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强夯法处理地基在石山口水库防汛调度中心1号楼中的应用

2018-09-28 05:41魏刚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0期
关键词:夯点夯法施工

魏刚

(罗山县石山口水库灌区管理局 464200)

1 强夯法概述

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8~30t的重锤(最重可达200t)和8~20m的落距(最高可达40m),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一般能量为500~8000kN·m。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我国于1978年首次开始强夯法试验研究,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及实际工程的应用,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强夯工艺,在我国地基加固领域里填补了一项空白。继后,在全国各地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2 强夯法机理

强夯法虽然在实践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他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

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3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防汛调度指挥中心1号楼工程,占地约1400m2。其东侧为溢洪道,西侧为岗丘地貌,主要分布黄褐色硬塑状粉质粘土及志留系砂质、泥质页岩及微风化凝灰岩,一般高程86.6~106.5m。指挥中心基础东西长66.5m,南北宽19.7m,柱距4.2m×6.3m,主楼为3层,现浇坡屋顶屋面。抗震设防烈度Ⅵ度。

场地地层主要为一套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下伏白垩系下统凝灰岩,不经处理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原勘察报告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置入第4层微风化凝灰岩中一定深度,初步估算基础处理投资约86万元,且施工难度大,质量不易控制。

后考虑场地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报告揭露的地层情况,第一层为新近素填土,最大厚度达到6.5m,根据已有的地基处理经验及楼房总高度,特别是填土的性质,经多种方案对比,最后决定采用强夯法加固填土地基及其下伏部分天然地基。利用强夯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和动应力,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3.2 场地岩土工程特征

根据勘察揭露的地层情况由上到下叙述如:

(1)填土:黄褐色,稍湿,松散,主要组分为粘性土含碎石、植物根茎等,大孔隙,欠固结,强度分布不均,为近期填土,厚度1.8~6.5m。

(2)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灰绿色粘土矿物呈斑块状及团块状分布,干强度高,韧性好,有光泽反应,层厚1.7~6.6m。

(3)残积土:棕红色,稍湿,硬塑-坚硬,以粘土为主,次为砾、砂及岩石碎屑,结构致密,层厚3.9~4.2m。

(4)微风化凝灰岩:浅灰色,隐晶质结构或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局部微裂隙发育,节理面灰绿色矿物浸染,完整性好,岩芯呈柱状或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为IV级,揭露最大层厚3.2m。

3.3 有关强夯设计参数的确定

(1)本工程设计参数为:

①单击夯击能采用2000kN·m;②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插档法布置(见图1);③夯点间距为2倍的锤底直径;④夯击次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⑤夯击遍数为3遍,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边;⑥间歇时间: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时间为1~2周。

图1 插档法布夯点(三批方格布置)

(2)根据监理单位的批复意见,施工单位在场外试验区进行了实验。夯点间距4m×4m,每夯点夯3遍,每一遍夯10击,计3遍,最后2遍以低能量搭接满夯,夯点夯击采用间隔跳打进行,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时间为1周,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中心夯点平均夯沉量不大于30mm;

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③不应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经试验检测,以上参数能满足沉降要求和设计承载力需要。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的强夯参数为:

①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锤重20t,为圆柱形锤,其底直径2m,落距10m;

②夯击击数及遍数:采取10击3遍,第一遍夯点按正方形布置,中距12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第三遍夯点在第二遍夯点之间布置,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其夯锤落距降低至5.5m;

③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时间为1周。

根据以上强夯参数,在基础强夯范围内强夯时采用的夯锤直径为2m,夯锤重20t,为铸钢材料,吊环为φ50,4φ300排气孔。40t履带式起重机两台,采用自动脱钩装置,起重能力大于1.5倍锤重,40t>20t×1.5=30t,最大落距为10m。

3.4 强夯施工

(1)用全站仪放线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及时将坑底整平;

(5)重复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6)换夯点,重复步骤(2)~(5),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8)在规定的间隔时间(一周)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堂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2遍,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3.5 强夯施工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夯开始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应采取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以免夯坑倾斜。

(2)夯击时落锤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及时用壤土将坑底整平。

(3)强夯施工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作为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后确定的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小于50mm控制。夯击后沉陷度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4)强夯施工尽量避免雨雪天进行,以防止强夯场地积水,否则土质含水量增加,土质变软,会产生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5)强夯施工在冬季施工时将冻土击碎,要清除大的冻土块。夯击能和次数适当增加。

(6)强夯后的土体强度随夯击后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检验强夯效果在强夯之后的2~4周进行,不宜在强夯结束后立即进行检验,否则测得的强度偏低,不能反映实际效果。

4 技术经济评价

4.1 加固效果评价

强夯法可以用于加固各类砂性土、一般黏性土、人工填土等,特别适宜加固一般处理方法难以加固的大块碎石类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采用置换法也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强夯后通过静力触探、静载荷试验等检验和分析,得出整体场地强夯后地基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明显提高,地基变形大大地减少。

4.2 经济效益

一般的强夯处理是将原状土或者回填土方施以能量,减低建材的消耗,无需特殊的建筑材料,与桩基础相比节省了建筑材料的购置、运输、制作、打入费用,除了消耗油料和人工费用外,基本没有其它消耗。本工程若用钻孔灌注桩处理,施工单位报价86万元,且回填土层夹杂有大粒径石块,施工难度较大,质量不易控制。强夯处理,造价45万元,工期缩短了一半。

5 结论

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工程界所重视。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强夯法有很多的优点,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目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强夯法施工存在的诸多优点,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在大规模的地基处理时普遍倾向于采用强夯法施工,但在许多工程中,强夯处理效果不明显,甚至比不处理时还差。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地质条件适合强夯,使强夯能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夯点夯法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技术研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双减振沟强夯减振实验研究*
强夯振动对人工岛海堤影响及处理措施
桥台涵背特殊位置路基快速液压夯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