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梦工厂” 助我进清华

2018-09-28 05:23忻然
高中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答题卡考场考试

忻然

我曾是L一高的“尖子生”,但高考成绩不理想,最终决定去D一高复读,因为我觉得自己来年一定能考上清华大学。

D一高位于河南省东部的一个贫困县,教师的学历多为二本,生源也谈不上拔尖。即使是这样的“装备”,D一高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依旧仅次于郑州市外国语学校。

来到学校,转一圈下来,最让我震惊的倒不是条件的艰苦,而是每个班门口都贴了很多成绩单,小到周练、大到期末考——我记得高二某班甚至贴出了英语单词听写的分数。原先的学校,像周练这种级别的考试可是连答题卡也没有,更别说成绩单了。我隐约感受到了一种神秘力量。

在来D一高以前,我和所有人一样,以为这类学校的成功就像媒体上宣传的一样,在于其“工厂”模式:对时间和纪律严苛的管理,教师授课“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以考代练,程式化答题。

然而,全国这样的“苦”中学不知凡几,却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取得同样光辉的成绩。我之前就读的L一高在我高三那年也启动了考题轰炸战略,结果依旧收效甚微;今年亦未见多大起色。而在D一高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事实可能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D一高的最小考试单位不是周练,而是“隔天练”,一三五晚上都有考试,配有监考老师和答题卡。每周六晚和周日上下午是周练,不仅有监考老师和答题卡,还打乱考号分考场,最后采用电脑阅卷。到“冲刺一百天”的阶段,周二和周四各加了文综和数学的考试,也就是一周考三轮。所有这些考试结束后都立马发答案,人手一份。

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出来后都会被印成成绩单贴在班门口,周练和大考一样都要发“校信通”给家长。那么成绩多久会出来呢?一天。 没错,数千份试卷一个晚上改完——D一高一贯秉持的原则叫做“试卷不过夜”,这样考完第二天就能趁热打铁进行评讲。刚开始考试那一阵,学校没有印姓名考号的贴纸,大家也不规范,看答题卡上又有填写姓名考号的空格又有涂卡栏,就只填空,懒得涂卡。

于是班主任特地强调:“你们一定要用2B铅笔涂答案,要不然机器扫不上。我们也不忍心你们没成绩,还得手动往电脑里输,输到半夜两三点。”

每到大型联考的时候是同学们最幸福的时候,因为这时成绩就能晚出几天——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如此效率。“把平时当高考,把高考当平时”这句鸡汤的确有道理,但是没有高考的形式和氛围,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校方对考试的重视,怎么让人把平时当高考?高考又怎可能如平时?

D一高不仅针对高考的備考规范化,针对自主招生之类的考试也十分规范。从高一开始每周就有相关补习,且每届都有参加自招的学长学姐回忆题型、传授经验。

除了规范化,最令人称道的是精细化。“让学生学习方便”是最高标准。譬如上述的“人手一份答案”,再如学校自己出的语文卷子,文言文部分的行距会特意调大,这样对答案和讲评的时候,学生可以在直接在文本下面写翻译和批注。

精细化的不仅是试卷,还有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第一天来D一高的时候,班主任把我和B同学领到宿舍就离开了。我们以为他是去上课了,没想到不一会儿他又折回来,手里还拿着两套牙刷、牙膏、肥皂、香皂、毛巾、水盆、暖瓶、凉席。

因为班里人太多,天又热,两台立式空调基本等于摆设,第二天一整天,我和B同学都浸泡在汗水里。下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把我们单独叫到办公室,我们一边享受着难得的凉意,一边听他问我们是否适应这里的情况、晚上睡得怎么样。我们说都还行,就是太热了——毕竟寝室没有空调,天花板上的电扇也小得像长途汽车上的。结果晚上的时候,班主任就送来了两台落地扇。

高考的前一天。我在宾馆复习,很晚才去看考场。到考场所在的校门口正好遇上班主任,班主任微愠地说:“你咋来这么晚!人家老师都要走了。你不早点来看看考场、熟悉熟悉环境、发现发现问题,万一明天考试发现桌子上有洞、或者桌椅来回晃,会影响发挥的!明天高考可不能来这么晚了。”又说:“我刚才去了你的考场,你的桌子有点晃,我稍微弄了一下,明天你再拿点卫生纸垫一下。”

我赶紧去考场看了一圈。出来以后碰见同学,她说:“我来得早,看见班主任在地上一直捡木片,后来发现他去考场里面挨个检查咱班在这个学校考试的同学的桌椅,垫在那些有问题的桌腿下面。我当时就在想,我如果考不好,最对不起的就是班主任。”

真的,班主任太操心了——三十多岁看起来跟五十多岁一样。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他都会关心:每隔十天八天都会单独叫我出来,询问我最近状态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每当我考得好,他会予以鼓励;考得不好,他都会让我总结问题。早上不到五点半左右,他和我们一起到班;晚上直到十点四十,还有他或其他任课教师值班。所有的自习课都有他或其他任课教师坐在讲台上陪伴。

毕竟,这是一所“高考梦工场”。我用“工场”而不是“工厂”来形容学校,这种根据高考采取精细入微的配套措施的做法,更像是古代手工工场里精雕细琢的生产方式,颇有“匠人精神”的意味。在高考这个市场中,它提供的学生绝非流水线上粗制滥造的廉价工业品,而是根据高考量身订制的手工艺品。

考上清华后我发现,在这里,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是出身于我这种艰苦的小县城学校,就是各省会的外国语学校或者北京各种“XX大学附中”。

如今我们所说的高考中出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现象,其实说的就是D一高所在的这种小地方。可是,像D一高这种“成功”的背后亦有不为人知的辛酸:有的人被“压榨”得已经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的感觉自己从未体验过真正的青春。一个学长说:“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连电脑开机都不会,同学讲个笑话自己都听不懂,这样的自卑自怜情绪直到半年之后才有所消融,感觉自己比别人的成长历程晚了在D一高的这三年。”至今,每当我听见“D一高”,仍条件反射地想到当地恶劣的生活条件。

在这里,我并不想为“高考工场”辩护,也不想吹捧应试教育,教育改革仍然是进行时,理应更加公平、提供更多可能性。当今应试教育虽小有改观,但整体依旧没有太大改变。就如网友说的:要求贫困地区搞素质教育跟饥馑之年问穷苦百姓何不食肉糜一样。此处套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猜你喜欢
答题卡考场考试
期末小考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安全知识竞赛答题卡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知识竞赛答题卡
知识竞赛答题卡
《都市心情》答题卡