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适性”中快乐成长

2018-09-28 05:23刘必水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7期
关键词:适性体育改革

刘必水

【摘 要】构建科学适切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自主、多元、持续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课程改革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基于“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其中就体育课程改革而言,该校以培养学生“健康”为核心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基础性课程的整合优化,一手抓个性化特色课程的开发,并着力进行“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1+X”体育课程;课程改革;适性;多元

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课程结构的优化,其指向即在于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鉴于此,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实验学校在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以生为本的“1+X”体育课程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1+X”体育课程建构的背景

(一)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是对教育回归原点的呼唤。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现代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这种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强调: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方案,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1+X”体育课程正是顺应课改深化阶段的新要求,本着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而研发的。这一做法不但增强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切性,也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三)学校改革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民主化理念的兴盛,现代课程越来越重视学校的作用。新课程呼唤学校自行开发课程,认为学校应成为课程实施和开发的主体,学校、教师应就课程决策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我们尝试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实验学校校本特色。这是我校课程改革新阶段的需要,也是市教育局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希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学科育人目标

“健康、诚信、博雅”是学校的校训,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把健康放在首位,彰显了我校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高度关注。基于此,围绕课程改革总体理念和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学校对体育课程进行了顶层设计。

学校体育课程的育人三维目标是:人与自我(运动能力)、人与工具(自主健身)、人与社会(社会适应),如图1所示。

(一)运动能力——个体达到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学校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要能够掌握1~2项高兴趣、高技能的体育项目。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体育技能,才能独立制订和实施锻炼身体的计划,合理运用体育技能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并对活动效果作出合理的评价。体育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自主健身——个体达到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自主健身指学生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长期不断的强化练习,有意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逐渐形成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实践创新,提升运动能力,投身于各种体育活动当中,参与竞争和合作,在运动中形成自尊自强、积极进取、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和对待比赛胜负的正确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学生通过自主健身能够培养自身在实践创新、竞争合作、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社会适应——个体形成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

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体育技能,学会自主健身,从而达到社会适应。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能够借助多样化的体育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个体的社会适应。

运动能力、自主健身、社会适应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裂的。只有三个维度的目标共同完成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目标——身体健康。

三、“1+X”体育课程实施的路径

为了达到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2015年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1+X”体育课程。“1”指优化整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常规课程,包括常规基础性课程和羽毛球主项课。“X”指实现个性化的特色课程:晨练微课堂、健身大课间、拓展选修课、体育家庭作业、“我的实验我来秀”之体育篇、全员运动会等。学校“1+X”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目标,服务于學生的终身发展,落实和延展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本质要求。

(一)“1”:整合优化后的基础课程

“1”指优化整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常规课程。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的特色项目,在保证和开足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学校对体育课程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整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常规课程

以更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导向,学校对体育基础性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常规体育课程的每节课中加入基本的队列练习和“课课练”。队列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和纪律意识,而“课课练”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上下肢力量为目标的身体素质练习。

2.羽毛球主项课

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羽毛球的需求,学校专门为3~6年级学生开设了每周一节的羽毛球主项课,让学生学会打羽毛球,学会欣赏羽毛球,学会锻炼身体。

(二)“X”:实现个性化的特色课程

“X”是对“1”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是学校的个性化课程,包括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学校个性课程是根据学校发展的特色和文化为学生提供的必修系列课程;学生个性课程则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多种适合自己的多元化选修课程。

1.晨练微课堂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早上8:10~8:35,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设了25分钟的晨练微课堂,以班主任为主导、体育教师为指导的形式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锻炼,其中跳绳、仰卧起坐、50米跑是晨练的主要内容。

2.健身大课间

健身大课间是学生每天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时间。由于学校场地较小,学生人数众多,无法做到分块分类别地开展大课间活动。因此,学校精心设置了两套动作优美的健美操和一套跑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运动,充分发挥“小场地”的“大作用”。

3.拓展选修课

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此,学校结合学生的需求开设了各种拓展选修课。每周三下午的1:30~3:55为拓展选修课时间,一共两节课,每节课时长1小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报名参加。拓展选修课主要包括羽毛球、篮球、跆拳道、武术、轮滑、围棋、国际跳棋、健美操等课程。

4.体育家庭作业

体育家庭作业是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学校开展体育家庭作业已经有两年时间,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发达的信息技术,学校创建了体育家庭作业手机客户端,家长在手机上就可查看学生每天需要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而后监督并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并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在iPad端收到数据信息,并做好及时反馈。体育家庭作业是在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后而设计的,低段主要以1分钟跳绳为主,高段则以1分钟仰卧起坐为主。

5.“我的实验我来秀”之体育篇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为展示学生的体育个性特长,专门搭建了“我的实验我来秀”之体育篇展示舞台。每周一下午的1:00~1:30,由学生自主报名,在全校师生面前秀出自己的体育特长。学生为了参加展示,就会在课外积极练习。由此可见,这一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了自信。

6.全员运动会

学校运动会提倡“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感受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学校紧紧围绕“全员参与”这一理念来策划运动会,明确以“人人参与,集体项目,趣味项目”为突破口。学生为自己能够参与校运会而感到骄傲,他们在课内外自主参与项目练习,提升了自身的运动能力。

四、评价体系:动态+多元

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建立的。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就要求学校既要关注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既要关注体育学困生的弱势,也要关注体育尖子生的优势。

(一)动态评价:体质健康、体育技能、人格品质三维一体动态评价

不同的学生存在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鉴于此,学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技能和人格品质实行三维一体的动态评价。学校根据学生的弹性差异和自身体育能力的起点,不仅关注学生在成绩增长幅度、学习态度改变程度等方面的评价,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动态发展和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从而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表1、2、3分别为“体质健康”“体育技能”“人格品质”量化评价表。

优秀:至少两个A一个B;良好:至少两个B一个C;合格:至少两个C一个D。

(二)特长评价:“点、线、面”多元展示评价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要坚持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系统而有技巧地将点、线、面联系在一起。点、线、面各有各的精彩,学校以点带线,以线拓面,使点、线、面有机结合。最后通过点、线、面多元化的展示评价,凸显学生的个性特长。

1.“点”:学生个人星级评定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自由申报体育项目的星级评定,考核通过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星级证书。项目“点”的评价不仅有利于学校各项目的有序推进,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能力发展和个性成长。

2.“线”:学校搭建平台,学生展示

学校定期开展各类体育项目展示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选择相应的舞台进行自我展示,得到大家的认可,使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自信。这样的舞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从而传播体育运动正能量。例如学校的“我的实验我来秀”之体育篇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

3.“面”:学校表彰特长生

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生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由一批学生影响另外一批学生。对于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获奖的学生,学校都会在全校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从而促使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更加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争光。

总之,一项教育改革只有触及教育的真谛,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才算成功。“1+X”体育课程开发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每一个领域。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已勾画了蓝图,完成了顶层设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完善,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觀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在羽毛球主项技能和体育家庭作业方面的探索尤为突出。课程建设是一条不断求佳、永无止境的探索道路,只要沿着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成长之路进行探索,一定会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荣.在“玩嗨”中成长的幸福[J].基础教育课程,2014(4).

[2]李忠堂,阎智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60年回顾[J].体育学刊,2010(17).

[3]王安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4]窦桂梅,柳海民.从主体教学到课程整合——清华附小“1+X”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东北师大学报,2014(4).

(浙江省丽水实验学校 323000)

猜你喜欢
适性体育改革
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的物理课堂需要“三原色”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