学校务实的“追赶行动计划”;并在“十三五”改革实践中进一步谋划形成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四个布局”总框架,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协调推进“一体两翼、多点协同”的学科发展布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三项改革”为统领的全面综合改革布局;以“1331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布局;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校园空间发展布局。四个发展布局,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相互作用、螺旋递进,明确了全校未来一段时期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使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强化学校顶层设计中得到充分而有力的彰显。

符惠明始终强调,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不能是“两张皮”“空对空”,不能只停留在物理捆绑的阶段,必须实现化学反应,关键是使“党建+中心工作”成为基层党委工作的新常态。校党委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顺组织体系、优化支部架构、强化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建在国家基金项目团队上,建在最具活力的课改教学团队里,下大力气推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纵深推进;布局和创新“党建+”模式机制,进行项目化申报、管理、运行,引入第三方评估,以ABC三档分出主次,投入奖金40万元,支持36个项目立项,一批诸如“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党建+教育学博士学位点申报”“党建+1331工程”项目成为二级学院党委抓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近两年连续两次召开全委会专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学科建设等关涉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头内容,党建牵引全校上下聚焦中心工作发力,推动中心工作落地的导向已然确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抓关键少数、突出重点、覆盖全员,综合采取条块结合、走出去、请进来、进课堂等精准的靶向培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干部担当聚力中心工作的螺旋式提升效果。驰而不息抓党建,以党的建设带动学校全面工作向前推进。

高校党委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符惠明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严肃的政治责任和工作纪律,持之以恒聚焦、聚神、聚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近年来,师大党委在创新实施了党政捆绑签订年度责任书、“一岗双责”承诺书等具体举措的基础上,2017年下半年,校党委派出8个巡查组,采取党政联合、政治巡视与工作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党建、年度重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稳定四项工作,对20个承担全日制学生培养任务和学科建设任务的学院进行了工作巡查。常委会专题研究确定了巡查方案,编印了巡查指南,召开22场教职工座谈会和14场学生座谈会,听取300余名师生的意见建议;常委会专题听取巡查汇报,研究反馈意见,并向20个学院分别进行了个性化、菜单式巡查整改反馈;学院党政结合巡查反馈意见,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措施清单,明确责任清单,实施挂账整改,条条梳理、件件落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健全了一批制度机制,有效推动了全年工作落实。

夯实基础 提高水平——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镜头特写】

去年7月,校党委在迎接党的96岁生日这个重大节庆的时间节点,隆重表彰了5名优秀“双带头人”和2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先进个人。他们都是战斗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一线的模范人物,有的是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的教学标兵,有的是潜心研究、硕果累累的学术骨干,有的是率先垂范、冲在前头的管理工作者。他们当中不乏已经多次获得全国、省级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

山西师范大学基层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校党委书记符惠明(中)在基层党支部参加活动

这样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的涌现不是偶然的。师大党委从提高选拔辨识度创新干部选任方式着眼,从精准对接能力提升需求探索精细化干部培训模式入手,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各学院也自加压力,书记抓骨干,支部带团队,干部教师都有了负重前行的自觉。

【纵深采访】

党支部是党组织中的基本单元,在高校党组织结构中处于“终端”位置,是联系师生、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只有扎实有效抓好党支部建设,才能发挥政治优势,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校党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支部。学校主动改进和调整党支部设置,把支部建在相对独立的实体上,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组织相对应。去年学校增加投入党建经费70万元,创新增设了党支部考核绩效津贴。全校各院系基层党组织以突出学院专业为特色,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为载体,连续多年举办“道德讲堂”“主题文化长廊”建设等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校党委积极鼓励基层创新,为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经验推而广之,并依靠基层智慧解决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持续开展了基层党支部创新工作案例评选、党支部风采展示、微党课示范教学、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校党委多维度探索干部培训模式,2016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进课堂”的方式,对处级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全面培训。邀请北师大、华中科大、南开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组织中层正职分五组赴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东北等地高校学习取经;组织中层正职到中央党校等受训,通过学而知、知而思、思而行整体推进的方式,不断提高22个学院领导的办学治校能力。2017年,又制定了校院两级联动、“分系列、条线式”干部培训计划,组织158名党支部书记赴武乡太行干部学院、37名二级党组织书记赴右玉干部学院专题轮训,选派45名学院院长、课改教师骨干,赴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教育领导力提升培训,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领导水平。2018年,新的年度,全面总结历年成熟经验,正在实施“覆盖全员、突出重点”的新一轮精准培训。

立德树人 固本铸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镜头特写】

2018年3月8日下午,由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与师大联合举办的“时代新人说——平凡的力量”暨“开学第一课”道德讲堂在师大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行。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履历、不同领域的七位讲述者站在“时代新人说”的舞台上,用心用情讲述自己和身边的故事,分享平凡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生动诠释了“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也可以有不平凡的坚持和追求”。他们的故事彰显出时代新人“热爱、自信、担当、创新、专业、坚韧”的鲜明品质,让每位同学的内心都经受了一次奋斗精神的洗礼,感受到了一种向上向善的伟大道德力量。本次“时代新人说——平凡的力量”暨“开学第一课”讲述活动,是师大2018年第一场“道德讲堂”,它是推动开展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

道德讲堂从2013年12月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9场,它以学院为单位,内容涉及孝亲敬老、文明礼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自立自强等诸多思想道德话题,通过“讲、论、辩、诵、舞、唱”等多元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这种独特的“体验式”德育形式为师生们提供了道德正能量,增强了学生德育的仪式感和新鲜感,春风化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纵深采访】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灵魂工作。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山西师大办学之魂。师大党委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并实施了“思政+”融合模式,努力构建大党建、大思政格局。

“236爱心社”,是山西师大用项目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标杆。10年前,“236爱心社”只是一个以物信学院女生宿舍命名的学生社团。她们用捡拾饮料瓶和废纸换来的钱建立了“236爱心基金”,多次以基金的名义进行爱心捐助。随后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带动下,实施了“一张纸一份爱”“爱心义演”“情系红丝带”“梦想助学金”“梦想书屋”“关爱特殊群体”“烛光行动”“暑期义务支教”“衣暖人心”“爱心小黄伞”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36”爱的活动,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持从点滴做起,从心灵深处养成美德,进而成为学生们矢志成才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全新育人载体,在实践中开启了“社团+支部”融合共建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学生党建品牌,搭建了领航铸魂的立德树人平台,成为创新全程浸润“第二课堂”的楷模,被山西省委授予“模范党支部”称号。他们通过这种全新的载体推动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典型,如郭学玲、李江波、王涛、张秀荣、薛俊英……他们曾经是“236”党支部的骨干,现在已经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脚,有的博士毕业留在了科研院所、有的扎根中小学教育成为名师、有的奔赴西藏进行义务支教,他们都是师大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结晶。

文学院学雷锋小组,是山西师大树立的又一个先进标杆。这个学雷锋小组,连续37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孝行天下,大爱无疆”。他们用行动阐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标杆引领全校师生开展学雷锋活动,获得社会一致好评,被团中央表彰奖励。

师大经常组织具有正能量、能够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用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铸造学生的灵魂。他们举办百部经典影片巡演、优秀传统剧目汇演,每个星期都要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引导学生放下手机、走出宿舍,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与全省11个地市合作,共建了45个教育创新试验区,已成为实践育人的校外第二课堂。

“上下同欲者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建设没有“休止符”,师大党委正团结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师大迈向一流大学谱写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